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企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多次变革,1972年制定了8项指标,1983年制定了16项经济效益指标.1992年又制定了6项工业经济评价考核指标.一直以来,我国采用的是三大板块、"三大块"经济新区以及八大区域等的传统划分方法.本文运用我国现行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元统计学中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搜集整理我国31个省份单元1999年至2003年的各省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作为研究样本,对我国工业经济效益运行现状进行评价.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实行分类指导,建立新型的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迫切要求重新建立工业企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绵阳是建设之中的中国西部科技城,研究绵阳工业经济发展有益于科技城建设。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绵阳1999—2003年的30个工业行业的经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效果指数为1.3019,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为主的工业结构特征突出,区域工业结构效果较为显著,增长效果指数为0.8288,区域工业经济的整体增长效果不理想,竞争力指数为0.6366,区域工业经济缺乏竞争优势。支柱工业的技术非前沿性、企业之间缺乏协作、片面追求工业结构多样化、大企业的产品结构多样化滞后和出口依存度较低是影响绵阳工业经济发展主要因素。最后讨论了绵阳科技城工业经济规模扩张和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汪海波,男,安徽人。1953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毕业,1956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管理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经济年鉴》总编辑,《经济管理》杂志主编。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初探》、《中国工业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积累和消费问题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经济效益研究》、《工业经济效益问题探索》、《中国工业经济效益问题研究》。曾多次到美、日、法、德、瑞士、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考察。  相似文献   

4.
占华  于津平 《当代经济科学》2015,37(1):39-46,125,126
本文基于2003-2011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省际以及三大经济圈内贸易对工业废水、工业SO2、工业烟(粉)尘等三类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并检验了现阶段中国是否存在库兹涅茨假说、污染避风港效应及要素禀赋效应等。结果显示:中国省际及三大经济圈内贸易开放度的提高有助于中国环境质量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各省通过经济合作的加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自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引入交叉项进一步发现贸易对环境分别存在负收入效应及正结构效应。同时,中国的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污染避风港效应与要素禀赋效应则随污染物指标选取、分析区域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论文基于长江经济带战略视角研究江苏省工业碳排放问题,以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运用IPCC清单法测算了2000—2015年江苏省工业碳排放量,并构建了基于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的碳排放恒等式,结合LMDI分解法,对2000—2015年江苏省碳排放的工业层面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江苏省工业碳排放总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增速减缓,单位能耗下降速度快于人均碳排放上升速度;经济规模是工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动力;能源强度是有效抑制碳排放的关键因素;经济结构效应对于工业碳排放增长的贡献率由正到负;能源结构因素对于工业碳排放贡献率微弱,碳减排潜力有待发挥。结合以上结论提出以"区域协同、东西互补、绿色发展"为核心的工业生态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286个地市级2007-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分析转型期工业用地对工业经济的作用.研究发现:转型期工业用地对工业经济产生负面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也显著为负;区域分析表明工业用地对工业经济的负效应主要体现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以地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拉动工业经济增长,证明降低工业用地供应比重的策略是正确的;工业资本和工业劳动力对工业经济促进作用显著,但企业科技水平不高制约了资本利用率和工业利润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4—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构建空间自回归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在考虑到中国各省份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后,就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资源诅咒"效应在中国区域层面确实存在。分别以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与采矿业销售产值占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衡量的矿产资源开发并没有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反而会阻碍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经济管理》2021,(6):F0003-F000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年。我国区域发展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各地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了深入研讨新时代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南京审计大学初定于2021年10月30-31日在江苏省南京市共同主办2021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本届年会由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承办,并拟邀请中国工业经济、ChinaEconomist、区域经济评论、经济学家等杂志社协办。  相似文献   

9.
王自力  谢卓廷 《经济地理》2020,40(6):69-76,86
以政府主导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机制作为研究内容,采用2000—2016年中国277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政府主导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能够促进周边城市的经济增长,对工业水平中等的周边城市的经济增长效果最大,工业水平较高的周边城市效果次之,工业水平较低的周边城市效果最低。②政府主导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促使周边城市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和提高第二产业就业比来增强其城市竞争力。③政府主导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不同工业水平周边城市的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和劳动力流动的作用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针对环保投资与城镇化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三项环保投资在全国层面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层面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明显,但是对东部地区无显著影响;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对各区域城镇化水平均呈现负的影响作用;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对于全国层面、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全国的城镇化水平影响为正,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影响均为负。  相似文献   

