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矛盾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城镇化会导致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耕地减少与耕地保护之间有较大的矛盾;介绍广东省2000年以来城镇化发展和耕地减少情况,分析了二者之间的显著相关性,提出协调城镇化与耕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力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徐州市1987~2003年耕地面积变化数据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的分析,得出徐州市耕地面积变化的时空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徐州市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归纳为4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口规模增加以及耕地保护政策严厉化;针对耕地变化的不同驱动力提出徐州市加强耕地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耕地面积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1997~2017年耕地变化情况和相关社会经济指标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内蒙古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得出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增加以及耕地保护政策。并针对耕地变化的不同驱动因素提出内蒙古加强耕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显示,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与投资和经济发展(GDP)有明显的相关性.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给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带来压力.耕地保护事关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事关亿万百姓的幸福指数;事关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当前耕地保护存在多头管理、体制不健全、登记制度分散且不规范.要在本世纪中期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必须通过转变耕地配置和利用方式来根本转变发展方式,就须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耕地制度和耕地管理体系,创新耕地资源利用战略,通过健全耕地保护的法律体系、建立耕地保护新机制、实施管经分离的耕地管理模式等有效的体制、政策来保障这一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耕地损耗动态变化的分析,提出经济发展耕地代价的计算方法,并从时空角度定量分析了江苏省经济发展与耕地损耗的关系,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耕地损耗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工业产值的增加对耕地损耗具有最大的驱动作用;经济增长模式仍属于资源消耗型,但土地利用集约度在逐渐增强;耕地代价呈现出以宿迁为原点中心的圈层式递减趋势;在加强经济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的同时,更应突出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6.
四川丘陵区是四川省的重要农业基地,其耕地数量变化关系到四川的耕地动态平衡和农业持续发展.本文以四川丘陵区12个农业大县为研究区域,采用西子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其1992年~2008年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退耕还林、耕地保护政策等是影响四川丘陵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四川丘陵区耕地数量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振 《南方农村》2014,(4):17-21
本文选取1999-2008年我国省际数据,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建设占用耕地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建设占用耕地对二三产业的发展并没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二三产业的发展却是建设占用耕地扩张的主要原因。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继续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的保护措施,实施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补偿政策,推动地方政绩考核去GDP化的几点建议,以此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8.
广东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东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在大幅增加,对耕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耕地保护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双重任务、需求与供应的双重矛盾、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本文根据近年来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耕地变化情况,对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实施耕地保护进行探讨。经济发展与耕地变化概况近年来,广东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持续增长。1997年~2004年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 D P)年均增速为11.15%,人均G D P由1997年的10428元上升到2004年的19736元。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9.
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研究方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38.37%。(2)耕地资源数量对来自经济发展的冲击响应强烈,经济发展的冲击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解释水平达到50%;经济发展对来自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响应微弱,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解释水平不到1.2%。(3)耕地资源数量、经济发展均显著地受到自身波动的影响。因此,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应采取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要把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耕地质量保护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作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而耕地保护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正确处理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对于城市健康发展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1996~2012年芜湖市数据为基础,运用单因素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口城市化率3个主要指标,分析芜湖市1996~2012年城市化发展与耕地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探寻影响耕地变化的主导因素,预测未来短期内耕地数量变化趋势,从而有针对地提出耕地保护的有效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自1996年以来,芜湖市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耕地数量变化显著,且与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口城市化率之间皆存在密切关系。为避免耕地资源的进一步减少,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芜湖市应通过节约集约用地、积极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加强耕地质量管护等方式进行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分析,提出由于对耕地保护外部性的认识不足,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耕地保护的区域补偿机制,致使耕地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导致耕地比较效益低下,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重要原因.提出为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应该建立合理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耕地保护区域补偿的价值标准、面积标准和配套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特大型城市,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加大。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耕地后备资源不断减少,在市域内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的难度日趋加大,耕地保护工作面临多重压力。新形势对耕地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武汉市通过健全规划体系、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落实保护责任  相似文献   

13.
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阐明我国耕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由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造成了我国人地矛盾的严重激化和耕地的持续减少。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认为总量动态平衡是我国耕地保护的唯一选择。提出了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保护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农田保护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核心部分,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阿克苏市为研究区域,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依据,运用GIS叠置分析功能,对基本农田现状分布图和农用地等别图进行叠加,通过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耕地区位以及政策因素等对基本农田空间布局的影响,得到科学合理的基本农田空间布局成果。  相似文献   

15.
分三个阶段对我国建国以来的耕地数量变动史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阶段耕地数量的变动情况及相应的政治、社会背景,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以供现行耕地保护参考,同时提出耕地减少分析对宏观调控的意义以及耕地保护政策需要严格执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分析影响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再借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并根据农户调查问卷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自然资本拥有量较多的农户家庭倾向于较低的耕地保护补偿需求;而拥有较多金融资本的农户家庭倾向于较高的耕地保护补偿需求;货币化补偿相比于其他补偿方式对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的激励更强;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户的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农户耕地保护补偿的意愿越强烈。  相似文献   

17.
要重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耕地质量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9]11号)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必须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本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这说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确保现有耕地不再减少,并努力做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耕地总量也有所增加;二是不仅要重视耕地数量保护,而且也要重视耕地质量保护,要防…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调查中国土地公有制和城乡二元特征影响下,地方国土管理人员对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认知,探索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基于对全国不同省市563份针对地方国土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已有文献和社会现实,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大部分地方国土管理人员认为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应依据耕地面积、质量和区域特征,并认为耕地实际使用者和农村集体组织是最需要补偿的主体,更加注重分配可持续性与长效性。研究结论: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与经济发展、耕地资源禀赋以及耕地保护情况密切相关,在补偿分配观念上的积极转变是提高补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协同推进土地整治与耕地休养生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耕地的非生产性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生态系统理念保护耕地已经成为耕地保护的新趋势。因此,耕地保护的范畴和目标也开始拓展: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下降、耕地功能不退化、耕地产能有提升,即强调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这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耕地全方位保护的新要求。协同推进土地整治和耕地休养生息是实现上述耕地保护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耕地保护激励契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探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耕地保护最优激励契约设计问题,为破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两难困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对地方政府的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任务进行了分析,并对激励契约进行了设计。研究结果:现行激励机制存在诸多缺陷,迫切要求改进。多任务激励成本相互独立下地方政府激励是绝对风险规避度、边际激励成本变化率和可观测变量方差的递减函数;多任务激励成本相互替代时,增强耕地保护激励必须弱化经济发展的激励,而完全替代时不同委托任务的边际收益必须相等。研究结论:完善地方政府激励机制,要积极推进耕地保护绩效与政绩挂钩制,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督查制度,促进政绩考核体系绿色化;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