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东亚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度盛行的"雁行"分工模式逐渐式微,东亚各经济体间开始由产业间梯度分工转向产业内甚至产品内分工,"雁行"体系逐渐演化为网络分工体系。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东亚地区垂直专业化的原理、特点,并以中国为例来分析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收入分配效应,说明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差距也可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加工贸易在宁波的出口贸易结构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本文回顾了宁波加工贸易的发展,分析了宁波加工贸易的发展优势、劣势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宁波加工贸易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代国际分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很多产品生产过程包含的不同工序和区段,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进行,形成了以生产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而产生了垂直专业化贸易。本文考察了垂直专业化分工发展、产生背景,分析了当代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特点和影响及对我国的当代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产品内分工是国际分工发展的新阶段,它为我国加工贸易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契机。中国加工贸易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但也存在种种制约其进一步升级的因素。本文以产品内分工为视角,尝试分析中国加工贸易实现产品、价值链、企业、产业和区域全面升级的机制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加工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工贸易顺应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从无到有,从小到大,1994年起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就已超过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成为我国第一位的支柱性贸易方式。文章将全面梳理我国加工贸易行业的发展现状,对加工贸易增值税政策效应进行分析,文章着重以全国加工贸易最发达地区之一的江苏地区加工贸易行业发展为蓝本,力图深入剖析思考并提出相应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生产网络化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广泛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劳动收入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外向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省为例,测算了浙江26个制造业部门参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并就垂直化专业分工对浙江制造业工资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浙江制造业部门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总体上提升了行业工资收入水平;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制造业工资收入的促进作用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大。本文最后就如何提升浙江制造业工资水平、缩小行业工资差距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深圳加工贸易结构优化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是现代制造业国际分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产业协作生产方式。发展中国家利用加工贸易方式对吸引国际资本输入,促进新兴国家和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跳跃式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一、加工贸易代表着当今制造业全球分工的新趋势,是产业协作的新形式。加工贸易是现代国际产业协作的一种新型国际分工方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在这种国际产业协作分工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才能顺应发展趋势,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1加工贸易是制造业全球化分工协作的直接产物。加工贸易是跨越国界进行…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国际经济地位迅速提高,但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仍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价值增值率和经济效益均处低下水平,处于"贫困化增长"状态,为此,应重新确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改变我国加工企业与外国品牌制造商的关系,延长国际产业链在中国的环节,调整加工贸易内部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协调发展,抓住经济一体化的机遇,鼓励加工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合作,并调整有关加工贸易的政策和监管制度,净化对外贸易环境,寻求我国加工贸易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企业研究报告》2005,(6):31-33
改革开放以来,在“863”计划和科技体制改革政策等多方推动下,中国高技术产业以“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和参与国际产业价值链制造环节分工”为基础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当前阶段,“外资企业在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我们的“市场换技术”战略没有获得应有的效果,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增值水平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10.
产品内分工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经济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加工贸易是一国参与产品内分工的主要形式.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相关理论出发,在对我国加工贸易参与产品内分工的数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我国加工贸易结构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加工贸易进口总额在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中已据率壁江山的重要地位,事实表明,随着世界范围内国际贸易方式的日益变化,加工贸易越来越成为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贸易方式,我国应牢牢抓住这一契机,针对加工贸易发慌的现状,从指导思想,管理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进一步鼓励,规范和促进加工贸易的全面发展,以提升我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加工贸易的本质和我国加工贸易特点,并在评价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向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沿着全球产业价值链向上攀升,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自身廉价劳动力优势,承接了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了轻纺和机电等产业的加工贸易。它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嵌入全球生产链条、承接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的重要形式。然而,随着我国特别是沿海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昔日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2013年我国一般贸易增长平稳,加工贸易增长乏力,增速低于外贸总体增速,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标:研究中国企业参与垂直分工会对其技术创新产生何种影响。研究方法: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贸易统计库匹配数据测算中国企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VSS),继而实证分析垂直分工对不同所有制、贸易类型及组织模式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VSS从2000年的0.48下降至2013年的0.27;整体来说,中国企业参与垂直分工对其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区分所有制、贸易方式和组织模式后发现,垂直分工对外资企业、加工企业及外资加工企业的创新抑制效应最大。研究创新:在Upward等(2013)和张杰等(2013)关于VSS测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研究价值:支撑了中国目前实施的“做强一般贸易、扩大一般贸易规模”的政策。该政策虽然使得企业的垂直分工程度不断下降,但不会削弱其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地区产业规模是影响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数据,以产业规模、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等三个指标表示产业集聚,对产业集聚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大,而专业化指数、企业平均规模对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在发达国家依靠技术垄断优势长期占据全球价值链分工高端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锁定风险加剧,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垂直分工是否有助于跨越“功能分工陷阱”?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将垂直专业化、研发效率和垄断势力纳入统一框架,分析垂直专业化影响研发效率和垄断势力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中国制造业分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行业的整体垂直专业化水平和研发效率有明显提升,但只有少部分行业的垄断势力获得明显提高;(2)垂直专业化能够提高研发效率和垄断势力,但对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存在时滞效应;(3)将研发效率分解成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发现垂直专业化仅对技术进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发效率正向调节垂直专业化对垄断势力的影响,且这种正向调节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7.
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重要贸易方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已逐步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中心,其贸易进出口在连续数年快速增长后,加工贸易已成为上海外贸第一大贸易方式,为我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有着难以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地区通过大量承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生产能力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介入到国际产品内分工,本文认为中国处于全球产品内分工中低端,应该从加大国内研发投入、调整加工贸易结构、多层次开拓国外市场及降低加工贸易的对外依赖程度等方面提升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邓艳平 《企业研究》2011,(12):12-13
中国大陆地区通过大量承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生产能力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介入到国际产品内分工,本文认为中国处于全球产品内分工中低端,应该从加大国内研发投入、调整加工贸易结构、多层次开拓国外市场及降低加工贸易的对外依赖程度等方面提升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借助中国制造业外资企业微观数据,本文系统考察上游垄断对中国外资企业供应链本地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下游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水平。在考虑指标测量误差、同时期的政策改革效应、样本选择、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可能干扰计量回归结果的因素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上游垄断可以通过提高中间品国内外相对价格、减少本土中间品种类、降低中间品质量三个作用渠道阻碍下游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进程。异质性分析的结果表明,上游垄断会显著降低从事非加工贸易、低契约密集度行业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外资企业的供应链本地化水平,而对从事加工贸易、高契约密集度行业以及东部地区的外资企业影响不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外资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