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颖奇 《中关村》2004,(6):25-26
近日,由于留美博士胡晖在中关村以15万美元创办的海纳维盛公司被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以1800万美元收购, 两年增值120倍,一时被称为“胡晖现象”。这其中所引发的种种思考,说明中关村高科技研发由于海归企业的加盟进入了一个标志性的新阶段。“胡晖现象”很简单,就是一家高科技企业被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按照美国的游戏规则一举收购。这种现象在硅谷每天都在运作和发生。一个小公司通过自己的高科技研发和自主知识产权或者上市或者被大公司收购,进而实现投资高度增值,这是每一个创业者的梦想。胡晖的公司在中关村首开先例,其意义不仅在于胡晖们的成功,也在于中关村众多的创业者和两千多海归企业,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在中关村的土地上走出来又一个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张越 《中关村》2015,(4):60-61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相关负责人指出:"要建设好高科技产业园区服务体系,还应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其实帮助入园企业成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成功。"2000年,在北京北部的一片人烟稀少的菜地上,独具现代气息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拔地而起。如今转眼已过15年,这里已经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也是世界一流的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高端专业园区及享誉世界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作为国内生物技术高端研发创新能力最强的专业化园区,以及中关村国家  相似文献   

3.
晏燕 《中关村》2005,(12):62-64
中关村"海归"正在成为纳斯达克的新主人2005年11月15日,又一家从中关村走来的企业出现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较之今年8月的“百度”上市,市场反应似乎平静,对此,科技部发展研究中心认为,“这是一种回归理性的必然反应”。这位学者指出,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上市”将是中关村海归企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质的飞跃的标志。这个判断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的观点不谋而合。夏颖奇对中关村海归的上市趋势用4个字做出评价——“蓄势待发”。这位于1987年首批考取教育部奖学金公派留学的海归官员,在获得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硅谷     
金秋9月,一年一度的中关村电脑节在北京拉开了帷幕。曾几何时,中关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区九园和联想、方正、用友、紫光等17000多家高科技企业,以及北大、清华等80多所高等院校和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00多家科研机构,成为中国高科技的象征和自主创新的策源地。有人将中关村比喻为“中国的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将产学研结合在一起,从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70年代的计算机到90年代的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创新服务,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引导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开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中关村能否…  相似文献   

5.
夏颖奇 《中关村》2008,(6):37-37
中关村现在地域面积232平方公里,高科技2企业已经达到了两万家,在中关村这块土地上,我们有很多的大学,国际级的重点大学有30多所,加上普通大学大约70所,国家级研究院、研究所、工程中心有200多个,中关村到现在为止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107家,所以这是中关村的内涵。很多外国人或者是来宾,包括中关村人也经常问到,中关村究竟是什么?过去的20年,中关村是中国的创新中心,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中关村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些年对中国有什么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08,(4)
10年来,我一直在中关村办企业,对身边的中关村的巨大变化看得尤为真切。柳传志作为人大代表谈感悟时如是说。20年前中关村初创时,曾被骂为骗子一条街,如今已经成为历史的笑料。20年后中关村的发展成果,誉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12,(11):96-97
中国高新科技产业近些年来一直处于高增长状态,成为拉动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区域的升级转换,从中关村到上地再到北清路就是二十年来发展的典型。20年巨变后的科技新篇从民间的自发行为到政府的积极干预,从日渐饱和的中关村一直往北,从白颐路到信息大道,"上地欢迎你"的硕大字体耀目在面前。20多年前,上地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而现在这里已成为我国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集科  相似文献   

8.
海归,别名海龟。龟者,龟兔赛跑之忍者也;步履蹒跚,目标如一,锲而不舍,志在必得。龟背又是甲骨文之载体,这个别有意味的名词,冠在世界最知名的电脑公司前面,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因之,我更喜欢海龟这个代名词。在我的案头放着夏颖奇博士主编的中关村海归系列丛书。从2004年出版的《海归抢摊中关村》发轫,一发而不可收,每年一部,2005年的《海归创业中关村》,2006年的《海归汇聚中关村》,2007年的《海归竞技中关村》。这4部书,可谓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05,(4)
中关村“海归”开发“中国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6岁的“海归”邓中翰带领着中关村留学生企业——中星微电子公司,以他们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成为中关村第一个摘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企业。早在2001年3月,数码影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诞生,这是第一个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万门级数字影像专用芯片,被誉为“结束中  相似文献   

