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982年10月,农业银行提出要恢复"三性",把信用社办成集体所有制性质的金融组织; 1984年1月1日,中央提出要把信用社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 1984年6月,农业银行提出建立县联社; 1986年8月,国家体改委和人民银行决定信用社进行"脱钩"试点;1990年10月12日,人民银行明确指出"信用社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企业法人"。  相似文献   

2.
1977年8月,国务院强调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1978年5月,营业所、信用社开始合署办公;1980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指出信用社下放给公社办不对,搞成“官办”的也不对。  相似文献   

3.
1996年8月,国务院宣布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原农总行信用部人员随之划出单独办公,成立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简称总办); 1996年11月,总办在浙江海宁实施按合作制原则规范信用社的试点: 1997年2月,总办推广海宁经验,要求继续恢复信用社的"三性",将其办成合作金融组织; 1997年8月,总办全体人员划入人民银行总行,人民银行一身兼二任,对信用社同时实施行业管理和金融监管职责;  相似文献   

4.
论农村合作金融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杨翠友娄梅《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后,恢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把信用社办成真正以为农民服务为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的农村金融组织,以奠定其在合作金融、商业金融...  相似文献   

5.
1954年5月,3.4万家信用社; 1954年年底,12.6万家信用社; 1956年5月,16万家信用社,在全国实现了信用合作化; 1956年年底,合并为10万家信用社; 1957年年底,进一步合并为88368家信用社。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向“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主体。然而,通过在西北地区的实地调查发现,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无论在法人治理结构还是在行业管理体制及经营风险补偿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限制其健康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创新。基于此,本文提出创新思路:在法人治理结构上采取“动态”的股份合作制;在经营上实行合作金融与商业金融相结合的混合经营制;在行业管理上实行省级信用联社和县(市)级信用社的两级法人体制。并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对这一创新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熟人文化"在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在信用社发生的大案要案中表现尤为明显,危害很大。"熟人文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引发道德风险。个别信贷员对于熟人、朋友提出的不合理的贷款要求,碍于面子,违规放贷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导致放松警惕。"熟人文化"衍生"金融掮客"。"金融掮客"是寄生在信用社机体的蛀虫,他们利用各种关系拉拢、利诱信用社员工,与之交朋友,或是利用信用社员工揽储的迫切心理,以揽储相许,附加条件满足自己的私利。三是诱发金融犯罪。由于接近者本身动机不纯,面对利益的诱惑,有些信用社员工滑人犯罪的深渊,和犯罪分子沆瀣一气、内外勾结,共同实施金融犯罪,给信用社造  相似文献   

8.
1958年底,信用社被下放到人民公社管理;1959年5月,信用社进而下放到生产大队管理; 1962年11月,整顿信用社业务,指出信用社是农村人民的资金互助组织,是国家银行的助手,是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地位不断得以发挥。但受历史、政策、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一些多年积淀和现实形成的经营难点已成为困扰农村信用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如不尽快解决,势必妨碍农村信用合作社进一步健康稳步发展,影响合作金融组织的生存发展空间和竞争能力。一、制约信用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难点(一)历史包袱难以化解。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当中,农村信用合作社在相当长时间内既要承担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又要发挥“政府银行”的职能作用,积聚了…  相似文献   

10.
四1997年8月,为改变总办、各级体改办对信用社管理不力的状况,加快信用社改革,国务院决定把总办的30多名人员分两批全部归入人民银行总行,另外再增加数名人民银行总行工作人员,成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局",总办专职副主任张华任局长,原总办成为一个空壳,等于不宣而散。  相似文献   

