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孙立伟 《大众商务》2010,(2):246-246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居住环境和情境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决定性客观因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和减少未成年人形成犯罪的心理,走向犯罪。  相似文献   

2.
孙立伟 《大众商务》2010,(4):246-246
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生活、学校教育、社会居住环境和情境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决定性客观因素,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和减少未成年人形成犯罪的心理,走向犯罪。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的希望所在,因此培养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一时期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来进一步探究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中,法律和相关制度还不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近年来有日趋严重的迹象,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分析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势日趋严峻,而其犯罪原因的多样化、犯罪治理的复杂化,直接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程的艰巨性。鉴于此,本文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现况,对其犯罪原因进行了梳理,并就预防对策展开了探讨,以便更好地发挥预防效能,促进预防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改善,但同时,随着大量信息的涌入,缺乏必要鉴别能力的未成年人很容易受到其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误入歧途,甚至触犯法律。因此,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探寻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就如何预防和惩治愈来愈严重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问题,法学界很少从经济学的数理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以博弈论理论为研究基础,依据不同的假设前提,建立单阶段和多阶段的博弈模型,分析出司法机关惩治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博弈均衡的影响因素,提出惩治和控制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不起诉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相比,在社会危害性、表现形式以及产生原因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采取不同的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中制定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起诉制度,尤其是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和犯罪缓诉制度,对于解决未成年人犯罪,进一步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的规定,指出,应把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有效区分开来,为确定未成年人应负的刑事责任提供科学、合理的刑法依据;尽量缩短监禁的刑期,适当放宽缓刑的适用条件,尽量使用缓刑,重新构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0.
李佳 《企业家天地》2010,(3):150-150
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并且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方向发展,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危害。在检察工作实践中,如何正确对未成年人犯罪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彰显刑法的谦抑性和刑罚个别化的思想,体现对犯罪的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双向保护”的和谐统一,确实是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以下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率逐年上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研究我国未成年犯罪的特点和现行法律的缺失点,可以了解目前国内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体状况;从而提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责任立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其是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团体化、暴力化趋向发展,未成年犯罪像一个毒瘤触目惊心,本文通过对未成年犯罪案件进行分析,究其原因,查找对策,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有效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3.
新疆雏吾尔自治区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暴力型倾向,财产型、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型、涉及国家安全的案件突出,青少年女性犯罪开始出现,需要通过加强立法防范、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强化社会控制、开展家庭预防等措施来预防青少年犯罪,创造全面发展的法制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恢复被害人利益和未成年犯罪人重返社会。我国应借鉴域外经验并结合国情,逐步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福建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法律系,福建福州350000)  相似文献   

15.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不断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工作,强化新形势下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改进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刑法修正案(十一)》采取了在一定范围上降低相对责任年龄同时维持最低责任年龄的做法。应当看到,通过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并不能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应该通过改革收容教养制度的方法来应对低龄未成年人犯罪无法处遇的情况。基于此,《刑法修正案(十一)》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收容教养制度改为专门矫治教育,旨在加强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改造,但从其规定来看不是十分细致,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的普及,犯罪组织网上招募未成年成员的现象呈急速上升趋势。为降低未成年人在网络情境下的犯罪动机,应分析犯罪组织网上招募未成年成员肆虐的原因,从微观和宏观措施入手,控制未成年人加入犯罪组织的网络诱因,从而实现对犯罪组织网上招募未成年成员的监控预防。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以"教育、感化、挽救"为方针,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为原则,随着未成年人犯罪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网络犯罪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犯罪。与传统犯罪相比,网络犯罪具有波及范围广、侵害客体多、社会危害大、主体年龄轻、智能程度高、侦破取证难等特点。防治网络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综合运用法律手段、技术手段和教育手段,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网络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以未成年人是否犯罪、未成年犯罪人是否实施暴力犯罪为因变量的对数回归模型显示,接触暴力资讯能增大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比却不能增大未成年犯罪人选择实施暴力犯罪的发生比。这表明,未成年人通过暴力资讯(符号示范)所习得的并非攻击性的行为方式本身,而是反规范的态度或行为倾向。回归模型还显示,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家庭示范和亚文化群示范在未成年人犯罪促成过程中的实际地位已让位于媒体,媒体暴力问题的严重性可见一斑。相应地,被普遍认为能够对暴力资讯促成未成年人犯罪作出合理解释的社会学习理论,亦当做出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