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流动性通常被通俗地理解为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和资金总量。因此,流动性过剩也就是指金融体系中的货币和资金太多了,超过了一国资产的内在价值。观察货币供应量(M1和M2)指标可以较好地描述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状况。截至2007年底,我国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存量分别达到40.34万亿元和15.2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6.7%和21%,银行体系的资金十分充裕。  相似文献   

2.
随着美元对非美元货币如欧元、英镑和澳元等货币走强,以及人民币对美元货币双向浮动日渐明显,人民币在对美元、港币和日元等钉:率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对一些非美元货币纷纷大幅度升值。8月以来人民币对欧元升值11.15%,对英镑升值12.52%:而对美元贬值了0.25%,港币对人民币贬值了0.17%,日元对人民币贬值了0.99%。  相似文献   

3.
我国2006年开始出现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引起了理论界和管理层的高度关注.货币当局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化解流动性过剩,但收效甚微.本文分析了引起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认为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并不是过多的外汇占款而引起的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而应该从控制货币乘数的各个因素出发,减缓货币流通速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咋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其实,答案还是很复杂的。 以1967年的平均工资587元为基数,2007年平均工资增长到24932元,累计升幅是4147.36%或41.47倍。但这只是名义货币工资的涨幅,不是真实的涨幅。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其中,货币供应量是供给总量性指标,利率是价格信号性指标。在我国,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信贷规模一直是我国央行的主要中介目标,直至1998年信贷规模指标被取消,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经历了从利率到货币供应量再回到利率的过程。下面本分别分析金融创新与货币电子化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影响,然后探讨其对中介目标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由于从198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正式独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我国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货币政策。所以,本文选取我国1985-2006年共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货币供应量的统计数据为研究背景,运用SPSSll.5统计软件,利用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就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到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7.
近代江西地方货币与乡村金融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勇 《中国农史》2005,24(4):58-65
近代以来,传统的货币发行和流通体系遭到破坏,江西出现的多种地方货币导致了货币的发行与流通间的严重脱节,严重影响了城乡贸易和百姓生活。江西地方货币的推广困难与传统乡村金融体系的势力强大和新式金融组织缺失密切相关。1930年代以来,随着江西新式金融体系的完善和渗透,在金融转型的过程中也完成了江西货币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浅谈货币时间价值在合资企业利润分配中的运用刘蓬川货币时间价值是企业筹资决策与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长期决策分析必须考虑的客观经济范畴,它所揭示的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运动中的货币具有增殖性的规律。这一规律普遍适用于商品经济社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9.
货币乘数作为中央银行调控基础货币的重要依据,是国家货币当局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部分。2003年以来,央行加大了准备金率调整频率,尤其是2010年以后,央行频繁地调动法定准备金率,几乎把其看作是调整经济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本文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月度数据,对货币乘数进行计算。描述我国近两年来货币乘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的变化。最后对我国频繁地调整准备金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促进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之一,是个大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对此我有些不成熟的想法,写出来供大家批评和参考。   人民币应该成为世界货币之一 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这就是各国之间的商品劳务交换、资金流动和其它经济往来迅速增加;各国在经济方面的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程度显著提高;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大;国家、地区疆界对经济活动的约束逐渐弱化,经济活动越来越具有全球的性质。而经济全球化,需要相应的全球性货币(或称世界货币)为其服务。 商品同货币是一对互相依从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货币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而且也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微观经济因素。不论是经济的平稳发展还是经济的不稳定,货币始终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决定了如何制定适当货币政策使经济稳定发展成为决策者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对此,当代货币数量论为我们提供一个简单又有效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分类,货币政策框架主要包括三类:货币总量目标制、汇率目标制和通货膨胀目标制。目前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新兴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各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货币供给在中长期是中性的,即从中长期来看,货币供给的变化只能影响价格,而对实体经济的产出和就业无实质性影响。二是通货膨胀无论是对资源配置还是对长期产出,都将产生不利影响。三是由于货币政策难以避免的存在滞后效应,使得货币总量目标制、汇率目标制容易造成实体经济的频繁波动,使得菜单成本和鞋底成本上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西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根据现阶段我国微观经济主体持币动机的变化,分析我国货币需求的变动。由于我国货币需求的变动使得相应的货币供给不能达到政策预定的目标,从而找出货币政策弱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涉及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但银行对于快速增加的可用资金使用效率又非常低下。  相似文献   

15.
维护价值增殖的正常运行──兼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徐子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活动都是通过价值、价格、货币的运行表现出来的。要保持市场稳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促进价值增殖,维护价值、价格、货币的正常运行。这中间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  相似文献   

16.
在非货币性交易中,如何计算应确认收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下.外汇储备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渠道之一,对货币供给量有显影响,尤其是国际资本流动通过储备资产的变动、资本外逃等途径对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量发生冲击。本通过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关注“资本与金融项目”、“净误差与遗漏”等项目的变化.部分解释了2003年下半年我国结束1997年以来的通货紧缩局面并趋于通货膨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 2001年 1月 22日印发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该准则的发布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但填补了我国会计规范的一项空白,有助于规范企业对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由于非货币性交易与常见的货币性交易有很大区别,所以在现实中不少企业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存在利用非货币性交易来操作利润现象,新准则的发布对这类现象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非货币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  相似文献   

19.
内在货币是以私人债务为基础,政府在购买私人债务时发行的货币。本文证明了在一个具有异质家庭财富和预留现金约束的无限期经济中,如果只存在外在货币,那么必须配合使用特定类型的税收政策,才能实现经济的帕累托最优。如果债务合约是可强制执行的,则无须搭配特定财政政策,仅使用内在货币就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内在货币的经济均衡具有自我强化的制度基础。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所供给的内在货币,不仅具有调控流动性的直接功能,还在货币发行基础层面上提高了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20.
汇率作为国际货币之间的一种比价关系,其波动特别是大幅度波动(本文将这种波动定义为短期内波动幅度为5%以上的汇率变化)所带来的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效应,都是不可小觑的,它不仅会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变化,对长期的经济增长产生作用,而且会对短期经济运行形成冲击,造成严重的货币和经济危机。例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4年的阿根廷债务危机,都是汇率大幅波动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