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洋 《辽宁经济》2009,(2):66-66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电气设备的使用日趋增多.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建筑物越来越多地采用各种信息化的电气设备。我国每年因雷击破坏建筑物内电气设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因此建筑物的防雷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刘新  郭颀  李刚 《辽宁经济》2004,(1):90-91
通常所说的建筑物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两大类。建筑物是指供人居住、生产、工作、学习和进行其他社会活动,以及储藏品的工程建筑,一般由基础、墙、门、窗、柱和屋顶等主要构件组成;构筑物则是指建筑物以外的工程建筑,如道路、水坝、水井、隧道、水塔、桥梁等。  相似文献   

3.
三缝合一的处理是基本建设领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缝。由于现实生活中气温的变化,地震的破坏和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影响,易使建筑物发生变形或破坏,敌在设计时应事先将房屋划分成若干个独立部分,使其各部分能够自由独立的变化,让建筑物的安全性达到更好。本文将介绍三缝合一的处理方法及作用,来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变形缝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也影响到建筑物结构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会造成用户心理上的不安。如能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建筑物的裂缝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结构和非结构为基石,简要分析建筑物裂缝的成因,结合我国当前国情,针对性地提出了裂缝控制的具体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汶川5.12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房屋震害严重,受灾区域广。为总结建筑结构的震后灾害经验教训,为建筑抗震设计以及灾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结合一些地震中建筑物破坏实例就建筑物的结构型式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就灾区灾后重建建筑物结构型式的选择和相关抗震措施等问题提出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伟  须鼎兴  程效军 《科学决策》2008,(11):181-182
将灰色理论与BP神经网络有机地结合,建立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建筑物变形预测,通过建筑物变形的实测时间序列资料,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与通常采用的人工神经网络和灰色系统模型等预测方法进行比较,反映该模型能取长补短,并具有所需信息量少与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刘栋 《魅力中国》2010,(4):115-115
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建筑结构内在质的好坏,直接地反映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外观上。现在运用较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分别从露筋、麻面、蜂窝、空洞、裂缝等方面表现出来。要真对建筑物易出现的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建筑结构的外观质量,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鉴于汶川地震灾后住宅重建,因我国物权法对于建筑物的再建并无直接的规定,现行立法以处分共有土地方式进行再建,导致效率低、产权纠纷高而影响灾后重建。提出我国应建立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方式的再建制度,完善再建决议机制,增设让售请求权和买回请求权。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土地使用权与建筑物所有权的关系房绍坤,关涛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属于不动产物权,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房地产。房地产市场需要完善的不动产立法加以规范,而不动产立法必然会涉及到土地与建筑物的关系.若从权利角度而言,即是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所有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姚远 《沪港经济》2008,(7):78-79
1995年1月17日5时46分,位于日本国关西兵库县南部的淡路岛发生里氏7.2级的地震。截至当年2月4日,这次阪神大地震波及日本14个府县,造成6437人死亡,43792人受伤,25万栋建筑物遭破坏。1995年大地震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人员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地震,政府、社会、民众开始真正思考起地震等大规模灾害的严重危害性。人们深感:单靠政府进行救灾是力不从心的。  相似文献   

12.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当代物权法中一项重要的不动产权利。根据《物权法》规定,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专有所有权、共用所有权及成员权。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权利,又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在这三个权力中,专有权占主导地位,共有权居从属地位,成员权处于附属地位。  相似文献   

13.
张城 《魅力中国》2013,(25):335-335
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措施直接决定着建筑物的耗能。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温技术来保证建筑内的温度达到用户要求。所以我们就要从分析保温隔热的原理度构造形式入手。摆正态度.控制施工质量,争创优质工程,来推进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常用的保温隔热材料及性能出发.概述了普通建筑物的保温构造和保温层布置方式,重点分析了建筑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石强 《魅力中国》2014,(25):307-307
对目前国内水工建筑物的发展方向做了分析,并结合我国震情,强调强震安全监测的重要性。通过对国内水工建筑物强震安全监测技术进展的总结,提出当前监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有效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夏飞  邓杰 《辽宁经济》2006,(7):77-77
隔震结构是通过隔震层将地震作用隔离.从而保护上部结构的一种被动减震结构形式。隔震结构主要是通过延长结构的基本周期.而使得进入上部结构的加速度大大降低,从而达到隔离地震作用的目的。采用叠层钢板橡胶垫作为隔震层部件是目前隔震体系中被应用最多的.被广泛地应用在国内外的桥梁、办公楼、住宅的建设中。这种橡胶支座在竖向刚度很大,能承受很大的竖向荷载.支座在水平方向有很大的柔度.使得建筑物的周期变长.能够有效地将地震作用同上部建筑物隔离开来.减缓地震作用时上部建筑物的运动。其优良的力学性能已经由许多研究者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叠层钢板橡胶垫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探析水利工程中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在山 《魅力中国》2010,(15):181-181
渠道是常见的水利工程,它包括一系列配套建筑物。渠道测量要把这些建筑物的中心线位置和特征高程按一定的标准实测出来,为渠道设计提供充分的测量资料。  相似文献   

17.
李瑛  郭延泽 《黑河学刊》2008,(2):104-105
我国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方面的民事立法显得颇为迟缓,这给司法部门以及一些物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要在广泛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结合我国的现有规定,针对一些与实践有关的重点理论进行延伸研究,以毒在原有理论及现有立法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产业》1995,(6):38-40
开创建筑科技新天地──记建筑物医生邓天宁本刊编辑部一、机会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1981年从学校毕业的邓天宁,被分配到广州市建筑三公司基层施工队,担任助理施工员。4年的施工现场摸爬滚打,由墨线员到助理施工员到地盘主管,邓天宁积累了丰富的建筑实践经验。他发...  相似文献   

19.
王成 《魅力中国》2010,(14):97-97
建筑物墙面的漏水和断裂问题一直是困扰建筑行业的一个难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不论是业主。还是施工单位,都掌握了一些改善墙面渗漏的问题的方法。但是,只有对建筑物墙面漏水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城市重新规划局日前提出了一项关于城市发展的新“概念计划”,强调新加坡今后将兴建更高的建筑甚至发展地下空间,最大限度地保存新加坡的自然景观、露天活动场所和历史性建筑物。  根据这项计划,新加坡将修建更多的高层公寓供市民居住。城市重新规划局指出,目前新加坡只有3.5万人居住在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中,将来更多的人可以生活在更高的楼层。高层建筑中的居民除了可以欣赏到更好的风景外,还可以享受便利的服务和更加亲密的社区人际关系。  这项计划还提出了建设一个地下“科学城”的可能性,以便把新加坡建设成亚洲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