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选择的标准是什么?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就是要有利于降低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其中,尽可能降低国企所有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国有资产管理模式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国资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首先,政府应该鼓励有利于信息市场化的各项改革,并用真实信息增强对国企的约束;其次,必须认识到,市场化改革是比国资管理模式改革更加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十六次代表大会决定对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作出重大改革:2003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的成立和5月《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新国资体制已经启动。各地政府已经充分领会“十六大”的精神和新国资体制的重大意义,不少地方已经推出国资处置和国企出售方案以推动当地的国资改革和国企调整工作。有关这一切无不表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建工作已在积极稳妥的进行,公司制改建过程中至少有:批准改制;会计师事务所对拟改制的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并出具《资产核资报告》;评估机构按改制目的出具《资产  相似文献   

3.
苏艳 《上海房地》2014,(3):11-13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均对国企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和国资布局优化问题再度提上日程,不少地方政府也跟进出台了相关政策,如上海市于2013年1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厂长经理之友》2012,(6):52-58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在《财经》杂志上发文说,国企改革要转入国资改革。他认为,随着改革形势的发展,国企改革思路应当及时由如何经营国企,转向国有资产的资本化管理。  相似文献   

5.
自八十年代初至今,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第二阶段以承包制为主实行两权分离的改革;第三阶段是目前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应该说,至目前为止,国有企业改革收到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而国有企业迄今为止债务越来越重,亏损面仍然很大,国有企业仍深深陷入困境之中,笔者认为:国有企业体制上的弊端在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宏观管理体制缺陷,改革的思路:完善国有资产宏观管理体制,使国企微观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建立企业的自我激励…  相似文献   

6.
时事聚焦     
《审计与理财》2014,(2):57-57
多省市发布工作报告。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向纵深。随着各地“两会”的召开,以混合所有制为核心的国资改革正在由原先上海、广东等一线省市政府向纵深推进,如包括安徽、深圳、大连等地均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列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等文件中的首项内容,并明确改革路线及时间表。而目前已知的改革步骤包括:首选优势产业破冰;圈定试点国企并限时上报改革方案;先行先试内容为设立国资投资运营公司。  相似文献   

7.
张文魁 《公司》2004,(10):12-15
郎咸平先生关于国企改革的最著名的“论断”就是:产权改革是不做研究的人拍脑袋想出来的。造成了很大祸患,所以应该停止国企的产权改革。由于郎咸平先生很喜欢强调自己是经过了美国名牌商学院严格的科学训练,治学严谨、推理缜密、说每一句话都有数据支持,而国内多数学者却不是这样.所以不少人对郎咸平先生的这个“著名论断”信以为真了,以为国企产权改革真的错了、应该停止了。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领域几点争论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国资的资产质量和国企的经营状况有了显著变化,但还需进一步改革。政府对国企的偏向性支持是"国进民退"的主要原因;国企具有双重功能属性和双重社会责任;国企的产权改革还远未到位;政企、政资不分和内部人控制影响公司治理机制效果;组建国资运营平台公司和扩大监管范围是国资监管领域的改革抓手。坚持市场经济的规则和环境,完善国企公司治理结构,消除垄断,实现政企和政资分开,明确不同类型国企的功能、责任界限是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领域的各界共识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险费属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但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部分费用的支付不是以利税形式上缴国家财政,就是留在企业用于发展再生产,即存在于现有的“国资”之中,从而造成历史上养老基金毫无积累的局面。因此,现在转移部分“国资”充入职工的养老保险基金,并不是为了清偿历史欠帐,应该说它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具体说应通过转移部分“国资”,达到解决或部分解决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方国企改革步入快车道,未来国企“一家独大”的局面将有所改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20个省份发布国企改革方案,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率也成为各地国资改革的主要目标。在资本市场上,这场涉及高达6.7万亿元的地方国资改革实践。正成为股市由熊转牛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1.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35年来先后召开了八次全体会议,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创造性地提出的大方向大原则,都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国资管理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催生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指引着改革的方向。回顾历届三中全会与国企国资改革的发展历程,探索中国今后国企国资改革的发展趋势,对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国资管理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资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深化国资体制改革,是当前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邵宁先生。邵宁先生首先表示,深化国资体制改革实质上就是国资体制的再完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再完善强调的是在原有基础上把它做得更好,我觉得这样更符合实际。因为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推进,需要不断地深化。因此,我想重点谈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的原则不能轻易否定。邵宁先生指出,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是党的十六大做出的一个重要决策,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一个最基本原则。当时提出这个原则是有针对性的,针对的是原有体制下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多头、无人负责的体制弊端。在这样一个体制下,政府和企业两层责任都说不清。首先,企业的经营责任说不清,因为管理部门管得很具体,大事政府定,企业应该负什么责任是说不清的。其次,政府的管理责任说不清,因为是多头管理。企业搞垮了,到底是管人的部门负责还是管事的部门负责?是管资产的部门负责,管收入分配的部门负责,还是管改革的部门负责?这更说不清。所以企业出问题了甚至垮了,最后找不到责任者,也找不到责任机构。所以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虽然不是一个非常科学、非常准确的概念,但是它体现了一个原则,这个原则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在政府层面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责任要清晰化。这应该说是体制上的一个重大进步。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们不能因为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一些问题把这个基本原则否定掉,回到多头管理的体制,这绝对是没?  相似文献   

