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适应我国棉花产业政策及棉花市场的变化,钟祥瑞星棉花有限公司从2001年起,连续七年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以棉农为基础,以协会为桥梁,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经济合同为保证,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将棉农、棉花流通企业连接起来,初步形成了利益共享、市场风险由企业承担的棉花产业化经营雏形。仅2006、2007两年,该公司收购经营皮棉19.1万担,  相似文献   

2.
高青县棉花合作社是1996年3月成立的,现有入社村庄34个,入社社员5131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5%,专业社社员植棉面积2.6万亩,占全县植棉总面积的1/5。几年来,他们以为农服务为已任,积极服务棉花生产,增加了棉农收入,促进了棉花产业化进程。1999-2000年,该县共收购皮棉40余万担,实现经济效益4000余万元,仅2000年专业社就为棉农增收300万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农业社被省体改委、省供销社评为“全省农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200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重扶摇钱树,再发棉花财”,全市实现总产320万担,收购288万担,其中供销社收购180万担,今年,省政府确定在6个县(市)进行棉花产业化经营试点,我市陵县作为六个试点县之一,正在围绕省政府,省供销社统一部署要求加紧工作,市供销社在全力支持省社抓好陵县试点的同时,带领其他县(市,区)供销社,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棉花产业经营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因地 制宜,积极参与和推进当地棉花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4.
<正>为稳定棉花生产,保护棉农利益,2011年3月末国家出台了《临时收储预案》。预案启动后,农发行棉花信贷各项工作进展良好,棉花收购贷款投放、储备贷款投放、支持售出量均创造了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的历史新高。以农发行江西省分行为例,2011-2013年度全省累计发放贷款21.4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皮棉229万担;支持企业交储204万担,三年的棉花收购量和贷款发放量超过1999年至2010年的累计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企业带动农户进入市场,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农业是兵团经济发展的基础,棉花是兵团经济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兵团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农业产业优势,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棉花的产业化是关键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正>截至今年2月15日,在农发行荆门市分行的大力支持下,荆门市7家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已收购籽棉10914万公斤,折合皮棉82.9万担,市场占有率达到90.11%,为棉农实现收入89669万元。荆门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棉花种植主产区之一,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达到50.69万亩,预计籽棉总产量可达到12113万公斤,折皮棉92万担左右。新棉上市以来,该市农发  相似文献   

7.
山东曾是全国第一产棉大省,历史上年产量曾达到3500万担;山东省供销社系统有棉花企业500多家,职工12万人,在棉花经营基础上,山东供销社发展了59处纺织企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的棉农和供销社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市场的剧烈波动,政策的调整,农业科技的滞后和经营体制及企业机制的不适应,致使山东棉花生产大起大落,由年产3500万担跌到300万担,大部分棉花企业逐步陷入困境,沉淀资金138亿元,棉花生产和经营出现的困难,成为长期困扰山东的突出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加重了山东省在棉花生产经营上的疑虑。面对这样的现实和新的形势,省供销社认为棉花仍为山东的重要农产品,棉花经营仍是山东供销社的第一大行业,而且供销社的纺织已居山东纺织行业的首位。  相似文献   

8.
加快棉花产业化是发展我省主要优势农产品的重要内容。宿迁市按照“企业 基地 农技服务”的棉花产业化经营模式,在推进棉花的区域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带动产业增效、棉农增收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谁来担当棉花产业化的重任?湖北省钟祥市棉花协会发挥职能作用,扛起了全市棉花产业化的大梁,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3年,全市20多万亩棉花喜获丰收,单产近70公斤,总产超过30万担,棉花总产值3.5亿元.亩平收入1980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54000个植棉户,户平增收300多元。2004年,市棉花协会又与入会的12984户棉农签订了产、购、销合同,采取各种形式同棉农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向棉花产业化迈出重要的步伐。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2003棉花年度,农发行江苏省射阳县支行累计发放棉花收购及调销贷款23161万元,支持棉花企业收购皮棉21.48万担,调销皮棉14.62万担。至8月末,该行2003棉花年度贷款全部收回。一、捆绑收购,锁定销价,防范风险 2003年棉花收购期间,棉花收购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籽棉收购价格高开高走,最高收购价达4.00元/斤(折合皮棉1.9万元/吨)。为规避市场风  相似文献   

