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多是基于外部审计或监管的视角,较少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面临成本效益的矛盾、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矛盾。建议企业以内部报告作为评价基础和依据,实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持续性内部控制监督,有效实现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比较与改进——基于外部审计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我国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外部审计的视角,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对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2008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我国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外部审计的视角,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对我国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多是基于外部审计或监管的视角,较少考虑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面临成本效益的矛盾、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矛盾。建议企业以内部报告作为评价基础和依据,实施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持续性内部控制监督,有效实现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概念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结构,以便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不断改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管理与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不断加强,内部审计不仅可以监督和评价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咨询和参谋服务,增强企业帆险的能力.基于此,阐述了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完善中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运行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谈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对上市公司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一)内部审计的定义在我国,内部审计是与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相并列的审计类型之一,它是企业内部建立的或者由外部机构以服务形式提供的一种评价活动。其评价活动主要包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评价以及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强调其监督与评价问题.内部审计、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与外部评估影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加强内部审计,大力推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制度,完善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机制是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的三大途径.  相似文献   

9.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的可行性.基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须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指标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与风险管理整合的评价机制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增强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效果.考虑职责明确,企业应从全面性、层次性和技术要求三方面合理界定评价主体;考虑评价全面性和评价深度确定评价内容;基于政府指导性和企业自主性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立足于风险整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和风险管理,即由审计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配合,在内部控制评价中应用风险管理技术并以监督作为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内部审计运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体系的充分性、有效性.在内部审计系统越发完善的今天,企业通过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制定内部审计制度,配备相关的审计人员,与外部审计(主要指注册会计师审计)相配合,有效避免因企业内部管理缺失而导致的对外所提供的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公允性、合法性的缺失.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执行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过程主要包括管理层的自我评价和审计师的鉴证,是多方利益主体相互协调的结果,将管理层沟通策略和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的审计评价联系在一起,系统的研究管理层的沟通策略和内部控制缺陷审计评价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管理层沟通策略对内部控制缺陷审计评价的影响,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沈亚飞 《企业导报》2012,(7):105-106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主要有内外两个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独立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审计。本文主要以内部为主,外部为辅,以一般制造企业(上市公司)为例,运用AHP模型和循环理论,用审计的视角探索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风险管理包含内部控制,风险控制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根本目标.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体系的组成部分,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重要领域;外部审计依赖于内部控制.对所有者和经营者来说,外部审计是一种风险监督机制.基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审计之间的密切联系,笔者构建了由经营者、所有者、内部审计师和外部审计师组成的企业风险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内部审计评价是根据企业内部的规定,全方位的对分析考察企业的各类业务和控制,并作出相关的评价,从而来正确的引导内部审计以及反馈相关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本文基于价值导向对于内部审计体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以便能够更好地改进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增强企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CPA视角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企业导报》2009,(5):174-175
2009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上市公司和中介审计机构提出了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的相关内容,结合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探讨CPA视角下如何构建企业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以对企业整体层面的内控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嵌入ERP系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新领域,而内部控制的评价也应结合信息系统的特点来展开.文章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尝试构建一种符合ERP作业下的内部控制评价新模式,可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和自我评价情况",但对于如何实施、怎样实施并未提供指引.本文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概念作了界定,并探讨了如何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评价是时内部控制本身的再控制,是内部控制目标实现以及作用发挥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为审计服务的,无论是评价内容还是评价目标,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证券A股市场突发的乌龙指事件显示了外部监控的不可或缺,外部监控包括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外部审计;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内部控制都促使企业需要外部审计;外部审计对企业经济活动鉴证具有可能性与必要性,以及有目的、评价标准、审计职能和报告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在战略层面的新发展,主要特征表现为依据风险控制及管理机制识别固有风险与剩余风险,并根据审查出的剩余风险指导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安排.全面风险管理审计重点关注评估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控制固有风险范围,并通过评价固有风险管理机制,识别与管理企业剩余风险.本文通过构建全面风险管理审计框架,重点探讨分析基于战略视角的内部审计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