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中的"农村现象"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民族地区农村的特殊情况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诸如部分党的组织生活瘫痪,党员政治参与度不高;党务透明度不高,形式民主较为突出;党员外流严重,队伍老化等。造成"农村现象"的原因很多。要消除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中的"农村现象",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农村中国共产党现代化,要扩大党内基层民主,规范党的制度;加强农村党员理论水平教育,打造农村基层党建宣传新媒介;加快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创新发展党员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乐章  涂丽 《经济与管理》2015,29(2):23-28
农民政治参与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对农村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十省市28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多项有序回归方法对农民参与选举的程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整体政治参与程度不高,基层自治组织功能发挥的有效性不足,农民对基层自治组织功能发挥情况的评价能够影响到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3.
就回族与中华民族中其他民族的密切关系而言,对回族的研究不仅对理解我国的族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还可能洞悉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互动过程."清真"作为回族穆斯林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解释我国回族族群认同的途径,还是理解多民族杂居社会文化整合的关键.通过民族志的方法考察关于"清真"的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不但可以理解回族社区的文化特质,更重要的是能够获悉回族社区所在地方社会的社会文化互动机制,从而理解一些地区基层社会族群关系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4.
刘敏 《江南论坛》2021,(12):52-5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新形势新征程新使命赋予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 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意识形态工作格局中,"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具有自身显著特征和特殊重要性,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基层意识形态工作中所讲的"基层",从组织层级看,主要是指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各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从工作对象看,既涉及到基层党员干部, 也涉及到普通群众,还涉及到大量流动人员;从工作内容来看,涉及到理论武装、宣讲宣教、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和管理,等等.如果把宏观层面意识形态工作比作"顶梁柱",那么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奠基石"."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做得如何, 直接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价值取向能否转化为群众的自觉价值认同, 直接关系到"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能否在基层得到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强烈而迫切的民族复兴的愿望,催生更多的奋斗动力。民族复兴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中华文明作为民族复兴的基础,更不容忽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中寻找新的文化认同,而不再局限于一地、一国。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基层行政管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地区实属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落后,干部群众素质不高。本文从这些特点出发,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基层行政管理面临的形势,并对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地区基层行政管理提出了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卢阳凌冰 《时代经贸》2013,(13):199-200
多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也是少数民族对自身身份认同的调整过程。随着大批民族国家的崛起,有关国家认同的问题,成为目前政治学领域里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少数民族如何处理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各民族问如何进行族际政治整合,事关多民族国家建构的成败。  相似文献   

8.
卢阳凌冰 《时代经贸》2013,(14):199-200
多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也是少数民族对自身身份认同的调整过程。随着大批民族国家的崛起,有关国家认同的问题,成为目前政治学领域里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少数民族如何处理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各民族问如何进行族际政治整合,事关多民族国家建构的成败。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作为中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探索和创新,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于西北民族地区的村民自治研究,目前尚明显不足。西北民族地区因为其地理、文化、经济和制度上的特殊性,在村民自治建设过程当中自然有其独有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落后而且参差不齐的经济、复杂的民族情况、独特的历史传统、落后的教育、突出的宗教文化。西北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特殊性研究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乐山民族地区的发展关系到乐山整体的经济发展,这些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凭借其独特的优势,乐山民族地区的农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民的人均纯收入逐步提高。但是目前还存在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林业资源未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和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民族地区应在突出本地资源特点和资源优势情况下,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1.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影响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差距、文化差别、利益差距、民族心理差异及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影响。要与时俱进地制定和调整民族政策,善于把握民族关系格局的大趋势。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调整民族间的利益分配,尊重传统文化,实现文化认同,推进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发展,促进各民族友好交往,培育良好的民族心理,正确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消极舆情总体表现为农民对农村发展的不满意。其主要表征为农民对农村和农民身份的悲观与失望,对农村政治生态系统的低评价,对宗教、邪教及落后民俗文化的肯定开放态度,对"灰黑"文化的认同和对伦理价值的非理性化判断。农村消极舆情极其容易成为群体性事件的心理诱导因素,从而危及农村政治稳定。因之,必须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村政治生态系统的公信力,完善农村政治文明传播,遏制灰黑势力发展以干预农村消极舆情的发生和调控。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已达35万人,大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出身于少数民族地区,却在汉族聚居地进行大学深造。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背景,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对民族认同的问题上出现诸多分歧,建立正确的自我认同、民族认同、社会认同意识,协调好自身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间的差异,是少数民族大学生融入主流社会的基础,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实现自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H省30个样本社区的调查发现,由于脱离了地区实际,一些地方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加剧了基层政府的债务风险,缺乏农民的有效参与导致农民不满情绪,甚至助推"三无"农民的产生,影响了农民的生存与发展。对此,应从土地利益源头斩断地方政府强制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化建设的不当激励;及时调整不切实际的新型农村社区;确立农民自愿、资金充裕、产业支撑等基本建设前提;鼓励但不强制农地规模化流转,并促进欠发达农村的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与小城镇建设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政治话语,"塔西佗陷阱"的提出有其内在逻辑和现实背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前提就是政府公信力存在着大量不和谐因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民众对政府的认同。在梳理"塔西佗陷阱"这一概念如何进入政治话语体系的基础上,对跨越这一陷阱的诸多要素进行了SWOT分析。强化以民生建设为重点的社会治理、增强社会治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重建网络信任以及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跨越"塔西佗陷阱",塑造新时代政治认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习惯法在民族地区的形成和存在具有历史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发挥着维系社会秩序、培养社会角色、调解社会矛盾、传递民族文化等重要作用。习惯法的"情理"、"服从"原则对外生制度移植创设了适宜的土壤和条件,但是习惯法对外生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等的排斥与对峙妨碍了制度移植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民族和民族主义始终是建构现代国家必须面对的政治问题。民族与民族主义像是双刃剑,既是一种有效的政治动员工具,同时也蕴含着政治分裂的因子。近代以来,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深嵌于构建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并将继续深刻影响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各方面。在构建现代中国的进程中,民族与民族主义既是整合的动员力量,也是需要审慎面对的冲突之源。本文将以新疆为案例从"权力集中"和"权力渗透"两个面向展现1949年至1966年中国整合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故事,回顾具有社会革命经验的政权通过民族—阶级组合策略整合境内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过程,讨论整合策略的结构特征。本文还试图揭示在社会主义运动背景下的现代国家构建中处理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政治逻辑,并尝试探讨其历史合理性和调整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政治文明进程,对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意义深远,本文归纳出农民政治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民政治参与的经济基础;加强政治参与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和认识水平;创新农村政治文化,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发展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完善参与机制,促进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五个方面探讨增强农村政治参与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农民减负增收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能否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减负是增收的基本保障。农民沉重的不合理负担主要来自于不规范的政府行为。政府减负才能保证农民不合理负担的减轻。减轻农民负担要求进一步推进农村地方及基层管理体制的改革,剪除政府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和经济指标,加大对农村财政支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使得农民得到一定的切实利益。  相似文献   

20.
蒙元时期,中央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和提高包括维吾尔族的西域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认同,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西域各族人民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和交流。蒙元时期维吾尔族的国家认同主要表现在归属中央政权、支持和拥护元朝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贡献。他们国家认同具有政治性、自愿性和全民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