13.
《广西会计》2003,(3):39-39
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列为今年四项改革之首 ,这预示着国企改革将会有重大突破。国务院体改办官员李保民日前说 ,十六大报告对国资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 ,新的体制和新的举措 ,为进一步深化国资管理体制的改革确定了基本目标和总体框架。据他透露 ,新建的国资管理机构是受政府委托统一管理国有资产的特殊法定机构 ,代表政府专门行使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以资本为纽带 ,理顺出资关系 ,进行产权管理。它不纳入政府序列 ,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国资局 ,可以叫国资委 ,也可以是其他名称。国资委委员由经济主管…  相似文献   

14.
全要素生产率的稳定提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涵,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以2009~2021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期DID方法探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改革对国企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政策效应与内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国资授权经营改革能显著提升所出资国企的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表明,国资授权经营改革主要通过缓解国企面临的融资约束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资授权经营改革对国企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仅存在于地方国企和代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国企中。本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及国资授权经营改革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也为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信息广场     
朱镕基表示国企股份化大有前途  本刊讯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欧洲访向期间 ,在谈到国企改革时说 ,今年底国企应可扭亏为盈。 3年国企改革后 ,不是国企不用再改革 ,也不是单纯将国企私有化 ,而是要改为股份制企业。朱总理表示 ,经过 3年努力后 ,国企在终止重复建设、刺激内部需求及以股份制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国企改革任务已完成。中国不赞成用简单的私有化办法来改革国企 ,而是主张股份化。最近内地很多的大型企业通过重组在海外、香港上市 ,获得了成功 ,就证明国企的股份化进程是很有前途的。(张英 )国企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上海市国资委主任凌宝亨在上海国企形势任务报告会上表示,目前来看,上海国有企业仍是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资、国企改革能不能在这两三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上海能否抓住机遇,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国有资本流动还是流失问题,关键是要规范。如果不改革,流失的只会更多。”凌宝亨强调说,“我们应该在流动中寻找杜绝流失的办法。国有资本是个永恒的主体,国资改革也是该退则退,该进则进。”目前,国有资产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到60%左右,而国有企业在银行新增的流动资金贷款比重占到70%~80%。2004年底,上海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17.
哲学家尼采说过:“当婴儿第一次站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使他站起来的不是他的肢体,而是他的头脑”。一个企业是否能强大,从根本上讲,不是靠资产规模,也不是靠员工数量,而是靠企业的内在文化和理念,这便是它的头脑。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新型国有企业评价标准及其体系,是界定政府与企业、尤其是确立与国有企业关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和探索,应该说政企关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尤其是企业经营权得到了加强。但从改革序列来看,无论是前期的分配制度改革,还是后期乃至目前的企业制度创新,实际上都是政府作为所有者对国企产权制度的重构。从资本经营角度来分析,企业产权制度的重构是一个永恒的动态发展的市场行为过程。而目前政府无论是以出资人,还是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出台了多个有关国有企业的改革政策,比如《关于开展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的通知》《深圳市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等。其目的在于激发国企科技创新积极性、推动数字化转型,同时进一步提升国企的治理水平。战略性的重组并购以及专业化的整合工作正在逐步推进,各地政府也正在积极地对国有经济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0.
王立波 《中国审计》2003,(15):42-44
一创新的企业立法思想。我们所处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实践证明,不改革,不创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就只能是死路一条。什么是企业立法的新思想?本人认为:应该首先对国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碰到或即将碰到的新情况,要提前预测,优先立法,以法律的形式保障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其次,预测立法工作应立足于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全盘否定。最后,企业立法的超前,并不是说企业立法可以超越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是为了与企业发展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相适应。如果说国企改革是一架高速行驶的列车,那么,企业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