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建华 《经济前沿》2001,(10):15-17
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1、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和农村的变化。1979年我国的改革始发于农村,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和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农村改革以市场为取向,一是突破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二是突破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绝大部分农产品开放价格,供求关系实行市场调节;三是突破了单一的农产品结构,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业商业建…  相似文献   

2.
<正>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决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这是农村流通体制的战略性改革。如果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的第一次大改革,那么,这将是第二次大改革。这一改革,把农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纳入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对进一步搞活农村经济,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协调发展,都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仅就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罗叶 《经济纵横》1992,(5):33-36
<正> 农产品价格问题是我国经济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也是广大实际工作者和农民关注的焦点.近来,提高农产品价格的呼声日高.本文试图就农产品价格偏低或偏高对我国农业和非农产业发展的影响,运用比较利益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深化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原则和思路作一探讨.一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村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价格问题.我国农产品价格问题的现状是,农产品价格偏低,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我们就能赢得全局工作的主动."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民的状况如何,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李岚清同志指出:"我国最大的市场需求在广大农村,农村市场消费增长潜力很大.开拓农村市场和根本措施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购买力水平."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农业首先受到冲击,我们必须把农产品开发问题纳入到世界经济这个宏观大背景中,参与世界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调整,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模式,总结我国改革开发二十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探索既符合国际规则,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农产品开发道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荣 《经济问题》2007,1(9):80-81
一、邓小平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科学思路 (一)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改革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农民没有经营自主权,农业生产力长期得不到提高,这说明,农村的生产关系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羁绊,要发展农村生产力必须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相似文献   

6.
回顾十五年来农村改革的历程,改革的主线,就是塔市场为取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允许并鼓励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培育了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放开农产品价格,加快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农村市场得到了全面发育;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村产业  相似文献   

7.
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农民的增收历程分析1.第一次增收:农村土地承包制实行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农村与全国一样,突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民和农村成为改革开放的最早受益  相似文献   

8.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四者之间存在“依次推进”的关系。“农产品结构调整”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推动“农产品结构调整”的主体应是“技术—信息型农业大户”和“技术—信息型龙头企业”及所带动的广大农民。政府适时进行的“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只可起引导作用。政府更应该做好的工作是大力推进农业科研体制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改革 ,迅速孵化出一批“技术—信息型农业大户”和“技术—信息型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在我国农村,一种新型的经营机制应运而生,这就是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开始推行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为农村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后来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一是农业的分散经营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二是农业社会效益高与农民收益低的矛盾;三是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和当地农民进行了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就此应运而生并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综合改革不仅涉及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改革,是一场重大而深远的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下一步,我国应按照“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改革思路,全面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体制、乡镇政府体制、农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体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同时推进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财政体制、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宏观领域的深层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社会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1.
<正>一、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我国农业的发展与世界贸易的联系日益密切。 在新的实践中,必然产生新的问题,要求用新的理论加以指导。就我国农村经济而言,它正处在新的发展阶 段,这是一个"农村结构加快调整、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产品供给最充裕,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阶  相似文献   

12.
武金琢 《经济论坛》1999,(11):41-41
随着农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运作环节紧密连接,正在朝着经营一体化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原来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设置的与农业相关的政府机构,已不适应市场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管理机构的改革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一、市场农业要求实行农业经营一体化。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运作环节,是由不同的经济主体来完成。其中,农产品的生产由农民来实现;农产品加工由加工企业来实现,而且多数加工企业设在城市;农产品的流通由国合商贸部门的销售企业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业和农村经济,是我国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吴敬琏老师长期关注着的一大研究领域.我国改革以来的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之所以备受人们重视,我想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12亿多人口和9亿多农民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必然对我国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中国,农业不发展,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什么事情就都难以真正做好.二是中国的改革,是在农村率先突破并首战告捷的,21年来我国各个领域所进行的改革,有许多基本经验乃至具体做法都源自于农村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忻红  王瑞环 《经济论坛》2003,(17):62-62
农村税费改革代表了农民的根本利益,有力地促进农村发展,增强农村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农村税费改革被誉为“中国农村的第三次革命”,是我国农村继实行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之后的又一场重大改革。近几年来,河北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必须看到,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一、河北省农村税费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其中农村税费改革是一…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最先步入市场经济的,但要真正实现市场化农业还必须把更新观念、确立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作为第一要著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商品率大幅度提高,供求矛盾已有所缓解。可以说,农业是最先步入市场经济发展行列的,也是在我国济体制改革中最早收到明显成效的,无论是农村大包干的实行,还是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无论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产品价格改革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正> 一、我国农产品价格改革的第一步,是改革其形成机制, 实现从行政定价体制到市场价格体制的转换 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极大地推动着我国农村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市场机制对承包户行为的支配作用日益增强。农民把愈来愈多的注意力放在权衡比较利益高低上。在这种背景下,农产品市场的发育以及农产品市场机制的完善,必然会愈来愈上升为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7.
农村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国农村实行市场经济改革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产品由长期短缺转为相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初,我国国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市场化进程,国内农产品市场的逐渐开放也将迅速提高国内农业的国际化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21世纪初应当将我国农业的功能定位为就业和赢利,抛弃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强加在农业之上的那些既妨碍农业发展又妨碍国民经济发展的附加功能。为此,必须对我国农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农民进行技术变革与技术创新,进一步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构建适应于市场农业发展的农业政策和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 实现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因而,科技兴农已成为农村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农村实行集体统一服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移,由“温饱”向“小康”跨越,这是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大业,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突破传统农业,提高农民整体科技素质是关键。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我国农业要实现现代化,要做的工作很多,而至关重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次飞跃是以“大包干”为标志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第二次飞跃是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以形成“三足鼎立”农村经济格局为特征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三次飞跃。总结这三次飞跃的历史性作用和意义,研究这三次飞跃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我们能动地推进第三次飞跃的健康发展,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