10.
勒川 《中关村》2007,(4):69-69
在中关村高科技园区,7000多名海归人员在中关村创办了3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在吸引海外资金,千方百计实现创业梦想的同时,对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如何为这些高速成长的企业搭建人才快速引进平台和桥梁,成为北京双高人才发展中心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05,(4):10-10
36岁的“海归”邓中翰带领着中关村留学生企业——中星微电子公司,以他们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成为中关村第一个摘取国家科技进步等奖的企业。  相似文献   

12.
勒川 《中关村》2023,(12):60-63
<正>中关村的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新创业风云史——这里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还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试验田”,更是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诞生的摇篮和发源地。作为中关村的代表企业——汉王科技,2023年迎来了品牌诞生三十周年的重要时刻。回顾汉王科技的发展史,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他们用技术创新建设数字中国的初心历久弥坚,让人工智能在新时代的土壤里一路生花。  相似文献   

13.
卫汉青 《中关村》2007,(10):7-7
北京的10月,红叶满山,硕果累累。有人把中关村喻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苗圃",有人将中关村视为世界新兴高科技产业"圣地"。其实,不管"苗圃"也好,"圣地"也罢,近20年来中关村确实经历了"播种、发芽、开花、结果"的耕耘过程,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骄人成就。从"方正"、"联想"、"四通"、"汉王"、"金山"、"用友"到"星光"灿烂,"联想"享誉全球、"爱国者"走向世界……只要你"百度"一下,"科技中国""创新中国"的"新浪"潮,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已经成为中关村的名片和符号。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2008,(7):77-77
每天有10家企业在中关村诞生,每3.6天就有1家企业跻身年销售收入超亿元行列。中关村海淀园年收入超亿元企业总数超过523家。德勤发布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企业中近40%来自中关村。  相似文献   

15.
曹鲁湘 《中关村》2004,(4):70-71
在世人的印象中,中关村最大的优势就是“高科技”——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企业、高科技研究单位等等。在21世纪,中关村的这些高科技优势将会不断增强,中关村以高科技的全新面貌出现,全力发挥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有实力、有能力,也有吸引力,召开这么一个中关村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论坛。事实证明,无论是论坛层次、论坛规模还是演讲嘉宾水平、参会踊跃程度都证明了此次论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的规划是以后每年的中关村论坛将是由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和企业,办成与国际接轨的高规格论坛,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和研发提供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7.
候讯是中关村经理人的“标本”从辍学站柜台到管理带队伍,侯迅的经理人之路走了8年之久。因为,这里是中关村,中国IT产业最底层的生态圈。就是这样一步步的,侯迅们在创造中关村的未来-----题记  相似文献   

18.
廉守本 《中关村》2008,(6):98-101
“海归”,别名“海龟”。龟者,“龟兔赛跑”之忍者也;步履蹒跚,目标如一,锲而不舍,志在必得。龟背又是“甲骨文”之载体,这个别有意味的名词,冠在世界最知名的电脑公司前面,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因之,我更喜欢“海龟”这个代名词。在我的案头放着夏颖奇博士主编的中关村“海归”系列丛书。从2004年出版的《海归抢摊中关村》发轫,一发而不可收,每年一部,  相似文献   

19.
刘文俊 《中关村》2005,(9):104-104
最近两年的中关村似乎异常的热闹, 英特尔、汤姆逊、NTT、甲骨文、IBM、仁科、SUN、宝洁等全球最知名的高科技巨头的研发中心纷纷到来。联想、华为、大唐、神州数码等一大批中国科技龙头企业的研发中心人员也都多达数千人。除了这些巨头以外,还有一大批数目众多的中大型科技企业也在蓬勃发展!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最近两年为知识产权和专  相似文献   

20.
未来20年里,作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代表的中关村将获得一片全新的发展空间,这一片绿色土地上将出现全国乃至全亚洲第一个率先进入高技术社会的区域——中关村新区。与此同时,一个耀眼的名字出现我们面前——中关村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中关村新区高增值核心区域,中关村新区研发、商务中心,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乃至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划时代的标志。中关村发展的第三阶段“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中关村被公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21世纪中国挑战全球知识经济的领军地区。在中关村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