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2.
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短期资本流动逐渐频繁,短期资本流动将会是导致金融风险甚至是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文章以当前我国短期资本流动现状为研究基点,对我国开放资本项目的进程中的由于短期资本流动而导致的撤资风险、"泡沫经济"风险、波动性风险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为防范相关风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进行实证研究,以外汇储备增量与外商直接投资、贸易顺差之间的差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净额(CF)的数据序列,以上证综合指数(SH)为证券市场的数据序列,其中CF变量为被解释变量,SH变量为解释变量,选取了2005年1月~2015年12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做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经过了描述性统计,相关系数分析,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通过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回归结果得出,在长期来看,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净额对我国证券市场具有正面的影响,二者经过误差修正模型得到的系数为0.14,而在短期来看,通过相关性检验,可以得到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09,为负面的影响,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在短期和长期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不一样。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变化会影响到上证指数的变化,长期来看存在着联动的关系,主要是上证指数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带动作用。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水平的一些建议,如提高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认识,保持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坚持人民币升值自由化道路,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6.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和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峥 《武汉金融》2003,(3):50-51
本文首先从金融危机的角度 ,对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的利弊和金融危机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接着指出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来说 ,虽然管理上存在着种种困难 ,仍然是我们必须加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7.
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进行分类,依照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划分,详细分析各类短期流动对一国汇率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要进行限制。限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方法是对其征税。  相似文献   

8.
9.
国际资本流动与我国资本市场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按照市场趋势的规律顺势而为,将国内现存的风险释放在资本市场开放与国际资本流入的过程中,在需求大于供给的形势下,推出国有股市价减持,减缓外资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的速度。配合利率、汇率的适时变动,锁定国际投机资本,使资本市场与外汇市场通过现货对冲的方式阻止套利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资本流出能够减少货币供应的被动投放,将大大提高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力,这将为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创造更大的空间受欧债危机不断蔓延、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近几个月国际资本流动出现了方向性逆转,我国短期资本流动  相似文献   

11.
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新兴市场国家构成了冲击。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结构以及对不同地区国家的冲击这三个方面来看,中东欧国家受到的冲击最大,拉丁美洲国家次之,东亚国家最小。经济增长模式的脆弱性、对外资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缺乏对外资银行和潜在金融风险的审慎监管以及僵化的汇率制度,是中东欧国家遭受严重冲击的主要原因。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经济、金融稳定构成冲击,并使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应当汲取中东欧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谭小芬  李兴申  苟琴 《金融研究》2022,504(6):153-170
本文分析了全球投资者国别风险情绪对跨境股票资本流动的影响,通过构造一般均衡跨期选择模型,刻画了投资者国别风险情绪负向影响跨境股票净资本流入的理论机理以及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的调节作用,并基于EPFR全球股票型基金微观数据和由大数据文本分析技术构造的全球投资者国别层面风险情绪指标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全球投资者对一国的国别风险情绪上升会推升该国的整体风险溢价水平,降低跨境股票型基金净资本流入,尤其是风险厌恶度较高的被动型、开放式和ETF基金;第二,一国金融市场成熟度上升和汇率弹性增强可以缓解全球投资者国别风险情绪对跨境股票型基金净资本流入的负向影响;第三,在全球风险情绪极端低或者各国股票型基金净资本流入极端高的时期,全球投资者国别风险情绪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谭小芬  虞梦微 《金融研究》2021,496(10):22-39
本文从全球42个主要的股票市场指数提取全球股票市场因子,作为全球金融周期的代理变量,考察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总流入的影响。结果发现:(1)当全球股票市场因子(全球风险规避和不确定性)上升时,跨境资本流入显著下降;(2)一国处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增速和利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全球金融周期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会减弱;(3)一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或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全球金融周期对资本流入的影响会越强;(4)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尽管不能完全隔绝全球金融周期的影响,但相比固定汇率制度,可提高一国抵御全球金融周期冲击的能力;(5)美国货币政策冲击是全球金融周期的重要驱动因素,并通过全球金融周期影响跨境资本流动。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一国应夯实经济基本面、采取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和适当的资本管制措施,以缓解全球金融周期给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外资潜入",是指海外资本为获得高额收益,逃避资本管制和政策限制,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中国大陆进行投机的资本流动。本文在对"热钱"的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提出"外资潜入"的概念,分析外资潜入的目的和渠道,并对1994~2007年外资潜入的规模进行测度,进而实证检验外资潜入对中国股市的冲击。研究发现:外资潜入规模较大、流动速度加快、反转性强;外资潜入与国内股票价格正相关,即外资潜入会推动国内股价上涨;当外资潜入出现反转时,则会引起国内股价下跌。  相似文献   

15.
随着货币市场、证券市场的不断开放,资本的自由流动将给我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带来许多难题,大量短期资本的流人和流出就会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本文从阐述资本市场开放过程中冲击金融安全的途径和传递方式入手,提出了确保国家金融安全的对策:执行WTO协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金融部门的改革及资本市场工具的发展;加强金融安全法制建设,提高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水平;严格控制外资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资金规模.  相似文献   

16.
金融开放能够促进跨境资本流动,也具有引发跨境资本流动失衡和波动性增加的风险,而一国金融发展水平在其金融开放效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58个国家及地区1999-2016年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研究金融开放背景下金融发展对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流入、流出以及总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开放本身有可能造成跨境资本流出大于流入的失衡现象,并显著增加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风险,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开放带来的跨境资本流动失衡现象和波动性风险。因此,在扩大金融开放进程中,为获得跨境资本流动的积极效应,应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向和资本波动性变化,提高国内金融发展水平,使之与金融开放水平相匹配。  相似文献   

17.
研究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揭示资本市场对资本配置效率的一个重要研究视角。以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对投资增长与资本回报率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发现我国股票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低下,并导致其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微弱。造成我国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低下的直接原因是上市公司绩效的非稳定性和经营非持续性。因此,要实现我国资本市场引导资金流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功能,必须提高上市公司业绩稳定性和经营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李力  王博  刘潇潇  郝大鹏 《金融研究》2016,435(9):18-32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短期资本流动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并实证检验1994-2015年间我国货币政策的反应函数,研究结果发现: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短期资本流动对于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的冲击越来越大,货币政策应该考虑跨境资本流动以缓解国内经济波动,并且纳入短期资本流动后的利率规则能更好地拟合我国利率操作的历史轨迹。进一步建立MS-VAR模型表明:我国跨境短期资本的流动性表现出明显的高低两个区制,不同区制下对于本国经济的冲击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在高流动性状态下,短期资本外流对于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本文结果表明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我国货币政策应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维持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吸取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教训,一系列资本监管改革制度于2010年取得国际共识并逐步付诸实施。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将呈现新的趋势,并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发展:股票融资吸引力将上升,债券融资将有所萎缩,贷款转让、资产证券化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信用债市场结构将面临调整。  相似文献   

20.
尽管最近的全球会融危机对印度资本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从整体上来看,印度资本市场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弹性和灵活性.有序的资本账户开放政策、严格的银行业监管以及审慎的非银行金融公司管理,都是维持印度资本市场弹性的重要基础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