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公域与私域界分的维度理论界对何为公域、何为私域存在不同理解。有的意在区别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有的区分社会组织和私人生活领域,以及家庭之外的政治经济生活与家庭关系;有的将公共意志形成的领域视为公域,将个人自由意志发挥的领域视为私域;有的认为政治以及被政治化的人类生活范围是公域,而非政治的或非政治化的领域比如经济领域为私域;还有的以利益的性质为标准,认  相似文献   

2.
分析公域、私域关系演化过程,还可沿着经济形式的发展、中西历史对比、财政史的若干历史线索进行。一、线索之一:产品经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假如有文字记录之前人类早期存在着人们熟知的"原始社会",它是"共产制"当然也不存在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是产品经济。这样的社会失去了私有制和私人利益的扩张力,以及市场交往形成的个人意志,因而总体上讲,真正的私域空间和私域生活显得很不重要,公域遮盖了私域。  相似文献   

3.
孙兴全  张宬 《财政监督》2012,(22):48-51
根据公域、私域、第三域的社会结构论,社会秩序也对应地具有了公域秩序、私域秩序和人们参与公共生活的市民社会秩序。由于公域集合内的公共权力的行使、公共政策的形成和执行、公共利益的实现、公共财政的取用、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国有企业营运、公共事务的办理以及人们参与一定的公共生活,事涉社会共同体的事体利  相似文献   

4.
现代文明的视野之下,整个社会结构应该是个人、社会、国家各得其所,家国分立,公私分明,各有其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是相互平衡发展又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个体生活和私人关系,包括公民权利、私人利益、个人和家庭生活、私人关系、市场活动、私有财产和私人财务活动等元素构成私域范围。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秩序要对人的充分自由提供保障,维护个人自身的身体、人格、财产和精神享有充分的自由权利,排斥公共权力的不当干预,实现个体生命人格尊严和选择自由的终极价值。国家、政府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公共事务等元素构成的公域之内,制度努力的方向是以此为工具,实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视域中,公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涵盖社会系统各个方面的理论范式和知识框架,并成为当今学界关注并热烈讨论的主题。而公域秩序问题由于涉及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并置于公众视野之中,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建立规范运行的公域秩序,强化公域治理,是当前经济监督领域的重要命题。自本期开始,本刊特推出《公域秩序与公域治理的新政治经济学》系列文章连载,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公域秩序与公域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一位地方财政官员回应要求预算公开的社会舆论时,反唇相讥:你家请客能分清自己吃多少、朋友吃多少吗?你家买的所有东西都能列出来吗?这样的财政观念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文化标本。以家喻国,公域私域不分,从古至今,这样的所思、所为不同程度地贯穿中国公共治  相似文献   

7.
张谷 《当代金融研究》2016,2016(4):68-79
《民法总则(草案)》中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的分类,并不具有草案说明中胪陈的优点,恰恰体现立法者的保守;营利法人部分的规定既无实际效用,也存在科学性方面的瑕疵;公法人与私法人不分才导致非营利法人成为一个混乱的"大杂烩",尤其是其中的宗教活动场所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掩盖了目前特别法调整的现状。因此,民法总则立法还是应该区分公、私法人,重点规定私法人;私法人中应该以社团、财团为标准,将经济目的社团法人让诸特别私法,民法总则中重点规定非经济目的社团和财团;在规定非经济目的社团时,应该根据宪法确立更为开放的原则,以便将来对特别法加以修订,以更好地落实宪法上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结社自由的基本权。  相似文献   

8.
理论和社会现实似乎得出了这一个结论:经济完全"被计划",经济活力被压制,民间经济长期发展迟缓,弱小的社会相对强大的国家而言,处于被侵蚀和遮盖的状态。权力意志主导的经济、社会、政治秩序能获得暂时的、压抑性的刚性稳定。但这种稳定的秩序因民生、民权等人民的内在需求被忽视而积累着社会变  相似文献   

9.
试论双管齐下防治“小金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伟 《财政监督》2011,(13):59-60
西晋著名思想家傅玄《问政》有云:"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古往今来,有作为的政治家莫不推崇立公去私的精神。因为国家对待公与私的态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稳定。党和政府对待"小金库"这一滋生腐败的"私物",一向是持坚决打击的态度。因为"小金库"的存在,不仅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甚至诱发和滋生腐败现象,严重败坏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小金库"这一社会"顽疾"的治理,关系到党和政府形象,关系到和谐稳定大局,必须从根本上加以防治。本文根据"小金库"的成因及特点,从建立长效机制和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两个方面与大家共  相似文献   

10.
吴军 《中国金融》2006,(17):71-71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路径和“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事实上也循着这样的路径和规律,各个层面的改革与发展并非起头并进,而是实事求是地区分轻重缓急,一层一层地改过来,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  相似文献   

