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郑蔚 《西南金融》2003,(3):61-62
中国民族保险公估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益中拍卖公估行的成立。目前,中国内地的保险公估行已达20多家,但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在中国的保险行业里,公估业是一个小得几乎要用显微镜来看的子行业。国内保险公估业在时间不长的发展中,遭遇到了一些尴尬。  相似文献   

2.
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公估作为保险中介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保险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保险公估业的正式形成始于2000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保险公估人管理规定》,并随之批准了六家保险公估公司筹建和开业。自此,中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步入了有法可依、正常运行的轨道。但是与任何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  相似文献   

3.
李艳  马忆 《南方金融》2012,(2):68-70
我国保险公估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成为保险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该行业特有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从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现状出发,从公估机构的独立性、自身实力等方面深入剖析保险公估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公估机构独立性、加强人才建设与管理、规范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保险公估业未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保险公信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包含的公估业务种类繁多.流程复杂,但国内还没有满足其全部业务需求的保险公估信息系统。在分析现有公估系统的不足和掌握公估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一套新的保险公估综合业务系统.以支持保险公估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保险公估的市场定位和法律效力,业界一直未能形成共识,在立法、司法判决、监管制度、行业发展策略等方面争议不断,直接影响了公估业管理制度和行业发展,制约了保险业细化分工,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消费者福利的内在需求。保险公估市场定位和名称界定保险公估脱胎于委托代理关系。保险公估机构接受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委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保险公估业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产生以来,已经发展成对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的一个保险市场主体。然而,我国保险公估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保险公估机构类型单一、市场认知度较低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保险公估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在总结了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历史短,但发展速度快,经营效益稳步增长,越来越受到保险公司的认可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保险公估制度,培养保险公估专业人才等发展我国保险公估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起源于英国的保险公估,是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公估在我国也迅速发展起来。作为保险市场上的“裁判”,保险公估业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保险公估业是服务于保险业的中介服务行业。保险公估人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广大投保人及保险人的利益,因此必须对其实行有效监管。目前,世界各国对保险公估业的监管主要有三种方式: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管。我国应在完善法制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监管,提倡行业自律,强化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9.
深圳保险公估业发展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公估是国际上三大保险中介之一,其在保险理赔、风险评估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深圳保险公估业在全国公估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中国保险公估发展的一个缩影。本文对深圳保险公估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深圳保险公估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对深圳保险公估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保险公估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尽管速度很快,但是整体水平还很低下,发展壮大任重道远保险公估人与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共同构成了保险中介市场的三大支柱,保险公估业的  相似文献   

11.
国内保险公估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其最终发展方向如何,应该从技术型公估机构向着综合型公估机构的方向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该行业需要一定量的法律专业人员的加入,使得公估机构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在解决技术性问题的同时,运用相关法律,用法律思维看待保险公估作业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保险公估人制度是伴随改革开放和保险市场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但对保险公估的研究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实施保险公估人制度的成功经验,对培育和发展我国的保险保险公估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保险公估人是保险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保险公估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是保险中介三支柱中发展最不完善的。我国保险公估业存在着法律地位模糊、生存空间狭小、人才及资金制约严重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保险公估业,使其适应快速发展的保险业的需求,本文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保险公估人是保险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保险公估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虽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是保险中介三支柱中发展最不完善的。我国保险公估业存在着法律地位模糊、生存空间狭小、人才及资金制约严重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保险公估业,使其适应快速发展的保险业的需求,本文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公估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保险公估主体不断增加,公估市场份额稳步增长。但保险公估机构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就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促进保险公估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功 《上海保险》2008,(5):43-46
纵观中国保险公估业,2008年必将成为标志年。本世纪初进入高速成长期的中国保险公估业最终依靠资本平台的强力,步入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程,而这一页,则由泛华保险服务集团掀开。泛华保险服务集团于2007年12月登陆纳斯达克市场融资2.16亿美元,获得整合中国保险中介业的基础。此前,泛华集团已经收购22家保险代理公司及4家保险经纪公司,在打造中国保险中介集团平台的战略驱动下,更大的资本运作直指保险公估。继2007年12月成功收购广东方中公估公司后,  相似文献   

17.
钱兵  陈功 《上海保险》2007,(9):40-43
保监会最近几年发布的《保险中介市场发展报告》数据表明,我国保险公估业在新世纪初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行业营业收入总额2004年为1.54亿元,是2003年的近四倍;2005年2.97亿元,同比增长98%,2006年4.33亿元,同比增长46%。但行业经营效率不佳,直至2005年第三季度才首度扭亏为盈,2006  相似文献   

18.
保险公估报告是作为保险公估机构对委托事项的结论性意见,其定位与效力不仅关系到保险诉讼纠纷的证据范围,更关系到保险公估机构的健康发展,本文在保险公估报告法律定位与效力的研究过程中,与司法鉴定意见相对比,通过分析二者的异同,以期借鉴相对成熟的司法鉴定相关经验,抛砖引玉,为我国新生的保险公估行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行业聚焦     
《上海保险》2017,(6):6-7
1 5月24日,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召开了全体公估会员单位大会,上海保监局中介处处长赵明浩、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副秘书长伍国良及27家会员公司出席会议。大会宣布成立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保险公估专业委员会,宣读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单位名单,并对保险公估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规程做了详细介绍。赵明浩对公估专委会今后工作提了三点要求,希望专委会能够凝聚行业的智慧、反映行业的呼声、加强行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0.
1、做好保险公估人发展的长远规划.我国保险公估人发展的长远规划应建立在"三有"基础上,即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所谓"有目标",就是从战略的角度,考虑和制定旨在推动保险公估市场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应该达到的目标;出台与保险公估人相关的法律法规,确立保险公估人的市场主体地位.把保险中介产业发展纳入保险业发展规划.应在战略的高度把保险中介作为一个产业来对待.保险中介产业既依附于保险产业,与保险产业密切相关,荣辱与共,又有不同的市场分工和市场职能,分工和产业的细化有利于市场的发展,也使保险中介逐渐成长为一个相对独立于保险业又服务于保险业的产业.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保险公估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