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财政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财政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在财政理论上坚持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还是在原始公社早已存在?过去传统的观点认为厨豌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与国家有“本质”的联系。近年来有更多的同志瓣这一观点提;出质疑,并创立了财政在原始公社已经产生的新的界说。持新的观点盼厨志所进行的考证和:提出的论据,对进一步认识财政本质问题以及使财政理论牢靠地建立在历史唯珥纽主义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 《公共剩余价值不断增长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商业研究》1988年12期,以下简称《王文》)一文,是在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讨论中提出的又一新观点。借此机会,笔者也想谈谈自己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认识,并顺便同王希汉同志讨论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1983年第9期《财贸经济》发表了刘礼欣、田椿生二同志《试论财政信用制度》一文(以下简称《试论》),我们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值得讨论,现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所谓财政信用制度的特征,实际上是银行信用制度的特征。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能分工,依照国家法律、法令、政策、计划、行使职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从积累资金的角度看,财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实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的严重不合理。造成总量失衡和需求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我们认为是近几年实际上执行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松”的必然结果。这一结论,可以从下面的具体分析中得以印证。一、货币政策紧缩空有其名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近几年执行的是货币紧缩、财政放松的“一紧一松”政策。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对我国现行的两大政策搭配方式并没有作出科学而实际的概括。  相似文献   

5.
薄一波同志在给第三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的题词中,强调指出:“综合财政也是科学”。这为我们研究财政理论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三十年的实践所提出的财政工作如何尊重和运用客观经济规律的问题。综合平衡的财政理论是陈云同志在我国财经工作实践中首次提出的。薄一波同志也非常重视综合平衡工作。他们曾亲自总结实践经验,在综合平衡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坚持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的一条根本原理,也是组织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关键。下面我们简要回顾一下综合平衡财政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及其经过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6.
主张政治国家和公共管理国家的分离,在国家功能中实现对国家本质的消解,并进而抽象为“国家二重性”命题,这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政治学现象.对这一现象作马克思主义分析,具体解剖对象是上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学说在这方面的典型阐述.在功能的视角下,政治统治就是公共管理;在本质的观察中,公共管理就是实现着的政治统治.  相似文献   

7.
通俗地讲,“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就是针对我行有融资需求的客户,协助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客户获得融资资金,我行收取手续费,是标准的中间业务。但是,如果内部控制不到位、操作不当,该业务可能出现声誉风险甚至产生资金损失,这值得我们审计人员关注,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财税改革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南。本文从财政与人民、财政与国家兴衰、财政与效率和公平、财政与公共权力、财政与国家治理、财政与公共风险六个方面梳理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重要论述,并论证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论述从多个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财政“人民性”和“国家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为人民理财”和“管理国家风险”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按照传统的观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基金和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社会消费基金,都应当由国家财政负责供应。有的同志甚至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应当肯定,社会主义财政是国家筹集和供应资金的主要手段。它运用税收、利润等形式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代模  杨涛 《财贸经济》2000,(2):24-28,39
本文从财政本质、财政职能、财政运行模式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中国特色公共财政体系问题。认为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公共财政面临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双重目标,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运行模式的“两个要素,一个原则”:两要素即提供符合公共财政职能一般的公共产品或劳务,继续优化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一个原则即坚持财政代表国家增进市场自我调节能力的原则。坚持这一中国特色公共财政模式,既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又有助于对公共需求的满足和公共领域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全球环境基金提供了两类独特的国际公共产品:技术获取融资和技术转移项目。一方面,全球环境基金发挥资金优势,通过“增量成本”和多元化融资工具,帮助发展中国家以合理价格获取绿色技术;另一方面,在技术转移示范项目中明确战略重点,树立最佳范例,推动绿色技术落地实施。全球环境基金在资源分配上兼顾公平与效益、在项目合作上推动多元主体参与的经验值得借鉴,但其双层治理结构影响项目效率,联合融资的功利性可能引发东道国盲目投资。中国“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建设已进入提供高质量国际公共产品阶段,可借鉴全球环境基金“增量成本”的经验,通过“南南合作基金”发挥资金杠杆效应,并加强制度设计以明确战略重心。  相似文献   

12.
主流观点认为,银行机构与其融资对象之间存在“门当户对”规则.然而,我们调研分析发现,小企业面向大银行机构的“偏见”及对小银行机构的“偏爱”,是其融资约束的自我塑因.与大银行机构建立了主融资关系的小企业,其融资境遇更佳.金融生态环境的向好变化,不仅能够强化大银行机构对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还可以辅助大银行机构校正小企业自身的认知偏差行为.本项研究结果的政策价值在于,在银行机构处于饱和状态的新经济环境中,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题,一方面应着力于激发大银行机构功能,优化信贷资金供给结构;另一方面需要对小企业进行“心理”辅导,创造与供给相对应的自身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与财政困难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要求到1987年“争取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做到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巩固地保持财政基本平衡、信贷基本平衡和物价基本稳定。”几年来,我们按照上述要求,在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重大  相似文献   

14.
预算外资金是我国社会主史财政特有的财政范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预算外资金日益增长,在经济运行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我国财政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人们常称之为“第二预算”。从管理的角度看,长期以来,我们对预算内资金、银行信贷资金有着比较系统的管理办法和法规制度,而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则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以致近几年预算外资金的增长呈现出一种不可遏制的惯性。伴随着预算外资金的过快增长,它对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财政与银行关系的基本态势仍是“财政挤银行,银行发票子”。要理顺财政银行关系,必须弄清当前财政银行关系的现状。当前财政银行关系的基本态势仍然是“财政挤银行,银行发票子”,当然,这种“挤”并不是一种“有意识”的含义,而是指在近几年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运动中形成的,是旧体制下这种关系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新表现。银行在以下几方面担负了本应由财政负担的国民经济资金供给任务。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建设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和桥梁,高速公路建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而作为高速公路建设、运营的物质基础,资金就像我国高速公路事业的“血液”,是我国高速公路事业得以有效运营和发展的基础环节。但近年来,因融资问题而造成的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缺口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路行业甚至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阻力。因此,如何在发展中积极探索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的新渠道,解决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面临的因融资难而造成的资金缺口,这成为我国高速公路事业以及公路行业发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但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理清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在融资方面的基本现状。  相似文献   

17.
招燕 《市场论坛》2014,(7):49-50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现状及加强审计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加强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需考虑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及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相结合等三结合的观点.强调了要加强公共资金绩效审计还需侧重宣传、人才、追踪、标准、技术等五项战略.  相似文献   

18.
孙慧玲 《商业研究》2005,(3):136-138
随着公共财政改革目标的确立 ,公共支出呈上升趋势是一种必然。而我国现行的公共财政运行状况是公共支出增长快于公共收入的增长 ,财政收不抵支 ,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公共收入是公共支出的前提和条件 ,公共收入不足直接影响到国家对整个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而公共收入的状况主要取决于国家财源状况 ,因此加强财源建设 ,优化财源格局是整个经济工作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生产决定财政、经济决定财政的观点,是我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从财政与生产、财政与经济的本质(内在)联系,从这个理论概括所反映的经济现象的最本质的东西、最主要的方面来看,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当然是不容置疑的。因为,作为财政分配的物质基础、构成财政分配的对象的,只能是物质生产领域中新创造的价值,特别是社会的剩  相似文献   

20.
一、预算外收入和非规范收入的性质基本上是财政收入对于预算外资金的性质,人们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预算内资金的补充财力,有的将其视为“第二财政”.但是,财政部门在计量政府收支时,明确地将其排除在外.为了搞清楚这两部分收入的性质问题,我们必须做出进一步地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