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倩 《证券导刊》2009,(3):27-28
中资银行股接连受到外资银行等海外机构投资者的减持,市场担忧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会进一步压低中资银行股的估值水平,继而引发对中国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走向更深的担忧。  相似文献   

2.
外资参股:催熟中资银行的“涉外婚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规范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沟的行为,优化中资金融机构资本结构,有效改变以往外资入股需要逐个请示上报的做法,提高政策透明度和行政效率,日前,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按照自愿和商业的原则,参与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组与改造。  相似文献   

3.
国有股减持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本构成入手 ,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中的法人治理结构所存在的问题 ,相应地提出了几种减持国有股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规避外资机构的减持风险,中资股有必要在今后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时设置保障性条款:第一,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时设计较高的门槛,以便对外资机构进行初筛和考察;第二,对外资机构过往的持股习惯进行分析研判,尽量选择价值性投资机构和战略性合作机构,另外要在学习同行先进经验的同时充分警惕同业竞争的风险;第三,在法律层面细化减持条件,除了比较常见的限售期,  相似文献   

5.
从中资银行来看,在国际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实施国际化经营,这就需要努力将银行办成有个性、有特色,有核心竞争力的跨国银行。  相似文献   

6.
“大小非”减持下市场估值体系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大小非"减持的背景下,分析了由于限售流通股的解禁造成的市场估值体系困惑和混乱,系统地总结和阐述了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市场估值体系以及他们的差异,提出新的市场估值体系的建立将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两者不同估值体系博弈的结果,同时新的估值体系的建立也标志着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7.
从股权分置改革到现在,我国证券市场在“阵痛”中迎来后股改时代,“大小非”的减持又是后股改时期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现在有部分规范性文件出台,但是违规减持行为层出不穷。制度缺陷显而易见。为了保证证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迎接全流通时期的到来.圆满完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改革.亟需完善“大小非”减持制度。  相似文献   

8.
但斌 《证券导刊》2008,(7):95-95
最近不断的有朋友来电话问有关"大小非"减持的问题,他们极其担心。我只能尝试着回答。据说2008年够资格减持的市值约2.7万亿、2009年约8万亿,而现在所有公募基金的规模加起来也就2.7万亿左右。如果有相当一部分"大小非"(限售非流通股)流通的话,那么市场将面临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9.
2007年中国的银行业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的银行业经历了太多太多变革。根据加入WTO的承诺,2007年中国的金融业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走进来,中资银行走出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选取2012―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董事、监事与高管减持交易行为为样本,依据陆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提供的实验平台,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陆港通能够有效抑制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机制分析发现,陆港通通过吸引更多分析师关注、提高内部控制质量和降低股价同步性,降低了高管减持的超额回报,从而抑制了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进一步分析发现,陆港通对高管机会主义减持的治理效应在公司前期盈余管理为负时更显著。本研究为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和类似陆港通交易机制的进一步推行提供了经验证据,为高管机会主义减持行为监管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张程  曾庆生  贺惠宇 《金融研究》2020,477(3):189-206
"事前披露"能否降低董监高交易的信息优势?中国证监会于2017年5月修订并实施的"减持新规"首次为上述命题的检验提供了独特的研究场景。通过"事件研究法",本文对"减持新规"颁布前后的董监高减持行为进行研究,考察事前披露减持计划是否会削弱董监高减持时的信息优势。实证结果表明,"减持新规"实施后董监高减持的短期超常回报显著低于"减持新规"实施前,这说明事前披露会抑制董监高交易的择时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信息质量较差、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成长性较高、减持规模较大时,事前披露对董监高减持获利能力的削弱作用更强;"减持新规"实施对董监高减持超常回报的削弱主要体现在交易日与减持计划披露日间隔短的减持样本中。本文不仅在实证层面上验证了"事前披露"可以降低董监高交易的信息优势,丰富了内部人交易研究文献,也为我国"减持新规"的实施效果提供了证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问题提出 “一股独大”一般指在上市公司股本结构中,某个股东能够绝对控制公司运作。这包括:占据51%以上的绝对控股份额;不占绝对控股地位,只是相对于其他股东股权比例高……  相似文献   

14.
杨瑞龙 《中国金融》2005,(24):71-71
前不久,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见《中国金融》第25期)专门撰文,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大型银行的公司治理以及如何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进行监督和考核”发表重要言论,文中特别指出,“公司治理的整个基础必须要强调先进的管理信息。”笔者认为,随着国有银行改造成规范的股份公司,通过让大银行“说真话”来保持信息的透明性与公开性,就成为完善银行治理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欧洲的私人银行,正努力挤上中国经济腾飞的列车。从外资私人银行纷纷抢滩中国,到中资银行近两年的频繁布局,私人银行在中国财富管理领域掀起新波澜。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刊载系列文章,向读者系统介绍、探讨国内外私人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正>随着2006年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包含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内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效率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而且还代表和反映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既是现  相似文献   

18.
市场化运作决定了每一家银行的产品、经营效益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度,同时在比较、竞争中寻找蓍自己的位置和发展空间。在决定银行经营成败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对人才的重视是市场竞争的客观结果和必然选择。一家银行要取得好的经营业绩,起决定作用的也是“人”这个因素。用好用活“人才”这着棋,是管理决策层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独立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外部机制,但考察独立审计治理功能影响公司真实经营业绩的文献还较少。从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治理效率与决策能力角度,提出了一个独立审计的公司外部治理功能影响公司真实经营业绩的理论框架。选取事务所规模、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变量,以我国2007年-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事务所规模及审计收费均与公司真实经营业绩正相关;审计意见对公司滞后一年的真实经营业绩没有影响,这可能与我国监管及诉讼制度不完善导致"非标"意见未给公司及其内部人带来显著成本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一直以来,国内银行界把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资银行作为改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经营效益的途径。截至2012年底,35家中资银行共引进41家外资机构参股,参股总额超过了360亿美元。引进外资参股是否真的能对提高我国银行治理水平发挥作用?如果能,又该怎样将外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拿来为我所用?兴业银行从一家地方性银行起步,逐步发展为一家公众上市银行。2003年12月17日,兴业银行同时与恒生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和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公司(GIC)三家境外机构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创下当时国内商业银行一次性引入外资股东家数最多、入股比例最高(外资参股比例达24.98%)、PB值定价最高的引资纪录。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