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为研究目标,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从合作机制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互动机制建立的途径.认为三大经济群应该紧密合作,加强产业集聚发展,从产业的分工入手,谋求在产业价值链环节上的功能定位与合作.主要合作方式采用地缘结合模式与飞地经济模式.最终认为在极化作用和扩散作用的相互作用,各个区域问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最终会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动泉州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婉月 《发展研究》2006,(11):42-43
产业集聚是城市化的基础,是形成城市竞争力的必要条件。而产业集聚的发展必须依托中心城市,充分利用城市化经济效应,促进产业集聚的优化与升级。本文拟从泉州产业集群和城市化的现状及发展过程,进一步探索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两者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昕 《经济与管理》2007,21(11):40-44
产业集聚是当今产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它在推动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把握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规律,积极培育具有地区优势的产业集群,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缩小差距、快速崛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城市化的互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敦瑞 《经济导刊》2007,(10):54-55
产业集群是众多植根于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专业化的、相互关联的企业及相关机构,为获得竞争优势而集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产业群落,城市化直接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特别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而产业和生产要素的集聚则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须依托于工业化的推进,而产业集群会带来外部经济和规模经济的好处,并能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有效途径.这种互动作用决定了产业集群是城市化的重要助推器.同时,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会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工业化围绕着制造业的发展,实现资源与人口在地理区域的集聚,催生和促进了城市化.制造业获得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延伸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进而增加其产业增加值.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化伴随着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化而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使得产业布局摆脱以往工业化时期对空间距离的限制,也使企业远距离获得资源与服务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服务业产业化又促进产业在空间上的扩散,使产业布局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范围分布与协调,使单一的城市化转向城市群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后,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高新技术对于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作用确实不容忽视:它通过自身的结构改造效应、科技扩散效应、产业带动效应促进工业化的进程,而工业化又带动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城市化又为工业化提供良好的经济依托,促进工业化的持续发展,从而两者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增长,提高整个区域的综合实力。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发现陕西省具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而且它对促进陕西省乃至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具有充分的可行性,其作为陕西省的一个经济增长极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容小窥。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与城镇化推进协调互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雯 《经济研究导刊》2010,(32):58-59,79
发展产业集聚区及构建与其配套的生活社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河南城镇化进程中的瓶颈因素。鉴于此,剖析了新乡市新型农村住宅社区在实现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基本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南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需要处理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延伸产业链条与完善产业配套、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创新硬环境和提升软实力、产业功能与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就更好实现河南产业集聚和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构建创新型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互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肇光 《当代经济研究》2007,142(6):39-41,38
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重视和研究形成互动机制的各种因素。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来讲,最关键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创新型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政策互动机制,根据产业经济和技术结构变化和发展来选择区域主导产业,适时调整外商投资产业发展政策,处理好外资产业与民族区域产业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区域经济互动机制,才能落实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战略,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龙川县为例,实证分析了山区的非农产业、工业、服务业与乡村城市化的关系,揭示了山区产业与乡村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偏差,进而提出了山区产业与乡村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是共轭驱动发展的关系,即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发展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需要协调互动发展。在我国CBD金融集聚或金融中心构建过程中,政府部门不应盲目构建金融CBD或金融中心,而要在区域经济尤其是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引导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平衡发展。同时,应加大金融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推进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1.
辽中南城市群产业集聚发展与格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区域产业集聚是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产业集聚与扩散推动城市群大中小城镇的发展。城市群是区域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市的扩展促进了产业的扩散与再集聚。区域产业集聚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整体发展。辽中南城市群在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推进了新的产业集聚。煤炭产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装备制造业在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中培育新的优势,沈阳、大连等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发展促进了核心城市新产业的培育与壮大。调整城市群产业集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推进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中分析阻碍西部地区产业集聚发展的行政性成本,探讨西部地区如何通过体制创新降低行政性成本,从而提高资源整合效率,促进产业集聚,实现西部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2011—2020年香港、澳门以及珠三角9市的面板数据为依据,利用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差距较大;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出产业集聚水平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状态;从时间跨度的均值来看,各市产业集聚水平参差不齐;从空间分布的情况来看,产业集聚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程度以珠江为界,呈现出“抱湾处高、近陆处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张秋吉 《经济师》2005,(12):64-66
山区城市化与平原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有所不同,山区城市化的发展受到用地条件和经济基础等因素的限制,山区城市化的过程是一种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是区域的核心,应优先发展中心城市,通过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即采取集中化战略,主要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目标集聚战略、产业集聚战略和人口集聚战略。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产业集聚,对于欠发达区域培育产业集群,对于缩小欠发达区域与发达区域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经济区位理论,产业集聚是区域的区位条件与企业的区位因子藕合作用产生区位效应的结果,我国产业集聚的区位效应包括生产成本效应、衍生或孵化效应、交易成本效应、诱导效应和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与此相对应,产业集聚区域在资源禀赋、历史积淀、制度环境和交易条件等方面必然具备某种或某几种优势。从产业集聚的区位效应出发,欠发达区域培育产业集群关键在于确定集群区位和创造适宜的区位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产业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从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的有效组合、加速城市化进程、整合产业发展的空间经济地域、强化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支撑系统相结合的集成视角,确定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地理区位异质性下产业集聚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增长的框架,对要素禀赋、创新投入、制度因素、生态保护、交通条件、对外开放六个因素如何对产业集聚产生动力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通过采用空间SD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地理区位异质性可以对本地区的产业集聚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产生影响;产业协同集聚亦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产业协同集聚较好的区域周边也存在着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较好的区域。基于此,提出更好发挥人力资本优势、改变制度变迁方式等政策含义,以期更好地发挥黄河流域在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八大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以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市化地区承担了大规模集聚人口和工业经济的主体功能,同时,其集聚功能表现也出现了空间分异。文章对比了2010和2020年23个城市化地区人口、GDP、单位建设用地GDP产出等指标在全国、省域及城市群区域的空间表现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化地区人口经济集聚的规模位序基本稳定,建设效率位序变化的南北差异显著。(2)三大沿海城市化地区的人口集聚水平继续提升,经济集聚水平有所下降;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人口集聚的主要提升区域,海峡西岸和成渝城市群是经济集聚活跃的主要区域;北方城市化地区的建设效率一直偏低,南方建设效率的相对水平与增长能力更强。(3)城市化地区在省域尺度的人口集聚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效率在城市群内部整体呈现相对提高趋势。未来,应聚焦城市化地区主体功能新定位,着力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强化新质生产力集中布局和新型工业化重点推进,通过培育复合功能协调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通过人口和经济同步集聚实现均衡与协调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产业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从建立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区域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的有效组合、加速城市化进程、整合产业发展的空间经济地域、强化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支撑系统相结合的集成视角,确定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许素琼 《时代经贸》2013,(13):121-122
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群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路径,努力将南充市建设成为经济强市,关键是要积极推进二者的良性互动。以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产业集聚。本文从新型城镇化建设出发,提出了南充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产业集聚的支持体系,以及未来南充城镇化发展与产业集聚良性互动原则及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