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1年4月22日,银监会颁布了《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1]44号),指导银行按照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四大监管工具执行新监管框架标准。为推动银行逐步有序地向新监管标准过渡,各地银监局利用新四大监管工具对辖内的中小法人银行进行了测算,并研究了新监管标准对银行的影响。本期"银行监管研究"栏目以"新监管标准下的中小银行"为题进行了专题探讨。一方面,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分析了法人银行实施国际新监管标准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分别选择了发达地区以及欠发达地区的中小银行机构(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并利用新监管标准对其进行测算,由此基本反映出全国的整体状况。同时,通过测算结果,分析新规则对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Ⅲ),并要求各成员经济体两年内完成相应监管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监管标准,2019年1月1日前全面达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完善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今年4月,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3.
巴塞尔新协议对银行风险监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协议是迄今为止在国际银行业发展方面产生最重要影响的国际协议之一。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要求,中央银行的监管方法和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巴塞尔委员会于1998年开始全面修改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征求银行界和监管部门对修改稿意见,并计划于2005年在10国集团内实施,与1988年通过的目前仍执行的原协议相比较,新协议承袭了原协议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的监管思路,并吸收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提出的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等三大支柱的原则,对银行风险管理的整体思路、方法作了新的总结和规范,在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新协议作为各国监管机构和银行业配置资本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近日,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指导商业银行按照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四大监管工具执行新监管框架标准。浙江绍兴银监分局以某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为例,分析了新监管标准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影响。一、运用新监管标准测算分析根据新监管标准的定义及填报口径,选取该农商行2011年6月末的数据进行测算,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湖北襄阳银监分局根据银监会有关引导银行机构大力回流"三农"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积极引导辖内银行机构不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较好地满足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需求。截至2010年年末,辖内银行业机构各项贷款689.25亿元,比上年增加164.68亿元,增长31.39%。  相似文献   

6.
(接2013年第8期第41页)四、差异协调的策略与方法(一)差异协调的基础、原则和方式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之所以能够产生和发展,本质上都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者都是政府管制下的公共信息产品,这是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的内在统一性。从技术层面看,二者也存在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会计准则是监管规则的基础条件、重要标准和重要工具,监管规则利用、评估、监测包括会计信息在内的反映银行风险管理活动的信息,并推动着会计准则提高质量、不断改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差异及协调问题一直倍受关注。在近年来由金融危机爆发引致的对银行业加强监管的浪潮中,与银行相关的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修订频度加快,约束力增强。银行作为会计准则、监管规则的利益相关者和具体执行者,如何理解、推动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状况,银监会调整和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坚持“低门槛,严监管”原则,设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试点开展以来,取得了一些经验和进展,但监管部门在实际监管和操作中,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对设立村镇银行的监管前景进行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现有县级法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81家,其中:一家机构成功改制为农村合作银行,占法人机构的1.2%;80家机构成功改制为统一法人社,占法人机构总数的98.8%。自2005年开始分三批完成了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发行与认购工作。其中:79家机构申购并成功兑付专项票据资金52.9亿元,  相似文献   

10.
按照银监会《关于农村信用社以县(市)为单位组建统一法人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规定,农信社理事会组成人员中,自然人理事不得低于1/2,其中职工理事不得超过1/3,监事会组成人员中,非职工监事不得低于l/3。外部理事、非职工监事占据理、监事会较大比例,其履职情况关系到农信社法人治理结构是否有效。笔者结合四川省达州市辖内农信社外部理事、非职工监事履职现状,就其履职监管做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1.
肉鸡养殖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易受自然和市场风险的影响,正确识别、及时防范风险对于养鸡户养殖收益增加具有决定意义。文章基于对山东省七地市375户肉鸡养殖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发现肉鸡养殖产业的风险来源主要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两方面,其中肉鸡疫病、市场价格波动和养殖成本上涨是最主要的三个风险来源。卡方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垂直协作形式下的养殖户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认知和决策控制行为存在明显差异,紧密垂直协作形式是养殖户规避风险的有效治理结构,政府应不断完善相关公共服务职能,及时正确指导养殖户防范和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试图从微观农户层面研究风险冲击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路径,以期为增强农村居民家庭风险抵御能力、缓解相对贫困提供实证支撑。方法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面板probit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风险冲击对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用异质性分析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家庭风险应对方式差异。结果 (1)风险冲击会增加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可能。其中,灾害冲击是导致农村居民家庭相对贫困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教育冲击和婚丧嫁娶、孩子出生等重大事件冲击,失业冲击和健康冲击的影响相对较小。(2)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居民家庭的风险应对机制差异是导致相对贫困家庭无法摆脱相对贫困的重要原因。与高收入的农村居民家庭相比,低收入的农村居民家庭遭受风险冲击时会减少更多的农业生产投资,增加更少的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家庭现有的资源配置无法提升家庭未来的收入能力,使其囿于相对贫困无法脱离。结论 政府应构建更具韧性的国家治理体系、更具弹性的社会帮扶体系,在此基础上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而减少农村居民家庭陷入相对贫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率低下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险厌恶可能影响农户的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决策。