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必要性,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发挥农地资源的最优效益,文章运用实地调查法、理论分析法、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忠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进行了需求分析。分析表明,从微观角度来看,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有利于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农民土地收益;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发展现代农业。为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必修明晰土地产权关系、完善市场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缺乏健全的土地市场化流转机制,农村土地经营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了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既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不利于耕地的保护.那么探究我国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以供需机制为视角从市场组成、市场结构方面,集中讨论了农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的内在机制缺陷.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化取向的深度改革推进下,必然触及到市场基础制度层面的农村土地改革问题.通过对农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历史考察和文献检索,深入分析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尚不能自由流转而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经济学视角剖析农地经营权自由流转制度障碍,概述目前农地流转的各种方式及特点,并对农地流转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得出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化推进,农村土地面临非农转化机会及内部配置效率提高的要求,但由于现行制度安排的缺陷,作为生产要素的土地出现流转约束,如何摆脱锁定和固化,构建市场化的流转机制,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新形势下推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展流转市场和健全流转制度,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具备的市场化条件.同时,权衡农民自身条件、政府引导与服务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等因素,加快促进农民就业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建设,亦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具备了充分的政策法律依据和成熟的现实条件,但也存在着土地流转主体被虚化、流转的外部环境不完善及内生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构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行机制,必须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的市场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培育中介组织、构建流转平台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后农业税时代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进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二丽  孙刚 《乡镇经济》2008,24(11):42-45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土地产权、市场运作、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足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针对此种现状,文章从健全农村土地市场的政策,扩大市场范围、加强市场中介组织,建立土地评估体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着手,提出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研究农地经营权合法有序流转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好地适应农村城市化的需要、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更好地解决政府所关心的“三农”问题,更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农村的竞争力;更好地稳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基于此,未来的立法中应增加农村土地流转权。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民收入结构的农村土地流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先玲 《特区经济》2010,(10):164-166
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其根本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土地流转之间存在双向关系,然后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角度分析了农民各收人来源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机制,认为当前中国农村居民收人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市场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争论是当前影响农地流转市场化政策准确定位的关键。本着“农民本位”、“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市场正义对其进行辨析,该文断定:农地流转市场化前提是清晰产权或稳定承包权,而非经常性或定期性调整;农地流转市场发展呈现从“有市无场”向“有市有场”渐进转变;“离土不离权”还是“离土又离权”取决于农民自愿与机会成本高低;健全与完善农保,增加补贴,削弱农地保障功能,杜绝以农地换取保障的做法;把握规模“大”与“小”的辩证法,让农民有能力和敢于自觉流转,实现农地适宜经营规模。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化内涵辨析及建设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英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22-124
文章从法律和经济学视角对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化中的关系问题展开分析,以此揭示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化的内涵,分析农村土地生产要素市场化的特殊性。明晰农民产权、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的根基,这有益于保障农民的主体权益,有助于维护农村土地要素市场秩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文章选取2001--2005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总水平也越低,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构建起收入公平分配的各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土地流转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在不断完善和深化。与此同时,日益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流转将使农村土地利用更加科学、高效,但土地流转中一些不完善的方面也给农村土地利用带来一些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文章简要评价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利用的现状,着重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对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正面效应和制约农村土地高效利用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晓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1):98-100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加上各级政府对土地流转的重视和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现象逐年增加。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是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其流转过程中遇到的如动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完善其经营权权能、管理制度、流转方式、市场体系等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朱小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7):92-94,139
文章认为,农地所有权虚化现象是农地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有进一步虚化的必要性。强化承包经营权应从明确承包土地的财产内容入手,淡化承包土地的社会功能,恢复承包土地的生产要素性质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曹正勇 《乡镇经济》2008,24(3):32-35
大力培育农地使用权市场是促进农地使用权健康、合理、有序流转和集中的关键。大城市郊区因地缘优势往往成为农地使用权市场的“温室”和“试验田”,对大城市郊区农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整个农地使用权市场的培育。文章以成都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分层聚类、对比等方法对大城市郊区两种农地使用权流转模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培育农地使用权市场提出了要因地制宜、为农地使用权的流转提供制度环境以及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并规范其行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管理职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民的土地流转主体地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可见,积极规范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缺乏有效的政策指导和法律规范、违背农民意愿和损害农民利益、随意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等问题。为此,应当优化现行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行为、优化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的定位。  相似文献   

18.
李佳 《改革与战略》2008,24(11):119-122
从国家理论的分析视角出发,援用委托-代理理论来说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制度安排。农村土地产权代理制在长期的演化中逐渐形成,以隐蔽的形态存在,是国家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之间非正式契约下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这样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农村集体是产权主体,国家是产权代理主体。这种特殊的产权代理关系产生的社会基础是国家权力意志对农村土地产权的渗入,产权代理制形成机理在于产权形式的特殊和产权主体的弱势。由于产生环境和演进路径的特殊性,农村土地产权代理制有着区别于规范代理形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