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安静、整洁、绿色、古韵、智慧、创新,诠释着坐落在重庆市西部的美丽城市——璧山。来到这里,美景络绎不绝地进入我们的镜头,下乡、走访、座谈匆匆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嬗变。今年5月2日,国务院批准璧山撤县设区,掀开了璧山城市发展崭新一页。新区要有新气象,新区要有新发展。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注重实际创造,积极主动融入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和向东向西开放格局。  相似文献   

2.
通过现代城市发展对自然的破坏,提出天人合一的理念.探讨何为天人合一理念和价值.把天人合一理念应用于现代城市的发展中,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出人工与自然协调的生态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畅通需要加强地区间的分工协作。在地区市场分割的现实情境下,区域一体化政策能否缓解市场分割,推动分工深化成为重要命题。现有研究多从宏观经济或人口角度考察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经济后果,基于企业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微观企业入手,考察了撤县设区这一区域一体化政策对企业垂直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后所在原县域公司的垂直分工水平显著提高。机制检验表明,撤县设区通过扩大企业可达的市场范围以及降低企业面临的交易成本起到对企业垂直分工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撤县设区对企业垂直分工的促进效果在原县级政府对企业干预力度更强时更加显著。同时,撤县设区带来的企业垂直分工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论表明,区域一体化政策能够推动分工深化进而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4.
5.
从原始农耕时代到现代数字文明时代,关于人居生态建筑理念的宜居空间的探讨从未停止,生态学思想成为人类运用技术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宜居方式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6.
《江南论坛》2012,(5):66-67
浏河,史称刘家港,建制于汉唐,历来是锦绣江南的出海要津。唐宋盛世时,她是苏州的通海门户,元朝时因漕运发达、海贸繁荣被誉为“六国码头”,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从这里启锚。  相似文献   

7.
《经贸实践》2007,(7):8-9
桐乡,地处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居上海、杭州、苏州三角之中,素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美称。1993年撤县设市,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小康县(市)”。桐乡的化纤、玻纤、毛衫、皮草等闻名全国以至全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撤县(市)设区是我国市辖区增长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影响市区关系发展变迁的核心因素。通过梳理我国撤县(市)设区的变迁历程,可以发现其本质是在中央政策导向下地区竞争与利益协同的动态调适。撤县(市)设区的发生逻辑可以理解为地方政府在治理资源、财税权限和发展结构方面竞争与协同互动的结果。在此发生逻辑的作用下,撤县(市)设区后市区关系呈现为完全协同、有限协同、利益间隔、利益相斥四种形态,构成我国市区关系的现实图景。基于此,我国撤县(市)设区及市区关系发展还需合理的反思与展望,要平衡“虹吸”效应与“扩散”效应,制定多维度的城市发展规划。同时,规避“工具化”导向,保障撤县(市)设区基础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江南论坛》2012,(7):78-F0004
太仓浏河长江口旅游度假区位于浏河镇东侧,东起长江滨江岸线,南至新浏河,西起郑和南路。浏茜路,北至镇界,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大陆县域数据,以撤县设区改革为切入点,借助计量模型探讨行政区划调整对县域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地方政府行为(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地方政府官员变更和县域环保部门执法)在其中表现的作用。研究发现,整体来看,撤县设区改革显著增加县域碳排放量,致使其上升约0.202个单位。被撤并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公路密度规模和区域绿色植被覆盖程度减少)、工业转移集聚(污染转移准入与专业化集聚滞后)与政府财政失衡是导致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机制路径。政府经济目标增长硬约束、市(县)长更替和县级环保部门执法监督弱化均能够显著负向影响被撤并县域的绿色低碳质量。研究建议,政府应该注重提升被撤并县域绿色低碳质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建设是新时期天津滨海新区发展的必要选择。通过新区资源环境条件分析,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角度出发,作出创新性研究:即探索如何通过土地的集约利用来促进新区宜居生态型城区的建设,以弥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一方面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尝试界定新区宜居生态的真正含义,并提出适度集约思想,明确新区集约用地的内涵;另一方面则以该内涵为指导,从宏观层面出发建立一套促进新区宜居生态城区建设的专项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郑雨尧 《经济师》2002,(5):121-121,158
文章分析了浙江省绍兴市在经济发展中区域环境生态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环境生态区域发展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构想的提出,加快了我国向西开放的步伐,给西北地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从特色经济的角度出发,新时期西北地区应抓住向西开放的战略机遇,利用现有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现全方位向西开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日益突出,生态宜居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发展道路的选择.本文在构建城市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权物元模型对张掖市2005-2015年的生态宜居状况进行了分指标和总体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5年张掖市生态宜居状况在环境资源、社会和谐、经济效率、生活便宜等方面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生态宜居总水平在2010年就基本实现了“理想宜居”,2011-2015年“理想宜居”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生态工业:我国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树 《经济问题》1998,(4):19-22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对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诸多压力,科学地做好城市规划和设计成为当务之急。城市的空间弹性蕴含在城市开放空间之中,本文通过对城市开放空间各要素的生态设计,以期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生态宜居是乡村生态与乡村宜居的有机统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也是乡村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在5省20村的实地调研中了解到,各地积极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生态保护、常态保洁、垃圾处理、厕所革命、危房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创新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型、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型、农业旅游业融合带动型、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型和种植结构优化带动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然而也暴露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不足,缺少后期管护机制;农民参与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购买生态修复服务缺乏监管;难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等问题。应创新生态宜居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长效运维管理机制;选择适宜地区发展的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模式;吸引村民返乡创业,培养有环保意识、专业素养的职业农民;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促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正古代丝绸之路,在我国西北区域留下了灿烂的文明,使中国在2 000多年前就与世界经济和文化交相辉映。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把我国向西开放战略提到了更为重要的地位,为西北区域发展带来更大的政策契机和更宽广的发展视野。在这一背景下,西北区域将因此获得更大的发展能量,登上更高的发展平台,焕发更多的发展活力,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