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球扫描     
<正>美联储将维持宽松货币政策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日前在美国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就货币政策和经济前景作证词时表示,美联储将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维持目前超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于市场关注的削减量化宽松(QE)规模问题,她表示,如果经济数据符合预期,美联储可能谨慎缩减QE,削减QE的节奏取决于就业和通胀水平。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2014年1月份美国非农部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重启加息周期,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急速跳升,中美利差倒挂将可能导致债券市场利率水平上扬,从而提升农发行发债成本。2022年以来,美国的政策利率(联邦基金利率,FFR)已上调3次,从0-0.25%累计上升150基点至1.5%-1.75%。美元利率上升引致全球资本回流美国,人民币面临一定贬值压力,叠加国际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输入型通膨可能拉升国内CPI涨幅,稳增长的宽松货币政策可能转向防通胀(控币值)的适度从紧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3.
2017年,美国国内通胀和就业水平出现强势复苏势头,3月16日美联储宣布提高联邦基金利率至0.75%-1.0%。在全球经济形势疲软背景下,美联储加息将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的溢出效应对我国经济金融的诸多领域产生巨大冲击。本文在分析了美联储加息的经济背景、历年货币政策,以及国际经济形势之后,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试图从跨境资本流动、国际贸易、股票市场和房地产业四个方面,解释新一轮加息将会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应该继续推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
国际     
正美联储:2017年第二次加息25个基点,并透露"缩表"安排。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于6月14日发布声明,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1%~1.25%区间。声明称,随着货币政策的逐步调整,美国经济活动将以温和适度的速度扩张,劳动力市场的状况继续保持强劲。通货膨胀率短期将保持在低于2%的水平,但将在中期  相似文献   

5.
国际     
正美联储:9月21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25%至0.5%不变,同时表示再次加息的条件有所加强。参考消息网:据全球数据处理公司迪罗基通报,2016年前9个月,中国已超过美国,首次成为国外购买股本最大的国家。但与此同时,中国于此期间在MA市场上的未成功收购数额也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国际     
<正>美联储宣布10年来首次降息。美联储7月31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范围下调25个基点,至2%-2.25%,这是自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此次降息是为防范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下行风险,帮助抵消这些因素对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并推动美国通胀更快回到2%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国际     
正美国对华价值340亿美元商品加征25%关税。美国违反世贸规则,发动了迄今为止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于当地时间7月6日起对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作为反击,中国也于同日对同等规模的美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美联储今年第二次加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6月13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75%至2%的水平。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二次加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自2015年12月启动本  相似文献   

8.
2012年9月15日开始,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中国作为美国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美联储实施QE3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的经济运行。本文以美国前两次QE政策的动机和QE3出台的原因为切入点,分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财经要闻     
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发布2012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成为三次产业中比重最高的产业。财政部:鼓励金融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日前,财政部发布《国有金融企业年金管理办法》,明确鼓励符合条件的金融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美联储宣布推出QE4 2012年12月12日,美联储宣布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每月采购450亿美元国债替代扭曲操作,加上QE3,美联储每月资产采购额为850亿。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2月14日,美联储将联邦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于预期美联储此次加息,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大,但是如果美联储2017年开始新一轮加息周期,将对我国经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从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入手,分析美联储预期加息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我国应对美联储预期加息的可控性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10月29日,央行宣布9年以来的首次加息,将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了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并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下浮。这个政策的出台可以说预示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金融机构参照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掌握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动权,是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条件之一,同时也预示着货币政策传导由货币供应量渠道逐渐向利率渠道的转化。货币当局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就是所谓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利率市场化在国际上通常称为利率自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共同决定利率水平,让利率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从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利率市场化已势在必行。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3.
半步改革     
可以说,我们正在经历的这次金融危机,其本质是由全球发展持续的严重失衡以及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自网络泡沫危机之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一直保持低利率。我们已经认识到,当年为了刺激美国经济,过低的利率政策持续了过久的时间、这样一来,人们错估了风险,  相似文献   

14.
环球扫描     
<正>IMF称全球经济面临三大转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日前发布的一份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监测报告中指出,全球经济面临三大重要转变,分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即将正常化,其他经济体货币政策依旧宽松;中国经济在结构转型过程中正经历增速放缓;长达十余年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结束。IMF警告称,如果不能顺利实现过渡,全球增长将面临"脱轨"。具体表现为:美联储加息将增加金融市场动荡;中国经济转型将给全球带来外溢效应,尽管中国经济具备"减震"能力,但转型之路仍然崎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制约大宗商品出口国的财政和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美国经济周期变化,美联储将采取逐步收紧的货币政策,缩小QE规模,引导资金回流美国国内。我国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将从紧从稳,而国内面临产能过剩、地方债务过大、房地产价格转向等问题,国内金融风险逐步凸显,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有所增加。在此背景下,农发行应更加重视和加强资本运用及风险控制,关注地方融资平台可能存在的风险,采用有效措施加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16.
农金速览     
2010年中国银行业十件大事 2010年12月3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评选出“2010年中国银行业十件大事”。 其中,“年内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利率,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银行业加强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高居榜首。  相似文献   

17.
粮食金融化:对策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粮食供应紧张,生物燃料工业兴起,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鼓励下,国际投机货币进入粮食交易市场,炒作农产品。以上种种效应叠加,造成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其中,粮食金融化是粮价波动的放大器。  相似文献   

18.
据《羊城晚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近日发表题为《2000—2001年中国货币政策评析与展望》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的拐点被确认,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过快的话,中央银行将可能会提高利率,以维持人民币的稳定。该报告特别指出,2001年人民币利率上调的潜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因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连续加息,我国也上调了国内主要外币利率,这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利率与外币利率的差距,使人民币利率也面临上升的压力。(立)人民币存款利息可能提高@立  相似文献   

19.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下半年利率市场化将迈出实质性步伐,存贷利率将有所放开,实行市场定价。此前已有种种迹象表明,利率市场化有望在今年进入关键阶段。2000年7月,央行行长戴相龙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为3年左右。而在最近刚刚结束的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企业高峰会上,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指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下游”仍然存在诸多阻滞,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今后一段时期要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她透露,要通过提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规定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等过渡方式,最终建立以中央银行利…  相似文献   

20.
利率市场化在国际上通常称为利率自由化,是指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共同决定利率水平,让利率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从而促进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利率市场化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