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何传新  刘洋 《改革与战略》2015,(3):117-119,143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存在许多差距,城乡协调发展不平衡,生活消费、教育、卫生、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存在很大差距。城乡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亟待解决的任务。山东省统筹区域发展,创造性地提出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国家战略,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充分发挥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小城镇,增强示范带动能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城区位品牌;实施纵向、横向联合,按功能定位城市规模;实施外向型战略,搭建经济全球化平台。  相似文献   

2.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宁波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要深刻领会内涵实质,广泛凝聚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思想共识;牢牢把握重点任务,着力争取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更大突破;切实强化保障机制,全面形成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3.
《新西部(上)》2013,(11):31-34,28
陕西省经济学学会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探索西成新区泾河新城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首先,阐述了泾河新城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现实基础;其次,在明确机制创新思路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泾河新城统筹城乡发展机制创新的主要任务: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全域打造现代田园城市;构建“三大”新型工业板块,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的经济增长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强化路网、水网、环境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强化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推进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加快形成劳动力多渠道就业格局;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城乡一体化的内涵,然后从协调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资源保护"与"发展优先"并重、"乡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建立并健全城乡一体化规划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探索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模式,最后强调了"城乡一体"与"城乡一致"的区别。笔者希望通过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模式的探究,为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5.
东北三省城乡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晓红 《改革与战略》2011,27(11):112-114
近年来,东北三省城乡一体化建设成效显著,然而,城镇化进程缓慢、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仍然是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破解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结构,实现城乡规划、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的一体化。文章在分析东北三省城乡一体化建设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城乡全面覆盖的规划体系、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等加快推进东北三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十八大报告强调"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是对解决"三农"问题路径的顶层设计,也是我们党关于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科学思考。连日来,系统内外围绕"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建设现代农业等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贯彻部署。本期,我们专  相似文献   

7.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的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各地政府都明确了城乡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生活发展、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城乡社会发展、城乡资源发展等一体化问题。阳泉市,一个以煤炭资源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工业城市,在山西、在中西部地区具有鲜明的有利条件,应作为山西和中西部地区率先实施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针对城乡一体化含义的主要内容,指明了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具体意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机制,以更快更好地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王佼佼  孙燕 《中国经贸》2012,(6):135-136
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城乡一体化建设对扩大内需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通过对嘉兴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研究分析,用以小见大视角来谈城乡一体化建设对扩大内需的影响。主要从四个部分来阐述,一是引言,简要对宏观经济环境进行介绍,引出论文主题;二是介绍嘉兴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历程;三是结合嘉兴实例阐述分析城乡一体化对扩大内需的影响,这一部分是文章重点;四是结语,对文章的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新思路: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城乡一体化"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基本路径是城乡各领域的全面互动和对接,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是一个整体布局、协调发展的动态过程.其中,户籍制度、农村现代化教育以及以"乡村公路网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这一过程中三个最具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社会和谐的一种重要反映就是城乡和谐.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和谐的路径.只有以城乡统筹理念为指导,才能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胶东半岛是山东的发达地区,拥有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条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城乡一体化的水平并不高.文章结合胶东实际,统筹全局,创新思路,走组团式城镇群之路、发展特色产业集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次尽胶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金富 《特区经济》2012,(5):127-130
推进城乡一体化对于落实科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具备推进城乡一体化所必需的经济基础,并且较早开始探索城乡一体化方法,有着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东部地区———上海、浙江、江苏和山东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实践情况,总结出四种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898年霍华德就提出了该思想,随后很多专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完善。新型城乡形态下的农村建设实际上就是城乡一体化思想下的城乡空间融合的过程。新型城乡关系的建设需要遵循三条基本规律:S曲线规律、大城市超小城市规律以及协调发展规律。城乡一体化目标下的城乡整合需要做到:统一规划空间、互补城乡功能、区域相互协调等。发达国家的农村城镇化进程为我国的新型城乡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创新城镇片区管理模式,促进村镇融入城乡系统,改造传统农业融入城市,村庄归类与分步规划。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三步走"的实施方式是比较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周顺增 《唐山经济》2009,(11):14-1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重要时期。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县抓住农村新一轮改革契机,发挥曹妃甸、冀东油田建设带动优势,按照“新型工业化基地、旅游度假胜地、城乡一体化样板”三大目标定位,在“工业唐海、滨海城市”建设进程中,  相似文献   

15.
当务之急是,加快破解财政、户籍、产权等基础性制度障碍,使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不再延续城乡二元的"传统"而真正趋向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全局出发,针对城乡二元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改革城乡二  相似文献   

16.
在城乡二元结构和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是影响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大体制性障碍。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一、我国在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方面已经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7.
优化城乡布局,促进新农村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三化促三农”,即以工业化、城市化、产业化致富农民、带动农村、提升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浅析城乡一体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城乡一体化,不仅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而且是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几点建议:理清工作思路;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优化建设载体。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统筹发展对于解决"三农"发展难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工农、城乡关系、转变区域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科学构建全域规划,增强城镇"核聚效应",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工业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成都是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型的内陆城市,城乡二元分割一直是困扰成都发展的瓶颈.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使成都摆脱了长期以来制约成都发展的城乡二元体制瓶颈,解决了一直难以解决的"三农问题".成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证明:六个"一体化"共同构成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体制体系,缺一不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互为前提、互为保障.其中,科学规划是龙头,产业发展是支撑,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是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是基础,管理体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