11.
湖北银丰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湖北省棉花总公司的基础上,于2001年改制而成,具有50多年的棉花流通贸易历史。随着国家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棉花商品由1998年前的垄断经营过渡到了2001年的全面放开、多元化经营。银丰集团积极适应新的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思路,锁定了棉花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方向。经过5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初步建立了“棉花生产—收购加工—流通贸易—纺织工业”较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贸工农产业化格局。截至目前,银丰集团在省内外建立了40个棉花收购基地,4个棉纺厂,棉花经营量达…  相似文献   

12.
l 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形式和条件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产加销一体化的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其核心是将粮食生产、运输、收储、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紧密结成一个完整的粮食产业链,使龙头企业、农户及其他参与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所谓利益共同体,指产业化经营中的利润是龙头企业和农户共同创造的,龙头企业应通过合同定价或者利润返还,使农户能够分享到加工增值和销售的利润。因此,粮食产业化经营是粮食关联产业链(产加销)的连结和多元参与主体共同利益联结之统一,前者属于形式上的联结,后者是实质上的联结。龙头企业收购农户粮食,经过加工销售,但对农户未实行价格保护,也无利润返还的,就是一种形式上的联结。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和农户有共同的交易利益,有一定的制度和组织作保证,按照一体化运营约束机制来运作,以风险共担为前提共享利润。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产棉、用棉大国。但长期以来,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棉花价格的忽高忽低,棉花质量性差和异性纤维多,致使棉农收入不稳,影响着纺织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出路在哪里?近年来,棉花产业界对中国棉花产业提出了要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国务院2001年27号件强调“走棉花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并强调棉花产业化经营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经营合同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产业化经营合同初探应瑞瑶郭忠兴我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根据各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把企业与农户的联结类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企业通过市场与农户进行交易,企业收购农户的农产品,价格随行就市,农户独立组织生产,承担生产和市场的风险;二是企业与农户共同...  相似文献   

15.
大丰市是全国产棉大县,棉花作为我市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在农村经济中占"半壁江山"。但从1997年以来,由于棉花产销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棉花生产供大于求,价格急剧下跌,销售十分困难,经营单位出现巨额亏损。今年,我们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及"适当减少长江流域棉花面积"等要求,面向市场,结合县情,本着既贯彻执行国务院有关政策,又保护农民利益、保护棉花加工企业利益的原则,初步探索出一条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自1998以来,山东省德州市结合本地实际,对棉花产业化经营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成效。在推进棉花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带动产业增效、棉农增收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  相似文献   

17.
威县面对变化了的新形势,更加突出重点抓棉花,促进了棉花生产、经营的新发展。1999年度全县植棉38万亩,总产45万担,是近年来棉花收购进度、质量、效益最好的一年。 一、抓关键,打基础,引导推动棉花产业化 威县供销社从棉花生产入手,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变化,运用经济手段,密  相似文献   

18.
固镇县棉麻公司是通过改制组建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固镇县棉麻公司上下更新观念,转变机制,紧紧抓住棉花生产,走“公司十合作社 农户”的路子,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切入点,大力兴办棉花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先后成立了25个棉花合作社,连接农民10万余户。公司把农业生产作为第一生产车间,提出“人人连农户,供应加服务”,努力扩大植棉面积,  相似文献   

19.
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以农户为基础,以企业为龙头,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实行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常德市粮食两会以协调、引导、服务为手段,抓模式驱动、典型带动、服务推动,促进了粮食企业产业化经营和粮食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射阳县常年植棉面积80万亩,生产皮棉150万担,最高年份达200万担以上,是全国第一产棉大县。近几年,该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棉花收购政策,产销衔接到位,棉农利益得到保障。现就基层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六个问题恳请国家有关部门予以重视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