本文利用新疆349户植棉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基于实验经济学方法测度农户的风险厌恶程度,系统考察了风险厌恶对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风险厌恶对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行为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越厌恶风险的农户采用气候适应性技术的可能性越小、采用程度越低、采用时长越短。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后发现,风险厌恶通过抑制农户参与信贷影响其技术采用行为,具体表现为越厌恶风险的农户参与信贷的可能性越小,进而采用气候适应性技术的可能性越小、采用程度越低、采用时长越短。此外,受灾程度、技术培训对风险厌恶影响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行为有调节作用,即受灾程度加重、技术培训参与能缓解风险厌恶对农户气候适应性技术采用行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探究风险承载力与政策规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作用机理的区域差异,以期寻求差异化的宅基地退出方案。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符合倒“U”型特征。(2)政策规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引导性规范在政策规制对退出意愿激励时占主导,而模范性规范在政策规制对退出意愿约束时占主导。(3)宿迁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路径包括直接正向影响和以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为中介的间接正向影响,政策规制是退出意愿的负向指标。徐州风险承载力、政策规制均对退出意愿有正向影响。苏州风险承载力位于负反馈阶段,政策规制正向影响退出意愿。常州风险承载力对退出意愿负向影响,政策规制对退出意愿的影响路径包括直接负向影响和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为中介的间接负向影响。研究结论: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退出程序,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强化农户风险意识,充分考虑农户利益诉求,遵循间接引导性的行动逻辑,促进宅基地退出意愿向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自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以来,国内各类实体经济受到了不同程度冲击,企业担保链问题也逐渐增多,成为各地区各行业不容忽视的普遍性问题。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也出现了一些客户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其对外担保和被担保贷款的风险度不断加大的现象。下文作者从构建担保网络风险、担保链数据和分析工具的角度,对防范担保链断裂的风险、提高信贷管理能力作了初步探讨,期望能为各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同仁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层面深入考察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效果及影响机制。基于2013—2014学年和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两期数据,采用OLS和Ologit回归方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实证检验家庭结构对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先,家庭结构会影响农村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发展,与父母双方共同居住的青少年的不良社会行为发生率要低于单亲居住或双亲非同住的青少年,其作用效果在父母之间有差异,总体来看母亲在规范农村青少年不良行为发挥的作用要大于父亲。其次,家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父母监管与理解两种途径作用于子女不良社会行为的发展,父母监管在家庭结构影响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的作用要强于父母理解。再次,家庭结构对农村青少年不良社会行为存在性别差异与地区差异,女性负面影响大于男性,西部负面影响大于中东部。最后,选择工具变量法以及PSM进行稳健性检验,仍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由于青少年社会行为发展不仅影响自身的人生轨迹,而且关系着国家经济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农村“双亲非同住或单亲同住家庭”对青少年社会行为发展的负面影响,应引起政策研究者和学...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索土地二级市场的风险特征及传导路径并提出监管策略,为要素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用地市场监管提供思路。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二级市场存在交易规则、主体行为、主体诚信、主体能力、交易标的、合约效力、市场环境7大类风险以及土地违法行为风险等17个风险因素。(2)从交易类型看,土地转让、出租、抵押三种交易类型的风险数量、风险爆发阶段以及风险类型差异显著;从交易过程看,土地二级市场风险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集中爆发于交易执行阶段;从市场主体看,交易主体所导致的风险占据主导地位,且贯穿交易全过程;从空间分布看,西部地区高风险事件类型多于东、中部地区。(3)基于结构—过程—主体构建的土地二级市场风险传导理论框架分析表明,主体的能力、诚信、行为等能动性要素会影响土地二级市场结构性要素的构建,制度、市场等结构性要素会作用于主体行动,土地二级市场风险从潜伏、累积到爆发受主体与结构要素的共同作用。研究结论:以“有为政府”联袂“有效市场”为导向,构建基于交易全过程和涵盖制度环境、监管主体、监管手段等监管要素的土地二级市场监管体系,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从风险规避的角度研究其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吉林、山东、陕西和湖南4省559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风险规避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出的可能性和农地转出的规模,但并不显著影响农户农地转入的可能性和农地转入的规模。(2)户主的性别、年龄、非农就业经历及村级流转管制等也是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应通过做细做实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强对流转的规范管制、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来促进农地使用权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江西省189户水稻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不同垂直协作方式下农户化肥施用的差异;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不同垂直协作方式对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销售合同、生产合同、合作社、垂直一体化等更加紧密的垂直协作方式下,水稻种植农户化肥施用量与市场交易方式下施用量存在显著差异;销售合同、生产合同、合作社、垂直一体化等更加紧密的垂直协作方式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稻种植农户化肥的施用量;水稻种植农户对环境的关注程度、有机肥施用情况、参与农业技术培训情况对其化肥施用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省联社模式"备受诟病,省联社对辖内农信机构的干预几乎成了"众矢之的",社会各界"去省联社"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有关省联社及其作用的实证研究几近空白,省联社模式真的"一无是处"吗?在新一轮农信社改革即将开启之际,为重新审视省联社的作用,本文基于省联社官网信息进行文本分析,采用LDA主题分类模型和熵权法构建了省联社信贷业务关注指数作为省联社干预水平的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省联社干预对农信机构信贷规模、信贷投向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省联社干预扩大了农信机构的信贷规模、提升了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投放水平,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农信机构的盈利能力,损害了其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下,省联社干预对信贷规模、信贷投向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省联社干预可通过信贷规模和信贷投向对农信机构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上述实证结论对进一步认识省联社的作用、深化农信社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