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外地客商来哈尔滨市收菜得挨家走,走一天也装不满一车菜,严重影响了哈尔滨市蔬菜的外销。如今,哈尔滨市依托蔬菜种植基地建起10个在田间地头的村级蔬菜批发大市场,全市每年有5000万公斤左右的新鲜蔬菜由这些“地头市场”直销全国各地,一个“蔬菜基地+批发市场”的外销格局正在形成,大批量外销地产菜正成为哈尔滨市农民致富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2.
产业调整后的湖北省襄阳县,形成“五花八门一亩田,一年四季都赚钱,四通八达信息站(销售协会、公会),家家户户把钱赚”的大好局面。据统计,全县去年上半年农民人平收入891元,比同期增长48元。大力阔斧创新农业种植模式该县从100多个科研院所为农民聘请来700多名专家充当“智囊团”,借智发财。将100多种国内外优质品种引入大田,一大批新颖实用的栽种模式在实践中闪出亮点。王河乡根据岗地、水田、河地特点,编制出“油菜+优质稻+蔬菜”、“水果+草莓+花生”、“甜玉米+萝卜+草莓”等12种适合22个村的高效农业种植模式,亩平增值…  相似文献   

3.
位于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镇竹泉山.村的益阳市蔷禾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猪-沼-鱼(菜)”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种植蔬菜。常年种植蔬菜品种有10多个,其中主打产品为:菜心、藤蕹、白菜薹、芥蓝、叶用红薯叶、紫背天葵等。其中常年种植菜心340亩,一年八茬生产菜心。  相似文献   

4.
种植蔬菜,曾是相当一段时间里农民致富的一条成功之路。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种菜致富道路上顺畅惯了的农民,却愈来愈感受到卖菜的艰难:时鲜菜还在大棚,外地同类菜已占领市场,反季节蔬菜的价格优势在日趋庞大的种植大军面前已少有体现,许多大路菜纵然品种再全,质量再好也难跷身价。不少菜农种一亩菜只有往年零头的几百上千元收入,面对仿佛一夜间萎缩的蔬菜市场,在发出"种菜之路是否走到尽头"感叹的同时,还得在今后种与不种及如何种菜上作着艰难的选择。主动出击市场,为发展农村蔬菜业探索新路。农村蔬菜市场本就容量不大,随着种植队伍和规模扩大而出现饱和现象不足为怪,但是在这样一种情形下,农村中却还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在蔬菜种植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五”的发展,蔬菜业已成为江苏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蔬菜产值占全省种植业总产值的比重已接近三分之一。2005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2050万亩,总产4000万吨,总产值392亿元,比2000年的1650万亩、3500万吨、250亿元,分别增加了24.2%、14.2%、56.8%。蔬菜的商品率达80%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年销往省外市场的蔬菜商品量超过150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12%。其中水生蔬菜等特色蔬菜的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区域特色基本形成。现在,江苏省蔬菜产业基本形成了淮北菜区、沿海菜区、环湖菜区、城郊菜区和丘陵菜区等五大菜区,并在…  相似文献   

6.
早春育苗忙     
<正>早春时节,河北省武邑县的苗农积极投入到瓜果蔬菜秧苗的培育工作,为大棚瓜菜种植做准备。近年来,武邑县在推进产业富民过程中,立足区域农业特色,大力发展设施瓜果蔬菜种植。目前,全县设施瓜菜种植面积达17万亩,年产值3.5亿元,带动4万余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7.
笔者日前在黑龙江省萝北县调研时了解到,该县大力扶持各类农民合作社发展,让农民鼓了腰包,增了自信。萝北县大旺香瓜农民种植合作社专门种植瓜菜类蔬菜。笔者走进这个合作社的香瓜种植大棚时,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栽苗浇水。一位社员说,合作社目前有5个暖棚种植香瓜,另有30个冷棚用来种  相似文献   

8.
说起试管培育蔬菜种子,很多人都认为难以和我们的农村扯上任何关系,可山东省高唐县鱼丘湖的农民穆向旭,就是凭借一棵试管里培育出的“金苗苗”,做成了如今拥有14个特色蔬菜种植大棚的“大产业”。  相似文献   

9.
<正>利用了与坝下地区的季节差,河北张家口市尚义县农民种起了错季菜。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坝上蔬菜一般7月至9月上市,此时正好是其他蔬菜产区的淡季。近些年,尚义瞄准错季加快了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了由大路菜向精细特高端菜、由露天种植向设施蔬菜、由无公害向有机种植、由一季向多季的转变。2016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量达61.6万吨,实现产值7.9亿元。  相似文献   

