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大因素制约数字娱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数字娱乐产业刚刚起步,发展却十分迅猛。网络游戏、数字摄影.电子图书.彩信.3D动画.Flash动画等以各自的形态出现在数字娱乐领域。数码娱乐产业成为21世纪的核心产业之一。它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足以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龙头”拐棍。  相似文献   

2.
孙苏芃 《中国报业》2023,(13):214-215
数字动画技术是依托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画面制作技术,其更加符合新媒体时代下人们对于画面信息获取的要求,被广泛应用于动画、影视、新闻等不同节目的制作中,极大地提升了新闻传播效率。本文将介绍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动画技术以及新闻传播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分析数字动画技术与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提出新闻传播中数字动画技术应用的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动画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动画技术引领着各个行业的发展。而室内动画技术产业却面临着发展缓慢的境地。文章对室内动画技术行业现状进行简要分析,从"互联网+"、智能家居以及VR虚拟现实技术等方面,分析了动画技术在室内设计表现中的新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适用技术市场》2010,(6):F0003-F0003
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由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投资3000万元组建而成。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是一家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集原创动画策划、制作、发行、衍生产品开发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是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和技术支撑企业。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异常迅速。出现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所给予动画产业的契机;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化技术的不断飞速进步对动画艺术创作所起到的强大支撑作用。然而,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倾斜并不能让我国的动画产业之树常青,对于动画艺术创作人员来说,只有很好的将数字技术和动画艺术结合起来,再抓住时代契机,才能让我国的动画产业不断的紧跟时代潮流快速、健康的发展下去,在时机成熟时甚至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6.
商杨 《中国报业》2023,(19):132-133
国产动画作品借助数字化制作与传播手段,通过和传统文化、当下现实的互动与融合,呈现出鲜明的“破壁”“出圈”发展态势,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载体。数字时代的国产动画应该在内容层面立足本土文化,挖掘时代内核;技术层面创新视听语言,形成技法风格;渠道层面借力媒介变革,探索出海道路,发挥好动画产业的传播效能,助力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商》2016,(2)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步入了数字时代。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欢乐的传统动画在新媒体时代的环境中应该何去何从?面对突飞猛进的数字动画制作技术,传统动画艺术市场被急剧压缩。但传统动画与数字动画各有优劣势,本文意图全面了解传统动画与数字动画,从而探索传统动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美国动画业是全球动画产业的翘楚。以迪斯尼、皮克斯和梦工厂为主要代表的三家动画公司引领着世界动画业的发展大势,其制作技术无可匹敌,其票房收入高不可攀,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美国动画市场成熟的产业链运作。对这三家动画公司的考察和对美国动画产业链的分析将为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 《消费导刊》2009,(14):203-203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动画产业已经成为以动漫杂志、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并视为朝阳产业,是一个无污染的新型产业。但是,国内原创的动漫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的成功和现在国内动画所存在的问题,来探索形成健康的动画产业链。  相似文献   

10.
浅谈动画技术与艺术结合方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明星 《消费导刊》2009,(22):216-217
现在的动画产业如火如荼。文学、评述、戏剧、音乐电影等多类艺术门类。综合材料、互联网、计算机二维图像和三维虚拟动画、DV数码摄像机和个人数字编辑系统、FLASH动画、网页的超文本链接等,被引入观念摄影、Video艺术和观念艺术、抽象绘画以及写实绘画中的摄影性、文本艺术和概念艺术的创作等。当前动画界对制作动画所采用技术手段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对动画艺术本身的关注,却以为自己还是在欣赏艺术,这种情形十分不利。但观众对于技术的兴趣并不会比对艺术的兴趣保持得更长久。追逐高新技术手段的运用,动画会有更旺盛的生命力吗?动画在技术和艺术结合方式在一路改变,你回过头看然后展望过远方吗?  相似文献   

11.
蔡乐津 《致富时代》2011,(12):187-187
该文主要研究数字雕刻软件ZBRUSH的最新功能及模块,结合实际操作方法和步骤来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新工具,怎样结合软件现有的功能,尽量挖掘软件在动画、影视、游戏等相关产业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无纸动画时代的到来,揭开我国动画产业发展的新篇章,为我国复兴动画产业曾经的辉煌,跻身世界动画强国行列,提供了契机。本文分析了无纸动画技术、制作流程、制作软件,指出与传统动画相比较无纸动画的优势,创造性地提出无纸动画时代我国商业动画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制作、交易与播出是动画产业链条上至关重要的几个环节,也是全面了解动画产业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中国动画产业无论从制作、交易还是播出来看,均有明显突破。与此同时,这些方面也都面临着各种各样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中国动画产业正站在历史的机遇面前,只有不断解决问题才能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5,(12)
如今的社会,不仅仅是科技进步,各种技术发展,动画产业的发展也步入了世界前沿的行列。也就是说动画产业也跻身于经济发展的前列,在经济上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一块。在有些国家,动漫产业已经是支柱性产业了。而对于中国来说,动画产业也正以一种相当快速的方式在发展,展现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广阔前景和发展潜力。虽然中国动画前景广阔,但中国的动画产业也同样受到钳制,在日、美、韩的压力下,中国的动画产业发展到如今也是极为不易的了。怎么提高国产动画的影响力和发展力,这才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情。该文章通过与日、美、韩的对比,剖析了中国动画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好的想法,期盼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球经济正在步入以数字和绿色发展为特征的新时代。基于OECD国际投入产出表2005~2018年66个国家的数据,文章将数字产业技术发展影响碳排放强度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纳入同一框架,并采用PVAR模型对综合效应做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1)数字产业自身技术发展的过程会增加碳排放强度,但能通过赋能上下游产业技术革新实现碳减排,整体上有效推动国家低碳转型发展。(2)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是数字产业技术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主要路径。(3)相比于数字制造部门,数字服务部门技术水平提升会引致更多的碳排放,但技术赋能的碳减排效应也更显著。(4)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降低数字产业技术发展中产生的碳排放,还能进一步释放数字产业技术赋能的碳减排能力。  相似文献   

16.
动画也是一种文化产业,它能够从某些侧面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表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实质,传承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然而,动画也需要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扩大它的影响力,实现它的价值。在数字媒钵时代,动画传播有了新的特点,我国的动画开始通过数字媒体扩大它的影响力,并开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蒙莉 《市场论坛》2012,(10):15-17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外文化资本和先进技术的涌入,有利于我国动画产业的优化升级,为我国动画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涉及到市场的生存、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等。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画产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动漫与动漫产业,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与缩写,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动画(animation或anime)和漫画(comics,manga;特别是故事性漫画)之间联系日趋紧密,两者常被合而为一称为“动漫”。另外,英文词cartoon的中文音译“卡通”,也是漫画与动画的合称,但有时常被用来特指美国动画等等。  相似文献   

19.
以AI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带来新一轮的爆炸式创新,形成了数字经济这种新型经济形式。受惠于技术进步的强势推动,市场主体实现降本增效和商务模式创新。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的相关研究结论,对数字产业化促进产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产业化双向路径进行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过程共同发展、相互作用,形成数字经济发展逻辑;第二,通过场景驱动创新、多元研发并行、重视数字贸易,促成数字“两化”的高水平融合。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为了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要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统筹安全与发展,亟需加快构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本文阐释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意义,基于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机理分析,提出数字经济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和制度建设,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加强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巩固技术支撑建设;推进“数实”深度融合,重塑产业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