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当地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区灾后重建是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借鉴发达国家灾后重建的经验,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进行了认真研究,向国务院提出了相关建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灾区资源禀赋、地理特征、地质条件、气象气候、经济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借鉴发达国家灾后重建经验,建设体现生态文明的新城镇、新农村。  相似文献   

2.
以制度创新统筹推进灾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5·12地震使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产生突变,城乡二元矛盾更为凸显。为了尽快重建家园,恢复与提升灾区发展能力,灾后重建要利用大量外部生产要素注入、内部生产要素重新配置与利益关系调整的契机,将灾后重建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结合起来,用城乡统筹的思路与办法,以制度创新为路径来推进灾后重建,确保灾区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3.
《经济地理》2021,41(3):223-230
在危机事件的冲击下,探讨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演进规律,对于灾后旅游恢复重建、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社会网络分析、GIS空间分析、GWR模型等研究方法,对"8·8"九寨沟地震冲击下阿坝州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阿坝州旅游经济联系呈东强、西弱的分布态势,在地震的冲击下阿坝州旅游经济联系总体呈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特征。(2)阿坝州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呈多极化发展格局,具有明显的社团结构特征。地震并未改变阿坝州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多极化格局,但推动了网络社团结构的分化重组。(3)阿坝州旅游经济联系受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发展政策的影响显著,地震对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程度具有梯度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的筹措与运行是抗震救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系统分析赈灾及灾后重建资金需求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方位的资金筹措及配置方式,研究了赈灾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并在体制和制度层面进一步思考了如何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资金筹措与运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经济改革》2011,(5):6-7
5月7日至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于9日下午在都江堰市主持召开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基本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灾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5.12"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对灾后重建项目施工管理多样性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并以北川新县城行政中心工程为例,具体分析和阐述了灾后重建项目施工管理多样性评价体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成本与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不论是中央财政出资、地方对口支援、社会捐款,还是民间资金参与、银行资金介入,对国民经济都会有较大的冲击。不同来源的资金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兼收并蓄,拓宽资金渠道,优化资金结构。本文对灾后重建不同来源资金的机会成本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优化灾后重建资金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陕西省南部受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宁强县和略阳县,灾后重建任务十分艰巨。面对社会各界的支援,灾后村庄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如何在灾后全方位地营建乡村社区,并充分体现其地域特色,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地震灾后重建,不仅要考虑房屋建筑等生活空间的营建,还应统筹和规划考虑农村主导产业的生产恢复与技术提升,更新产业结构,以及建设新的循环农业模式。为此针对陕南地震灾后乡村现状,选取宁强县受灾最严重的广坪镇骆家嘴村为例,提出应结合该地区地域特点、产业结构和农村社会发展现状,从村庄规划及建设发展模式开发与新型民居示范等方面营建绿色乡村社区,探索灾后绿色乡村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思维     
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灾后重建工作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给当地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区灾后重建是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借鉴发达国家灾后重建的经验,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司进行了认真研究,向国务院提出了相关建议: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根据灾区资源禀赋、地理特征、地质条件、气象  相似文献   

10.
以天津市对口支援陕西省略阳县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项目为例,从可持续发展理论角度出发,研究具有可操作性的略阳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管理模式,期望通过该研究成果,不仅对陕西省略阳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建设管理措施和手段进行总结和归纳,更重要的是能对国内目前其它援建项目的实施管理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以促使有限的政府灾后重建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用,提高我国灾后建设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优化空间结构的重要途径,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是一次强制性的空间结构变迁。四川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地震灾后重建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论文在分析四川地震灾后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对主体功能区建设促进灾后重建的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我国四川省地震的救助工作转入灾后重建阶段的实际需要,广泛地收集、整理和总结了澳大利亚紧急情况管理局灾后(包括地震)重建的一些做法,包括:重建计划的制订、重建的管理、基础设施的重建、重建的工作标准,并用昆士兰州遭受LARRY台风袭击的实际案例,介绍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赈灾领导小组的一些做法,供我国四川省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震遗址"黑色旅游"资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5·12"大地震后,面对灾后重建,百废待兴,全面恢复灾区旅游经济以及在灾区开展"黑色旅游"的呼声渐起.本文从"黑色旅游"的概念与四川地震遗迹旅游资源的类别归属和特点入手,围绕在四川开发地震遗迹类"黑色旅游"资源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4.
促进地震灾后企业重建的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过后,百废待兴,重建家园必将产生新的投资和新的消费需求,这在客观上为企业的重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动力。汶川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中,灾区企业的恢复与重建将是决定灾区经济彻底恢复的关键所在。灾后企业恢复与重建工作要有科学的规划,同时更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灾后企业重建经验和我国地震灾区实际,对促进企业恢复重建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对此,要通过卓有成效的财税激励政策,使受灾企业尽快恢复生机与活力;要通过新的金融政策制度安排,为受灾企业的恢复与重建提供支持;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地权制度设计,为受灾企业的恢复与重建开辟用地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四川省的人力资源质量,推动灾后重建于四川省的可持续发展,本课题组2010年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法对四川省灾后重建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对于四川省人力资源的数量影响很小,但是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受访者目前普遍存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慢性症状,目前的技能培训、文化素质不能满足灾后重建的需要。从心理开发、技能开发、经费筹措等方面对灾后重建的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玉树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损失,给玉树灾后重建提出了严峻挑战。但玉树境内丰富的物产资源、独特的区域地位和享有的国家优惠政策等这些条件为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创造了可能,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保护与发展并重"原则,正确处理好灾后生产生活恢复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灾区规划重建与搞好生态移民的关系、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旅游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在科学、和谐的道路上建设和发展玉树高原生态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我国受灾地区的社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社区文化重建是灾后社区重建的基本内容之一,对社区重建的意义重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的指导下,综合运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对灾后社区文化的重建进行探索,期望能为灾后又好又快地进行社区文化重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正>"优先安排灾区企业IPO申请和灾区上市公司再融资"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中被予以明确。这份6月30日正式发布的《意见》要求,发挥资本、保险市场功能,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支持受灾地区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意见》提出了灾后重建的财政支出、税收、金融、产业扶持等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8日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条例》有关环境保护的内容体现在5个方面:一是明确规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应当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相结合。二是实施过渡性安置应当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造成新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政策发布     
我国发布首个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门条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8日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条例》有关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