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少华 《商周刊》2013,(9):74-75
作为爱好,除r住书房里看看写写,我还磐炊外出散步。作为散步的延伸。我还喜欢旅游,喜欢一个人去陌生的地方。当然不喜欢去热门景点,宁愿跑去荒郊僻野。比如前些日子去青州。短短三田,郊外的井塘顾村就跑了两次。  相似文献   

2.
瞄准了日本人的钱包,瞄准了日益扩大着的日本食品市场,澳大利亚曾组成了一个专家小分队——共有3名联邦工业与科研组织的代表、2名食物专家、2名心理学家、2名会说日语的电脑专家和若干助手——同时在东京和悉尼的实验室里研究分析:为何日本人喜欢吃生鱼?为何喜欢吃瘦肉肥肉相间的彩纹牛肉?为何喜欢吃煮羊肉?日本人喜欢哪些西方食品?不喜欢哪些?这30名澳大利亚专家来到东京Chus大学,随身带去了澳大利亚的糖果、饼干、鱼、肉、谷类食物,最佳调味品,甚至连纸杯和水都是由悉尼带去的。然后按照澳大利亚菜谱,烧煮成各类美食,请日本人品尝。专家们把信息及时反馈回悉尼实验室,对日本人口味的各项指标逐项进行分析,再同澳大利亚人的口味进行比较,果然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金丹 《经济》2014,(12)
正《黄金时代》上演前后的这段时间,各种评论层出不穷。从网络专访到杂志的封面文章,热度远远高于近几年的很多大片,但是观者的感受却是截然相反的,喜欢的人把这部电影捧得高高在上,不喜欢的直接就说没看懂,不知所云。我抓住档期的尾巴去看了"大银幕",个人以为,这不是一部会讲故事的精彩电影,但值得一看。很多人看了电影会对萧红有种"哀其不幸,怒  相似文献   

4.
姬瑞朝  李新月 《经济师》2005,(8):237-237
文章从农村信用社营销人员与客户的关系入手,分析客户性格,提出了对沉默寡言的人、喜欢炫耀的人、令人讨厌的人、优柔寡断的人、知识渊博的人、爱讨价还价的人、慢性的人、性急的人、善变的人、大方型的人的开发技巧。  相似文献   

5.
一幅最能感染人的画作,是源自一种直扣心扉的内在美. 国人总喜欢说"缘分"二字,相信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一切邂逅皆是出自于缘分.  相似文献   

6.
新的一年来到了。 站在新年的门槛上,我们总喜欢回头望望去岁,总喜欢放眼望望今年。 去岁,我们奉献给读者的文章探索着深度、力度与可读、可感的结合;今年,我们将把去岁的探索铸成一块块砖石,铺就通向理想花园的台阶。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代在演进。读刊的人不同昔日,编刊的人自然也不同昔日。因此,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如何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如何才能做一个受众人与社会喜欢的人?这些都是在职场上生存的你不可忽视的。不妨从以下七点试试:(1)放眼世界,本土行  相似文献   

8.
有些人喜欢生活平淡无奇,有些人喜欢生活波澜不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今天的选择,决定你明天的生活”,你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你又将如何选择呢?你准备好了吗?“只有当准备和机遇相遇时,才可能打造出成功的你”!  相似文献   

9.
杨轶 《财经文摘》2010,(1):105-105
满怀禅意的会计书 马兄这本《牛角包一样的会计》就像他这个人一样,是很有点意思的。 他在开头的楔子里面说,既不喜欢会计,也不喜欢哲学。我并非专门和他作对,但是偏偏两样都有兴趣。  相似文献   