11.
黄雅雯  龚唯平 《经济前沿》2012,3(6):110-118
工业企业对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效益不仅关系工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因素之一。本文以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为例,运用2000年至2010年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得分绘制折线图,考察21世纪以来广东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变动的趋势及其波动原因,并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工业企业对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效益不仅关系工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为例,运用2000年至2010年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因子得分绘制折线图,考察21世纪以来广东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变动的趋势及其波动原因,并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关数据,本文计算了1995~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离岸工业外包水平和服务业投入的变化,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工业离岸工业外包程度呈上升趋势,资本、技术行密集型行业离岸工业外包程度较高,资源密集型和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行业中服务业投入较多;实证研究表明,服务业整体投入和商业服务投入对工业离岸工业外包的影响为负;金融服务投入对工业离岸工业外包的影响为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及低技术产业组中服务业投入对工业离岸工业外包水平的影响为负,中高技术产业组中服务业投入对工业行业离岸工业外包的影响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工业效率的提升对增长极形成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选用了城市区域贡献率水平、城市区域增长率水平和城市区域发展水平三个判定条件,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对2001—2018年中国200个地级市,是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极进行了筛选和识别。本文实证检验了工业效率提升对增长极形成的作用机制,发现工业效率的提升能够显著推动增长极形成,其作用的过程机理是工业效率的提升一方面直接推动增长极形成,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间接地推动增长极的形成。同时发现,道路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是通过促进工业效率提升,间接影响增长极的形成。人口规模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对增长极的形成也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1992年以来的经济增长令世人瞩目,特别是在2002年-2007年间GDP年均增长率超过了10%,这是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其增长的内涵有别干前期的经济增长。为了区别2002年以前的增长时期,本文引入了时间维度的虚拟变量,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2年-2007年的数据来检验经济增长、FDI和环境的关系,特别是2002年~2007年FDI与环境指标的关系。通过对经济增长中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进行区分,分析FDI到底是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减少了污染,还是产生了所谓的“污染天堂”,本文最后得出结论,FDI对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固体烟尘和工业废水三个环境指标有负的影响,FDI越大,环境污染的程度越低,FDI对环境有利的作用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工业经济效益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工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差。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西部大开发中的10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实证分析中,通过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结果与实际情况结合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了上述各省、市、自治区的工业经济效益,对其工业发展方向及发展政策的制定提出了建议。结果证明因子分析在经济研究领域问题分析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95—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的HS92六位编码数据,采用H-K测度方法测度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二元边际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的出口增长由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共同拉动,但集约边际起主要的贡献作用,其贡献率在2003年以后到达70%以上。经济规模对集约边际有显著的正影响,农业附加值占GDP的比重、贸易成本、经济危机对集约边际有显著的负影响。农业附加值占GDP的比重、与中国签订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定对扩展边际有显著的正影响,贸易成本、人均GDP年增长率对扩展边际有显著的负影响。经济危机对集约边际有显著的负影响,扩展边际具有"稳定器"作用,这为解释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脆弱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具有丰富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区分经济效益指标的实况性变动和非实况性变动在有关我国工业经济效益变动趋势的讨论中,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第一种认为,除了1949年至1957年建国初期8年的工业经济效益在波动中上升之外,此后的30多年,工业经济效益均是在波动中下降,特别是1978年后改革开放的10多年间,工业经济效益更是大幅度地持续下降。第二种观点则认为,说我国工业经济效益低下,主要是指我国工业经济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技术相对效率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陶长琪  齐亚伟 《经济地理》2011,31(5):730-735,711
引入TOPSIS思想,利用改进的DEA方法计算了1990—2008年中国30个省市的技术相对效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对中国技术相对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和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并与区域经济差异进行空间特征的匹配。结果表明:中国技术相对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技术效率差异呈现缩小的趋势,对地区经济趋同有促进作用;技术相对效率与经济发展呈现出二元空间负相关性,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技术效率的扩散能力和经济辐射范围有限,技术效率尚不能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源,经济发展也不是技术效率提升的唯一因素,通过技术扩散效应的充分发挥改善技术效率是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后,福建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壮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工业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作为福建支柱产业的电于、石油化工、机械、建材等产业部门,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都渐趋完善。工业规模经济效果是指影响工业生产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集中而形成规模及其彼此相互作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这是工业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必然过程和产物。工业向一个区域或城市集中布局,通过扩大工业自身的生产规模,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减少费用支出,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形成工业规模经济效益。一、规模经济与规模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