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珏 《经济研究导刊》2011,(24):246-247,337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服务于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悄然进入中国,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消费途径、方式和目的的多样化推动了消费主义进驻校园,这些因素作用于思想不成熟、善于接受新事物、求新和求异的大学生,让部分学生迷失在消费苦海之中。消费主义作用下,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盲目性、超前性、攀比性等特点,换言之,消费主义思潮正通过不同渠道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2.
受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传统社会习俗、习惯心态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消费行为被嵌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框架之中,呈现出独特的媒介化、符号化和夸示性等消费主义或消费文化特征,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张力中的消费主义悖论表现为经济结构对消费能力的抑制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在厘清资本扩张型消费模式与可持续型消费模式界限的前提下,通过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提高劳动者的消费能力、稳定消费倾向和支出预期,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形成消费能力与生产能力之间良性循环和相互协调,进而超越生产与消费二元对立经济增长框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今,全球巴步入消费主义时代,炫耀武消费在消费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时下消费行为,消费文化等都具有重大影响."90后"大学生是当今大学生的主体,其消费行为也日趋走向炫耀武消费,并伴随着一些新特征.本文旨在对大学生消费特点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引导对策,以促进大学生良好消费趋向形成.  相似文献   

4.
夏艳  任俊霖 《时代经贸》2011,(12):46-47
当今,全球巳步入消费主义时代,炫耀武消费在消费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时下消费行为、消费文化等都具有重大影响。“90后。大学生是当今大学生的主体,其消费行为也日趋走向炫耀式消费,并伴随着一些新特征。本文旨在对大学生消费特点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引导对策,以促进大学生良好消费趋向形成。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促进消费主义文化产生并蔓延,这种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云南彝族特有的民族生存方式和生态伦理意识对引导人们走出消费主义的困境,构建新的可持续消费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嵌入资本逻辑中的消费主义不同,中国社会消费方式的变迁是通过国家制度安排和政策推行自上而下展开的,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为根本诉求。但是由于全球化进程与改革开放的同步展开,受到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传入、渗透,以及传统社会习俗、习惯心态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的影响,中国人的消费行为同时嵌入经济体制转型的制度框架之中,呈现出独特的媒介化、符号化和夸示性等消费主义或消费文化特征。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消费方式历史变迁的梳理,本文力图厘清在中国社会转型内在张力中的消费主义问题、表现及其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消费主义逐渐蔓延于世界各个角落。许多学者把消费主义当做金融危机的诱因进行反思,后危机时代重新审视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出现了反对消费主义扩大化现象,甚至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所提出的正常性刺激消费政策误解为在提倡消费主义。究竞消费主义与正常性消费的区别标准是什么?本文试图理清消费主义与正常性消费的区别,着重研究消费主义内涵与特征及消费主义与正常消费的区别标准。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市场化与消费的迅速膨胀,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在我国也越来越明显.消费道德规范的建设和实施成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消费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实施消费行为道德规范的现实意义及客观依据,并进一步提出了加强消费道德规范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消费主义思潮作为一种对消费崇尚和沉迷的欲望反映,自全球化浪潮和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广泛传播蔓延,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异化,表现出攀比、炫耀和从众等消费特征,深刻影响着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主要原因包括资本与市场的推动、传媒与舆论的诱导、教育与宣传的不足以及大学生自身价值取向与行为理性的迷失等。因此,必须有效引导大学生批判认识消费主义思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科学的消费理念,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消费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被异化为"病态式消费"模式,这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了严重破坏,甚至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我国新富群体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加上西方消费主义影响,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实践证明,只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制消费欲望、调整消费行为,才能建立生态消费模式,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保性消费行为是促进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环保消费已经成为人类消费行为的未来取向。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环保性消费行为进行了描述性研究.并对影响其环保性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比较强的环保消费意识.环保消费行为也比较普遍,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善的方面。文章最后对在大学生群体中如何有效普及和推广环保性消费行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世界可持续消费的最新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性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人类开始对自身消费行为进行反思,可持续消费已日益成为保持人类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紧迫要求。为此,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环保机构开展了一系列推动可持续消费的教育项目,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立法、税收等措施进行种种可持续消费的尝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众传媒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得以盛行,直播带货更是势不可当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在丰富人们的消费方式的同时,也带动了国内经济发展。但在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今天,直播活动也被当作是一种商品,具有消费社会的逻辑。人们对“物的消费”逐渐演变成“符号消费”,符号消费开始慢慢深入到人们的消费行为当中。以消费社会理论基础为依据,分析直播带货的消费现状及其模式,进而对其引发的消费异化现象进行反思,以期促进网络消费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物质的极大丰盛带来了设计与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主义价值观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此背景下,设计师需及时调整设计思维以形成对消费的正确引导.本文在对产品设计生态观进行阐述的基础上,从产品功能设计及系统服务设计两个层面入手,探讨了产品生态设计引导消费者观念及消费行为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低碳消费是低碳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能有效激励企业低碳生产经营,提升政府低碳调控效率,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低碳消费不仅要优化消费结构,控制过度消费、奢侈消费、超前消费等消费主义行为,更要关注消费价值观的改变对增加低碳产品消费的影响。文章通过消费价值观影响低碳消费行为的理论基础分析,认为消费价值观要从消费目标上改变以主权消费价值观为导向而形成高碳消费行为,推动以自我利益和生态利益相结合的社会责任消费价值观发展;要从行为导向上改变长期形成的被动依附型消费价值观,培育主动参与型消费价值观发展,从而促进低碳消费。为此,要建立低碳消费的价值认同激励机制、低碳消费的价值保障机制、低碳消费的价值创造机制和低碳消费的价值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围绕南京市十二五规划战略,分析建设生态市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构成.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类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和破坏的关系.因而探讨生态消费对于构建南京生态市意义重要.  相似文献   

17.
邓凌翃 《时代经贸》2010,(22):97-97
本文围绕南京市十二五规划战略,分析建设生态市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构成。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类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和破坏的关系。因而探讨生态消费对于构建南京生态市意义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分化加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增强消费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重点之一。近年来,不同地区之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形成了不同的消费取向、消费行为。在城市,五种不同消费取向的消费行为主导着消费市场;在农村,收入的高低差距决定着消费行为的差异。在目前消费日趋复杂多元的情况下,关注消费者的消费取向与消费行为的变化,对于正确引导消费、指导生产、扩大内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扩大内需背景下的消费伦理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全球金融危机下,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对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尤为重要。但消费也要把握好度,就是要培养具有合理之需、适度消费的观念。消费者在有消费需求倾向时,要用消费伦理对自己的消费欲望进行恰当的、必要的衡量。本文对扩大内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消费主义倾向,从消费伦理角度进行客观评价,在分析消费主义表现的同时,提出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需要构建适度消费伦理。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与我国旅游消费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消费主义及其危害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指出在我国日益升温的旅游消费中出现了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集中表现为大众旅游消费的趋从性和高端旅游消费的炫耀性。文中对我国旅游消费中消费主义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管理层次和心理层次的分析,提出了建设可持续旅游消费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