11.
差异、结构和场域渐次生成和有机连带的关系,构成了布迪厄社会学研究的逻辑。差异作为逻辑起点,构成社会现实,界定实践的意义和功能,并独立于行动者而客观存在。差异体系的对应构成了结构。结构是社会自身再生产和社会秩序合法化的隐蔽机制,同时又孕育着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场域既是社会空间结构分化的产物,又通过结构同源将社会空间统一起来。场域之间的不可化约性和相互转换性,使布迪厄得以构建总体性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2.
金融营销人员在金融产品营销中时常遭遇客户的拒绝,即客户往往在营销人员面前说"NO",对营销人员营销的金融产品、营销人员自身及营销的方式和交易的条件等等提出否定或反对的意见,那么面对客户的否定,营销人员该如何处理呢,是放弃?还是继续?如果放弃则意味着失去营销机会,同时也是营销工作失败的象征;如果不放弃那么又该如何处理呢?鉴于此,如何应对客户的拒绝是摆在广大金融产品营销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故如何有效化解金融产品营销中客户回答之否定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热闹的场面过后,最终会有多少社会投资项目能够真正落地,人们还不得而知北京的沟域经济发展又出现一个里程碑。2012年6月19日,北京十余个市级政府部门联合七个山区县政府,齐聚怀柔汤河口镇天河川沟域,召开2012年度北京推动沟域经济建设现场会,正式启动"一环两镇",即涉及怀柔区白河湾、  相似文献   

14.
环境会计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环境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是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体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体现;环境会计的目标是世界普遍联系规律的体现;环境会计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15.
曹娟 《金卡工程》2009,13(5):294-294
自由是人类生活的终归,庄子是中国历史上把个人自由凌驾于社会之上,并以一种奔放的姿态追求绝对自由的人.他以一种对人生痛苦的自觉意识,力图超越现实社会,获得一种精神的自由.他将"观化、物化、齐化"作为通向自由的应变待化之道,并从政治上和道德上对世俗进行批判.即使是在与庄子相隔数千年的今天,他的思想仍然能够给我们提供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们常说"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那么这里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指国家意志。然国家意志并不等同于政府意志,应为人民意志的体现。只有当政府意志恰当的表达了国民意志,成为了民意的代表。此时,政府意志可以说为人民意志。然而当政府的意志背离了人民意志时,人民只有通过法律来保障自己的权利。法律既可以约束人民同时也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开通了一条可以"诉求"的绿色通道。如果这条通道不够畅通甚至被封时,人民将自己开辟另一条通往自由与民主的道路。本文通过对国家意志与法律的关系来阐述如何正确处理国家意志与社会人民意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公”与“私”是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公”就是为天下着想;“私”就是为自己打算。一些人在对待“公”与“私”的关系中,常常倒置,表现为“公”与“私”的错位。公物私拿长期以来,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国外有个加拿大,国内有个大家拿”。至今,在一些单位仍然存在着“有权者明占、无权者偷拿”的现象。公职私干有些单位的工作人员,一心向“钱”看,上班干私活,图有虚名;有的利用手中的职权办公司、跑业务;还有的干脆拿钱雇人顶公职,自己在外“捞油水”。公货私售一些经销人员借销售公货之机从事个人经营活动,或出售自己的私货,或将公…  相似文献   

18.
刘晓  王利平 《金卡工程》2008,12(8):88-89
尼采所谓的"上帝之死",指的是对抽象的绝对性的否定.福柯的"人之死",指的则是作为人文科学的"人"最终一定会消失.由于上帝与人的孪生关系,故"上帝之死"必定与"人之死"互为因果.尼采认为是"上帝之死"导致了"人之死",而福柯则是由"人之死"的分析得出"上帝之死"的结论.通过作为后现代代表的尼采与福柯,我们得知了后现代哲学在具有解构性的同时,也具有着建构性,不能简单地将后现代等同于破坏.当我们开始质疑权威并开始独立的思考,就已经进入了后现代哲学的语境.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二战的结束和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开始进入社会转型期。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在原来老中产阶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新的阶级——新中产阶级。这个新兴起的阶级以其独特的阶级特征,逐渐发展壮大并代替老中产阶级,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群体和经济发展的支柱。这群新生队伍传递着他们的"符号",使其生活消费方式、文化思想意识、社会政治态度等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并逐渐改变其他阶级群体对其的看法并且接纳,成为美国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缓冲层",一定程度上调和了美国社会传统的阶级矛盾。本文在美国社会转型期的背景下,分析了新中产阶级兴起的原因,并对这一阶级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国民经济动员是国防经济与国民经济的"调节器",使国家现存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不仅能够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能够保证国家安全。企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社会责任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市场经济的惯例,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就从国民经济动员与企业社会责任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