11.
改革农村合作金融产权组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合作金融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在当前农村金融改革过程中,农村合作金融暴露了一些深层交的矛盾和疸,同时也面临着向良性发展的潜机,而产权组织制度是这一改革进程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建立明晰而完善的产权组织制度是农村合作金融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合作金融“三原则”中首条就是“组织上的群众性”,其出发点在于在合作金融内部各成唢间建立一种紧密联系的有效的产权机制,但我国农村铪 作金融不规范的发展历史,在产权机制上累积了不少症结,尤其在当前,一些原有的症递增又编杂着合作金融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极为明显地凸现出来,历史地看,农信社产生于50年代,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几次扩股,但分红付息工作得不到落实,许多信用主长期没有对社员分红付息,造成现存农信社的所有权益中,资产的“历年积累”部分产权不清,其名义上属“集体”所有,但“集体是入股社员?农信社职工?还是其他?现实地看,目前农信社的股金有两种:一种是建社初期和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初期的股金,每股2-3元;另一种是前几年吸取的大额保息分红股金,前在信用社资产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小,难以发挥信用社联系人股社员的纽带作用,而后实际上是高息存款,这样 不但增加了家农信社的筹资成本,而且损害了其组织上的群众性,也难以发挥合作金融实现资金合作的功能和作用,因此,对上述两种股金要进行清理,调整股金额度,重新设置股权,通过清股和扩股,使农信社真正成以股金为纽节联结起来的社员利益共同体,从更深层次考察,农信社在法律上属于集体(社员)所有,但其产权制度及相应的法律关系是模糊的,甚至是矛盾的,其一,农信社长期以来在国家控制下,直接受农业银行的领导,1996年,行、社脱离后,尽管决定其业务管理由县(市)联社监管,金融监管由人民银行监管,但实际不上,当前省、市脱离后,尽管决定其业务管理由县(市)联社监管,金融监管由人民银行监管,但实际上,当前省、市建立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办公室已实质性地代替了联社的管理职能,这就从体制下否定了农村合作金融集体所有制的性质,也决定其产权制度及其依附的法律关系是矛盾的,其二,当前小量个体股和大量团体股的农信社股本结构,使社员对农信社没有实际控制权(归农民集体所有的资金农民并没有实际控制权),这也是造成产权制度模糊的另一原因,其三,从进、退制度看,允许社员个人入股,也可以自由退股,而且对入会资金实行保息分红制度,使“入股”演变为“存款”制度,社员不能形成独立的产权,并与农信社建立稳定的利益机制,总之,我们农村合作金融产权不清晰,产权关系扭曲,农信社并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同时,所有处于缺位状态,这就为合作金融组织实体被“内部人”控制并获取私利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相似文献   

12.
做好农村家庭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农村家庭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使用数字金融能够显著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通过促进农村家庭的非农就业和创业水平、提升农村家庭的金融素养和保险参与间接降低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而通过增加农村家庭的相对收入和净资产,直接降低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的边际效应在不同特征的家庭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且不同数字金融使用类型对农村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数字借贷反而提高了农村家庭发生财务脆弱的概率。因此,应持续深入推进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结合农村地方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数字金融,同时加强对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为农村数字金融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做好农村信用社的规范工作;我们根据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认为按合作制规范农村信用社应着力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一、处理好信用社与社员之间关系既然是合作性的金融组织,那么它的新老社员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这个合作性金融组织的所有者,信用社也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广大社员的“家”。因此,信用社取消对社员所人股金保息分红,把服务对象对准广大社员、农业和农村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在处理与社员的关系时,信用社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本社社员贷款优先、利率适当优惠。过去多年,信用社在贷款方面由于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14.
信贷管理应把好“八关”陈方诰随着《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金融法规的颁布实施,农村信用社逐步向商业化经营迈进,并逐步同国际合作金融接轨。但是,目前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中却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着信用社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提高。如何改变现状,使...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2月20日,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90号),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肖红  朱瑞 《农业经济》2003,(10):44-45
信用社作为社区农民自己的金融组织 ,不但具有贴近农民 ,直接为农民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特点。而且有直接吸收农民入股资金 ,使农民成为信用社的股东和管理者 ,成为信用社主人的制度优势。这一制度优势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 ,理应成为信用社发展的推动力 ,成为吸引农民储蓄的有力武器。然而 ,从当前信用社运行的结果来看 ,这种制度优势不但未能在发展中巩固发扬 ,相反 ,正逐渐消失。在很多地区 ,农民已不愿意到信用社储蓄。主要是我们的农村信用合作社 ,在为农村社区服务 ,坚持合作制精神方面做得不够造成的。因而农村信用合…  相似文献   

17.
目前,许多外资、中资金融机构已陆续进入上海,各项金融业务相继开展,发展势头喜人,还将不断有新加入者。金融机构的集聚和业务的开展要求有更配套的国际化的软环境,外国有金融公会,金融企业的很多事情可以找公会而不是找政府解决。政府应当更多地致力于法律、法规和游戏规则的建设,金融界的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市场协调等工作可以交由金融公(协)会来料理。  相似文献   

18.
凝聚力:事业兴旺的保障──陕西省信合系统掀起“信用社是我家”活动热潮陕西省农金体改办陕西省农金体改办自今年7月份以来,在农村信用合作金融系统开展了“信用社是我家”活动,这是加强农村信用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得到了全省农村信用社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响...  相似文献   

19.
王军 《农业经济》2012,(2):101-103
针对目前金融支持新疆粮食生产存在“缺乏抵押、担保途径、贷款难”;“农村金融供给缺乏、可贷资金总量有限”;“贷款期限与粮食生产周期不匹配”;“粮食保险承保面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增加粮农可贷资金总量拓展抵押担保业务”;“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功能,分散粮农自然风险”;“加强银(信用社)保合作提高支农效率”的措施来促进粮食生产保障新疆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不经过商业银行而到达融资者手中,它不仅指存款资金直接流向高息资产,还包括资金需求方抛开金融中介,直接在货币市场发行短期债务工具来融资。同时,金融深化,包括金融市场的完善、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的自由进入和退出、混业经营和利率、汇率的市场化等,都会导致金融脱媒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