10.
1990年,杨仙呈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根据有利的自然条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制订发展大棚蔬菜的规划。至去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130亩,全村年产大棚蔬菜7000吨。在发展蔬菜生产的同时,他还注重种植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实施“菜、菜、稻、菜”的新熟制,实现了亩均“粮超千斤,钱超万元”的设想,去年全村户均收入3万元,人均收入7700元,成为有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  相似文献   

11.
高效农业快速发展。全市以“四青”、“蔬菜”、“特经”为主导的高效作物种植面积4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2%。其中“四青”作物面积45万亩,被列为江苏农业百项投入工程项目;蔬菜常年播种面积已发展到50多万亩次,设施农业8,5万亩,建有多个规模设施蔬菜基地;“特经”作物面积已发展到20多万亩,四色豆面积达50多万亩(铺地),蚕桑面积达5万亩,优质梨2万亩。畜禽生产稳步发展,年饲养生猪22万头。家禽1300万羽,山羊125万只,全市高效规模养殖占比达87%(按照省统计口径)。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先进县(市)。  相似文献   

12.
试析广东省茂名市北运菜种植困境——以泗水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茂名市作为"广东省农业第一大市",北运菜种植是茂名市蔬菜种植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种植成本上升、种植方式粗糙等内在因素,加上广东省湛江市、海南省、广西省、云南省等北运菜种植基地的迅速崛起和北方大棚蔬菜种植的快速发展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茂名市北运菜种植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已经很难再取得明显优势。以"茂名市北运菜生产第一镇"—泗水镇的调研为基础,从调研的新发现引申出茂名市北运菜种植面临的困境。当前,茂名市北运菜种植除了提高质量和产量之外,拓展冬种蔬菜的新市场也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一、青蚕豆、青毛豆、秋豌豆 1.产量与效益该模式为一年三熟制豆类蔬菜种植模式,有利于四青作物连片种植,规模生产,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开发形式。亩产青蚕豆鲜荚800~1000公斤,青毛豆1000公斤,秋豌豆550公斤,年亩产值3280元,亩效益2650元。  相似文献   

14.
宁夏贺兰县常信乡丁北西芹产销合作社是自治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以西芹等叶类蔬菜种植销售为主。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对带动伞县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012年,合作社提早谋划,引进皇冠、皇后、文图拉等优质两芹品种,在丁北村3、4、6、7社流转上地1000余亩,带动当地分户经营的2000卣土地,开展西芹集中连片覆膜错茬种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东省即墨市七级中心社区大丰收种植合作社积极推行“盆栽蔬菜”种植模式。当地农民采用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种植既有观赏性,又可成熟后食用的盆栽油麦菜、生菜、西红柿等,产品热销北京、河北及山东等地。据大丰收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金欣善介绍,该合作社“盆栽蔬菜”年产量达30余万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宁夏贺兰县常信乡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根据各村传统种植经验和优势,推动蔬菜产业由小规模、分散种植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转变,基本形成了“一乡一业、多村一品”,露地为主,设施为辅的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太和县目前拥有5大蔬菜种植区域,2564个规模养殖场及“六大产业”、“十大基地”、“八大龙头”。截止到2009年5月底,全县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从事专业生产的合作社已达127家,注册资金近1.5亿元,涉及到高蛋白大豆,优质专用小麦,优质玉米、桔梗以及大樱桃、蔬菜等14个子产业。  相似文献   

18.
“十一”旅游旺季将至,平日里很少走出家门的津郊农民,纷纷组团奔赴河北、山东、北京等发展高效农业的典型市县,既可以游览风景,又能取到“致富真经”,从而兴起了津郊农民观光旅游热。据了解,今年以来,仅津南区外出的农业考察团就多达40多个,参加农民1000余人。这些奔赴外地学习的农民,着重学习外地的大棚蔬菜种植、枣树种植等技术,即使风景名胜就在身边,他们也无暇顾及。  相似文献   

19.
高原夏菜是在西北高原地区冷凉气候条件下生产的蔬菜,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文章通过实地调研与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甘肃省榆中县为例分析总结了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高原夏菜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格局,开拓了稳定的内外市场,培育了国内知名的品牌,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通过调研发现,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着产业链条受限,科技支撑不足;产业主导力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种植规模分散,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种植水平不高,技术推广力度不足;尾菜等废弃物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与浪费等问题。在总结分析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策统筹,健全产业发展机制;加强科技支撑,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品牌建设,创新产销模式;发展规模种植,促进标准化生产;夯实农民培训,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淮阴区丁集镇七一村充分发挥城郊区位优势,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以目光温室蔬菜生产为主的高效农业,农民得到了实惠.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100亩,占耕地面积的37.2%,其中标准化日光温室450亩、普通日光温室150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260元,其中来自蔬菜产业的收入达2200元.七一村已被市、区确定为设施化栽培示范村.他们发展高效蔬菜产业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