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第三方逆向物流是逆向物流的发展趋势,为了正确地选择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文章设计了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介绍了可拓理论,在此基础上应用可拓评价法对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李平丽  郭少儒 《当代经济》2010,(13):153-155
本文在对逆向物流选址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影响逆向物流选址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逆向物流选址决策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具体特征,并运用成本—收益数学模型对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效益进行评价。通过对物联网在逆向物流系统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在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中,如何运用物联网的具体实施方法。构建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实现对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第三方逆向物流企业选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风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2):152-155
由于环境保护和立法以及企业经营等方面的因素,逆向物流正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在逆向物流合作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决策就是合作伙伴的选择。通过对逆向物流本身特点的研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构建了逆向物流合作伙伴选择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和组合评价方法,解决了企业如何评价、选择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逆向物流作为物流领域内重要分支和趋势,是顺应绿色低碳环保理念而发展的新型物流模式.它既填补了物流环节的空白,也扩大了物流行业的覆盖范围.随着逆向物流的不断发展,其业务的外包活动——第三方逆向物流,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的重要课题.因此,对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的评价研究,有利于丰富我国第三方逆向物流服务商评价理论研究,也有利于促进包括逆向物流在内的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前.逆向物流已成为物流管理中一个令人注目的新领域。与正向物流相比,逆向物流所涉及的物料大多是一些低价值,甚至是负价值物品,配送费和存储价值要远高于其自身残存价值,如果采用与正向物流相同的存储配送模式必然难以实现成本有效性。本文介绍了逆向物流管理中一种全新的理念:收集商管理库存(CMI),对其运作特点和思想方法作了详细解释,并建立了一套CMI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某大型汽车生产企业选择CMI供应商的实际问题,建立了以ANP理论为基础的选择模型,并利用Super Decision决策软件求解。求解过程显示,应用ANP方法对候选企业进行筛选排序,解决了评价指标中同层次各因素的相互影响以及不同层次间反馈作用的问题,可以帮助决策者简便、有效地决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逆向物流的三种运作方式,分析了影响运作方式选择的因素,通过建立逆向物流运作方式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运用三角模糊数层次分析法,论证了整个评价过程。以期能够使企业更加重视逆向物流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逆向物流的概念,逆向物流的成因.分析了逆向物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及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从降低原料成本、提高服务价值、提高环境业绩等方面对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对逆向物流管理的基本策略-发展中国逆向物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创维集团物流现有的模式出发,对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从正向物流的改革的角度出发,对逆向物流运作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并对整个家电行业的逆向物流运作模式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指电子产品从消费者返回到生产者的物流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电子废弃物数量急剧上升,并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同时,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的实施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发达国家封电子废弃物的规制政策对中国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产生了极大影响。在上述背景下,探讨生产企业如何构建电子废弃物逆向物流系统,进行相关指标分析及通过层次分析法作出模式选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效、便捷的城市物流系统已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单个城市物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以及对不同城市的物流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已成为城市竞争和物流学科的热点问题。本文选取江苏省的苏州市、扬州市、徐州市为样本,依据城市物流评估指标嫩系,首先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三个城市物流水平进行评价,为提高城市物流运作效率指出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一  曾利彬 《经济与管理》2008,22(11):54-57
2005年12月11日中国物流业全面开放以来,物流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物流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中国关于物流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不完善。根据2005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和中国物流企业现状,可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分析和确定衡量中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指标和权重并据此建立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3.
运用平衡计分卡探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绩效评估是一个新途径,平衡计分卡不仅注重将战略与短期目标相结合,还重视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之间的平衡,更全面更具体的来衡量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绩效水平。根据高校后勤部门产出的不同将后勤部门划分为营利性部门和非营利性部门两种,分别基于平衡计分卡设计出高校后勤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分析在应用平衡计分卡对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评估时可能出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中心城市物流能力的测算与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城市物流能力的内涵分析入手,建立了城市物流能力测算指标体系。从城市物流能力的基础性、支持性、促进性和保障性4个方面提出了12项测评指标,选择国内6个城市进行了测算,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物流理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理论以及数理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运用,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在省级行政区域的视角下,对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研究.并以辽宁省为例,通过实际调研和查阅《统计年鉴》等方式获得基本数据,在对辽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明析了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从区域物流环境竞争力、区域物流供给竞争力、区域物流发展竞争力以及区域物流竞争潜力等方面设立了评价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辽宁区域物流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辽宁省区域物流竞争力在全国各省中的位置,进一步分析影响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而为提高区域物流竞争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国民经济动员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对动员物流系统应变能力概念进行了描述定义。构建了动员物流系统应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突变评价法对我国6省的国民经济动员物流系统应变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评价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评价结果表明,突变评价法是一种客观、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区域物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区域物流和区域物流系统理论入手,重点阐述区域物流体系的构成和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12个城市的区域物流环境条件,并据此提出中西部地区发展区域物流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场论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场论和物流场论对区域物流进行分析,提出区域物流场的性质,从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物流需求状况、产业规模和信息化水平五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流场势模型,根据30个省级区域2008年数据,从区域物流因子、物流"势"、物流"位"、物流地位等角度综合分析各区域物流的发展水平,运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提出区域物流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