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中国企业家》2011,(19):36-36
“十年之前听到‘中国崩溃论’的说法,五年之前听到‘中国威胁论’的说法,现在又听到‘中国责任论’的说法。当前面对全球经济的发展现状,中国只能分担责任,还不能担当‘领导者’角色,更不可能‘英雄救美’、‘英雄救欧’。” ——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主席、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表示  相似文献   

2.
失言榜     
《政策与管理》2011,(2):15-15
中国经济2010年崩溃 2010年5月,全球知名投资战略大师麦嘉华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曾预测称“中国经济将走向崩溃”。但中国在2010年实现的高速增长彻底粉碎了麦嘉华的预言。  相似文献   

3.
用西方的经济制度学,是没有办法解释中国经济崛起的。从中国历代经济改革来讲,就只有四个问题,财政、货币、土地和产业经济。十八届三中全会还是讨论这四个问题。克鲁格曼讲“中国经济现在开始崩溃”,我们的改革还有很多腾挪空间,根本没到崩溃那一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持续飞速了29年,但是2008年却让整个中国陷入了困境。最近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过冬”,全国上下,神州大地如同救火一般,救市措施快如闪电。是的,这个冬天已经到来了,但是比自然界的冬天更可怕的是经济“冬天”的来临!  相似文献   

5.
《辽宁经济统计》2010,(5):29-29
明金维在中新网5月10日撰文指出,近来,国际上有经济学家妄言,中国股市反弹乏力,大宗商品价格下滑,预示着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而中国经济也将随之“崩溃”。应该说,担忧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是否健康有一定道理,但认为这将导致中国经济“崩溃”无疑言过其实。事实上,中国政府为解决这方面问题一直在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并显现成效。  相似文献   

6.
日前,国际上一些人在唱空中国,“中国经济要崩溃”。国内的房市正出现价量拐点,又一些人纷纷要求放松银根“保增长”。到底怎么看中国经济?2012年中国经济该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1年是一个展望未来的好时机。中国经济的转型有一个先发的优势,那就是在人家还为“往何处去”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我们已经达成共识。“‘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公布之后,我听到社会各界的声音,可以说是一致支持,几乎没有人质疑“要不要转”,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可以说“出尽了风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不少有识之士认为,照这种势头,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20年左右将会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这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泡沫经济崩溃已经10年了,但日本经济一直未能摆脱低迷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飞速发展显得更是光彩夺目。似乎是对这种心理的反映,最近,出现了不少介绍“中国威胁论”的书刊和杂志。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9.
四年前曾综合十二个理由,讨论过流行的中国”崩溃论”(愈来愈弱)与中国”威胁论”(愈来愈强)。我的结论是审慎乐观。当时的话是这样写的:我个人对大陆经济的观察,一直建筑在三个”如果”上.如果大陆持续改革开放;如果国家资源能做有效分配;如果总体经济能维持高度成长,尽管它有不少困难,我持乐观态度。只要有这三个“如果”,中国就会有能力,也会有时间,来处理它的难题。中国前总理朱镕基曾强调:“改革是通往繁荣惟一的道路。””我们将做好每一项承诺。”“如果中国不是以极其认真的态度面对改革,为何要让自己接受世贸组织规则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4年前我采访陈锡文的时候,他说。中国农村的水利设施,长则七八年,短则三五年,会出现全面的崩溃。今年的局面我们都看到了,还有就是今年首次出现夏粮减产。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文化发展和体制变迁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前,当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在世界范围内深入发展的时候,我们面临的是“文革”浩劫带来的经济濒临崩溃、政治濒临亡党亡国的严峻形势。1978年底,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们党实现了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作为“文革”的重灾区,文化领域也逐步实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范式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范式的转变。经过“文革”后短暂的徘徊期,  相似文献   

12.
“发展才是硬道理”,“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千万不要因为刚刚吃饱了肚子,就忘记了伟人邓小平这两句话有多么重要。要知道,在小平强调“发展’、中央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前'中国经济已濒临崩溃的边缘;在重申“猫”的首要职责是‘抓老鼠’之就中国人只关注“猫”的出身和毛色,虽然看上去似乎遍地都是“白猫”,但已经没有几只中国“猫”还能抓得住“老鼠”了。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家是“强者”也是“弱者”,过去几年中,在接二连三的企业危机事件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企业家危机.中国企业家怎么了?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企业家的崩溃?是外部环境的驱使,还是企业家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不懂。”“他们为什么这么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为什么不回应我?”“这是个玩笑吗?”“他们是在利用我们吗?”在我过去八年和中方的合作中,每天都能听到这些担忧和疑问。我和同事们都不是中国人,对我们来说,最具挑战性的经历就是了解复杂的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最分享     
冯军  赵国瑞 《英才》2012,(8):128-129
最值得看的电影2012,中国将成为世界的救星今年是2012年,三年前那部《2012》我至今记忆犹新。我理解,那部电影是在向全世界预告中国在2012年将会成为世界的救星。影片中,在全世界面临灾难的时候,中国秘密打造了四艘诺亚方舟,救了全世界。美国政要对着修建基地赞叹:"这么艰巨的项目交给中国没有错,全世界只有中国人能够秘密的打造出这四艘诺亚方舟。"影片说的是自然灾害,但暗喻的是2012年的经济灾害。在经济海啸之中,几乎全世界都在崩溃——欧债危机从南欧开始已经形成"多米诺骨牌",主权危机、国家信用体系崩溃等等,这太恐怖了。这也是欧洲各国都非常欢迎中国企业去投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对房地产市场形势的不同看法屡屡出现,特别是在加强宏观调控的过程中,分歧越来越明显。归纳起来大体有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是“崩溃论”或“泡沫经济破灭论”,认为中国房地产已沦为泡沫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第二种是“无泡沫论”,认为中国房地产没有明显  相似文献   

17.
《企业标准化》2004,(5):8-13
两年前,3G风暴席卷欧陆;一年前,中国3G开始“预热”,除了大唐的艰辛跋涉和信息产业部的冷静持重,中国3G在2003年以前并没有泛起欧洲3G的“泡沫”。然而,相比之下,媒体对于3G的热情甚至超过业界本身。在一片“啥时候上3G”的争论泛滥之后,结论依然不得而知,相对发生改变的,就是大众又听到了一个冷冰冰的技术名词,而不少“业内人士”也感到了“3G审美疲劳”。实际上,3G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意义,远远超越其技术本身的意义,更非3G对于一两个企业的经济意义所能比拟。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原材料和能源的大量投入为基础的。专家们的理论研究表明,二十多年过去,如此大量的投入已经造成了严重浪费。两年前开始的“油荒”和“民工荒”在给中国经济的增长敲响警钟:我们的资源极限已经是摆在面前的一张严肃的考卷,再不通过自主创新转变思路、更新模式,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难以克服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与文化》2010,(1):4-4
光阴似梭,2010年来临了。十年前,当我们欢呼21世纪曙光在地平线出现的时候.无从知晓中国、上海乃至本单位和家庭会遇到些什么。十年后,我们看到曙光放亮,中国披满科学发展的彩霞;我们听到潮头汹涌。上海迈开改革开放的新路;我们闻到百花芬香。社会呈现和谐和睦的景象;我们寻到高竹节节。  相似文献   

20.
一浪高过一浪的“民工潮”,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大景观。从1989年起,势头一年比年大,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流动范围也一年比一年广。透过“民工潮”,我们看到了它给城市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和震荡,更听到了中国农民走向市场的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