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和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和肇庆市。国土面积14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人口2.4亿。占全国的20%左右。该经济区域地处祖国西南,南濒北部湾和南中国海,北踞长江上游,西南毗邻印支三国,紧邻经济富有活力的东南亚各国,处于亚太经济圈的中间地带。经济区位,既跨沿海,又踞长江上游,还处于沿边地区,是我国唯一的沿海、沿江、沿边"三沿"兼备的经济区域,地缘位置重要,区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沿边开放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由沿海地区优先开放走上沿海、沿江和沿边地区协调推进、全方位开放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2009年全国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03.47亿元,以占全国总人口7.1%的人口数,创造了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17.9%的经济总量。  相似文献   

4.
一、9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该区包括长江三角洲14个市和沿江28个地市,全区国土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4%;"八五"末期,人口约1.68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7%;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20%。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外开放的“目”字形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伦 《开发研究》1992,(3):11-14
<正> 在80年代,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东到西,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逐步推进的开放格局。90年代,世界经济向区域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将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开放战略,沿海开放与沿边、沿江、沿线开放同时进行,分别形成东部沿海开放区、东北、西北及西南沿边开放区、长江流域开放区和陇海——兰新沿线开放区。这六大开放区的分布,恰好象汉字中的“目”字,故称之为“目”字形开放格局。其中,东部沿海开放带是形成“目”字形开放格局的基础;中间两条东西向轴线分别是长江流域开放区和陇海——兰新沿线开放区,这两条开放区分别位于我国的南方和北方,连接着东、  相似文献   

6.
海门,东揽黄海,南倚长江,位于中国沿江和沿海两大经济开放带的交汇点上,素有“江海门户”之称,与国际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被誉为“金三角上小浦东”。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开放过程,过去35年,主要是从沿海开始,然后逐渐向内陆延伸,以至35年下来,沿海比较开放,内陆相对闭塞。现在全国一年引进的外资85%是在沿海八九个省发生,内陆22个省只占15%;全国一年进出口贸易4万亿美元,83%发生在沿海,17%发生在内陆。但这是不是命中注定只能沿海先开放,内陆慢慢跟进呢?理论上并不如此,实践上也不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赵渤 《亚太经济》1998,(10):28-32
至80年代末,中国沿海已有11个省市实行对外开放,在此过程中,沿海地区获得了相对世界各国与地区领先的发展速度,并高于全国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国沿海开放的很多地区,尽管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但在区域倾斜政策下,进出口增长速度却十分惊人。如1986一1987年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率分别达到29.8%、22.7%、31.2%和24.8%;出口增长率分别达23.l%、18.5%、62%和39.4%。从利用外资的情况来看,中国沿海七省市.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占全国吸引外资总额的近70%。经济…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开放大潮席卷全国。沿海开放地区在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上做文章;沿江、沿边、内陆开放城市争先恐后,新的招数层出不穷;广大非开放地区纷纷自订政策,自费开发,竞争态势咄咄逼人。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把兰州尽快建成多功能、现代化、国际性内陆开放城市,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一、建设内陆开放城市的基本思路兰州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周围矿产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外经贸的发展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同步推进.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在沿海、沿江开放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开始实施沿边开放战略.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立西北区域市场的若干问题斐成荣当今世界,区域联合,开放协作,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时代的重要特征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SO年代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自南而北.由东向西逐渐推进,由沿海向沿江、沿边扩展.引)年代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开发.带动了整个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的开放过程,过去35年,主要是从沿海开始,然后逐渐向内陆延伸,以至35年下来,沿海比较开放,内陆相对闭塞。现在全国一年引进的外资85%是在沿海八九个省发生,内陆22个省只占15%;全国一年进出口贸易4万亿美元,83%发生在沿海,17%发生在内陆。但这是不是命中注定只能沿海先开放,内陆慢慢跟进呢?理论上并不如此,实践上也不是这样。在欧洲,德国是内陆,谁能说德国的开放度比法国差,比西班牙差;瑞士是内陆,谁能说瑞  相似文献   

13.
一、长江流域开发开放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次历史性契机长江贯通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腹地辽阔,沿江有江、浙、赣、皖、湘、鄂、川、沪七省一市,人口4.1亿,占全国的35%,面积为1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1%。1993年,GDP8964亿元,工业总产值15473亿元,社会消费商品零售总额4030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445亿美元,分别占全国  相似文献   

14.
山东、江苏、浙江和广东同属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四名,经济增长也较快。目前,四省人口总量占全国的24%,国土面积占全国的5.6%,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  相似文献   

15.
富源 《辽宁经济》2014,(10):62-65
丹东市作为辽宁省唯一的沿海、沿江、沿边城市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这一重大战略机遇,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本文从优势产业、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环境、社会事业、沿海区域建设以及沿边开发开放格局等方面给及建议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丹东沿海、沿边、沿江、沿线(沿大陆桥),象这样的“四沿”城市在中国可能唯独丹东一处。丹东占有了“四沿”地势,便占有了比其他开发城市多的开放面。沿海,可以以自己的出海口直接与海外各地进行广阔的贸易往来;沿边,可以进行边贸、建设边境自由贸易区等独  相似文献   

17.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是新时期开放领域的基础性和全局性问题,既涉及不同地理板块开放的相互衔接,也涉及不同产业形态开放的协同发展。通过构建区域开放指标体系,对区域开放布局进行测度,从数据上进一步揭示我国已形成“沿海+内陆+沿江+沿边”开放的总体格局,但区域开放不平衡特征仍然非常明显,东部地区是开放型经济的主要集聚地,开放形态由传统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开放动能更加丰富多元。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仍在逐步扩大,要处理好一般开放和特色开放的关系,一方面,准确把握国际经贸规则发展的新趋势,按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和深化国内改革,支持部分地区成为开放合作的排头兵;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各地区独特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差异化开放和个性化开放。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开放战略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和发展。边境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一种特殊形式和全方位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然而,面对世纪之交全球经济进一步区域化和自由化的趋向,我国边贸遇到了前  相似文献   

19.
同沿海相比,沿江在以下几个方面更有优势:从大地震带的分布来看,长江流域相对安全,而沿海则"有隐忧";从淡水资源来看,长江流域较之沿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面对温室效应造成的自然灾害,沿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后果。因此,中国建设的重点应该是沿海与沿江并举,甚至沿江更优于沿海。  相似文献   

20.
汪俊石 《特区经济》1996,(3):8-11,15
<正> 一、中国开发区的独特之处 中国的对外开放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逐步展开:一是经济特区,二是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三是将开放地区扩大到沿边、沿(长)江地区和各省会城市。1984年,在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二波中,确定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作为开放沿海城市的配套措施,国家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比照经济特区实行一些特殊经济政策。为适应第三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国家又设立了13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并在一些沿江和省会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国家总共设立了3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对外开放、产业倾斜考虑,国家又设立了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国务院又在特区和开放城市特批了一些开发区。如海南的洋浦开发区、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等。另外还有台商、华侨投资区等。国家批准设立的13个保税区从其实际运作来看,也可以归入开发区的范畴。 国家开始对地方政府设立各类开发区没有明确的规定,许多地方政府也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立了地方级开发区。省级政府设立的一股也称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市)、县(区)乃至乡设立的开发区则名称各异。国务院1993年33号文件规定:“设立各类开发区,实行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审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