10.
周阳 《经济》2006,(1):36-43
中国人喜欢作展望,是这个乐观民族的传统;经济学家同样也喜欢作预测,这是他们“经世济民”的一条通道。于是,展望2006年的中国经济应该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更加注重细节,而中国人则更喜欢把事物置于广阔的背景下去考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王军 《商周刊》2012,(9):79-79
常志海,个头高高的一个帅哥,喜欢健身喜欢赛车,名字中有个海,注定了与大海有缘。4月初,当他听说极限帆船赛青岛站比赛要招募"第五人"船员上船参加比赛体验极限帆船的魅力,立刻报名参加选拔。在"第五人"的选拔比赛中,他凭借着健康体魄和流利的英语,顺利通过了预赛进入了决赛并拿到了"第五人"参赛资格。4月19日,对于第一次参加号称"海上F1"比赛的极限帆船赛,常志海心中充满渴望与挑战。上船前,  相似文献   

13.
《经济纵横》2010,(Z1):20-20
公孙龙是个有学问的人,他手下有不少弟子,个个都身怀技艺,各有一套本领。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曾对他的弟子们说:"我喜欢有学识、有本领的人,没有本领的人,我是不愿和他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4.
张云 《经济论坛》2005,(1):56-57
在动物当中,猴是以聪明著称的。聪明的猴被人喜欢,聪明的人也被人喜欢。所以,一旦社会开始重用人才,一些聪明人也就跃跃欲试,更不用说有些聪明人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早已“下海”了,如今他们一方面在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品尝着聪明带来的种种好处;一方面在物色人才,物色聪明人。不过,又有谁真正了解一只猴的聪明和一群猴的愚蠢呢?  相似文献   

15.
一向喜欢喝咖啡的法国人,如今却迷上了喝茶。在那些茶饮爱好者看来,咖啡让人的生活节奏加快,而茶却代表着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每个民族都沉湎于自己的民间体育活动。美国人喜欢玩橄榄球,澳大利亚人喜欢玩飞碟。那么德国人呢?玩世不恭的人回答说,德国人在练习大批解雇工人。德国企业主一旦拿不出招来就解雇工人。事实上,所有的康采恩战略家们远远没有认识到,要使企业取得成功,不能仅仅靠大批裁减工人以节省工资成本的收缩疗法。使企业真正获得成功的诀窍是:进行以发展生产为方向的革新和更多地面向顾客。甚至连在机械制造、纺织或钢铁这样一些传统工业行业中,转变经营方式也获得可喜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读编互动     
<正>非常喜欢你们第7期刊登的"2008年中小上市公司成长性报告"。其中对200多家中小上市公司的细分行业龙头、风险投资、技术创新、公司治理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统计和分析。报告中的那些排行榜我也非常喜欢,不管是2007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排名、高成长性龙头企业的分布,还是中小板实际控制人财富榜等,都使我对这些企业有了更全面、深入而且非常直观的认识。对于想研究和投资中小企业的人来说,无疑提供了巨大帮助。上海赵涌晨  相似文献   

18.
樊荣强 《新经济》2003,(11):46-49
愤——不只是青年的专利,所以有愤青,自然就有愤中,以至愤老。愤青常有而愤中不常有。性格决定论者认为,愤中乃是其天性使然,那种人就是多血质的,生来就喜欢跟人争输赢,喜欢跟人对着干,喜欢找茬,喜欢骂娘,所以他们会从愤青到愤中直到愤老。而环境决定论者相信,愤中可能是一个温驯的好青年,可是周遭的事情总是而且越来越让他看不顺眼,于是有一天他发怒了,觉悟了,变成了愤中,将愤中的概念再往别的行业或职业中去套,人数肯定不会少,至少,我们在中国财经界里就能套出一大筐“财经愤中”来。  相似文献   

19.
颜夏 《经济》2004,(5):91
在外企里做事的人取英文名时无非遵循两种规律。一是按中文的谐音:如名字里带“佩”的,大多叫“Peggy”;叫“晓玲”的,一般就是“Shirley”了。二是根据个人的喜好:如果你喜欢三毛,没人反对你叫“Echo”;有位同事叫“Lucy”,因为喜欢美国的一部肥皂剧《我爱露西》。不管叫什么,总的原则是符合中国人的发音习惯,  相似文献   

20.
本栏征稿     
李林席 《经济》2005,(4):13-13
我是个喜欢冒险的人.念高中的时候就有进中国股市闯一闯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