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基点,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代理成本的关系,以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利益相关者代理成本的影响,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最优化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最小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MBO对公司影响的价值传导机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提高,进而导致代理成本下降,公司价值和绩效得到提升。同时,还基于股权分置的视角,在理论上分析了上市公司MBO的利益侵占问题及其形成原因,认为导致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形成的制度根源在于股权分置。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可以通过消除一部分由于上市公司MBO利益侵占而产生的代理成本,进而提升公司绩效。本文的实证研究也证实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MBO具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利用2004—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从代理冲突和博弈的角度分析了利益相关者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各方在股利分配上存在政策博弈现象。博弈的结果表现为具有控股股东的公司比其他公司具有更高的现金股利支付率;具备再融资条件的公司比其他公司具有更高的现金股利支付率;第一大股东参与管理的程度越低,现金股利的支付率越高,但这一特征并不显著。同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少分现金股利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股权全流通下上市公司有效治理体系的构建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湃 《经济管理》2007,(18):80-83
股权分置格局下“一股独大”使内部治理机制扭曲,市场监控乏力,外部利益相关者监督缺位,导致外部治理缺失,使上市公司治理机制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然而,在股权全流通条件下,多层次代理所造成的治理问题依然存在。本文认为,构建有效的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应以内部治理为切入点,实施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外部市场监控,外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只有通过有效改造影响治理机制的间接代理关系,加强对代理链条环节的有效监督,才能有效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廖理  张学勇 《经济研究》2008,43(8):77-89
本文利用中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季度时间数据,实证研究股份全流通纠正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的有效性,进而对股改的公司治理效果做出判断。股权分置带来的弊端是持有非流通股的公司控制者利益取向与公司市场价值的背离,产生严重的代理成本并阻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全流通之后股权定价基础的一致,是否带来了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有所回归于上市公司价值?本文的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的确导致了大部分家族终极控制权的下降,不过一些家族终极控制者通过收购股权、定向增发等形式来巩固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股改之后家族终极控制者掏空上市公司的程度呈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改之后家族终极控制者的掏空动机发生了显著改善。全流通确实有效地纠正了上市公司终极控制者的利益取向。  相似文献   

6.
王世亮 《当代经济》2005,(13):47-48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目前正在上市公司中轰轰烈烈地展开.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如何兼顾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如何以较低成本来获取股东大会对股改方案的表决通过,是广大即将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将要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掀起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浪潮,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资本市场即将进入全流通时代.本文探索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可能的治理机制模式,分别是过渡型机制,外资主导型机制,交叉持股型机制,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作者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上市公司应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公司治理模式,促进治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掀起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浪潮,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资本市场即将进入全流通时代。本文探索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的可能的治理机制模式,分别是过渡型机制,外资主导型机制,交叉持股型机制,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作者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上市公司应积极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公司治理模式,促进治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大股东日常关联交易行为、资金占用行为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变化进行检验,研究股份全流通对大股东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股权全流通时期,大股东减少了对上市公司利益的侵占,增加了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但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在股份全流通时期,应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强化股权制衡;引入外部利益相关者,构建多元治理结构;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保护中小投资者。  相似文献   

10.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我国推行股权分置改革旨在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利政策和再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到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目标和途径。以便针对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可能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对策建议,并指出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可能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世亮 《当代经济》2005,(12):47-48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目前正在上市公司中轰轰烈烈地展开。在上市公司股权公置改革中,如何兼顾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如何以较低成本来获取股东大会对股改方案的表决通过,是广大即将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将要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代理成本、股权结构与公司债务期限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7~2009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非金融类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背景,对代理成本、股权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债务期限结构呈U型关系,提高股权制衡度会延长债务期限,债务期限结构的合理选择可以有效减少代理成本;随着自由现金流量和流通股比例的提高,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适用短期债务,从而抑制内部人机会主义行为,减缓代理冲突;拥有更多成长机会的公司倾向于选择长期债务,可以有效避免清算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各年度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各年度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有显著差异,但是,短期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并不显著;长期来看,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分红水平及分红比率均有显著影响。因此,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及股份全流通的实现对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改善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亮 《中国经济评论》2006,6(2):51-55,64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机制,其有效运行可以将经营者的利益和股东的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真正统一,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实现低成本的“工效挂钩”,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现状,结合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实际,就股改前后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进行分析,揭示我国上市公司选择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入及股权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逐步演进到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则为强化这种"共同治理"模式提供了必要的监督与保障。本文从三个阶段分析我国利益相关者治理法制环境的特征,在分析国外利益相关者治理的法制建设基础上,从法规可行性、法制健全性、机构监管力度、公司自主治理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利益相关者治理法制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梁丽星 《生产力研究》2006,(8):72-73,122
文章试图通过亚宝药业的股权分置改革实例分析,展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两类股东的持股成本及股东权益变动情况,从而以数据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对两类股东的影响和股权分置改革对某一上市公司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发展、两类股权代理成本与过度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上市公司产能过剩和过度投资等非效率投资的问题,本文在金融发展的制度背景下,以我国2007—2011年的A股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两类股权代理成本与公司过度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两类股权代理成本与公司过度投资呈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能减弱第一类股权代理成本与公司过度投资的正相关关系。本文丰富了金融发展与公司非效率投资的文献,有助于理解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彭代武  高燕 《技术经济》2009,28(1):85-91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是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以截至2007年12月31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复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客观上将上市公司与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上市公司股改对价支付的各种方案中,送股方式的市场效应最显著,派现与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市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