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很高,我国政府仍声明继续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一正确的政策。但应看到我国的固定汇率制已暴露出许多弊端。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缺陷,僵化的汇率制度制约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在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应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浮动汇率制,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结售汇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次汇率改革并不是简单的人民币升值,而是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及汇率水平同时改善的整体改革。其实质就在于以制度安排来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生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真正体现汇率作为经济杠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做出重大改革人民币升值2%以来,市场的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汇率的各方面影响因素,预测在我国现行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将稳中有升,上涨预期约在7.75元兑1美元附近。  相似文献   

4.
随着北京时间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消息的发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是怎样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呢?在我国一向实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资本市场又应如何面对这场汇率变革?这正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人民币汇率趋势与我国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成为国内外金融界关注的焦点。由于短期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趋势和人民币汇率长期的贬值趋势,构成了目前汇率趋势进退维谷的两难。我国目前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这种汇率制度已经暴露出许多问题。从当前我国汇率制度及其缺陷入手,结合国际上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我国汇率制度现阶段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6.
近期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调整的重点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坚 《南方金融》2005,(8):11-13
近来,我国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调整引起各方瞩目。本文对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调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本次汇率调整的重点,并分析了本次汇率制度调整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认为本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将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升值压力下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斌 《武汉金融》2003,(11):17-18
自1994年以来,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央行根据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上的外汇买卖行情,主要盯住美元来确定人民币汇率并对汇率波动进行管理。实质上,我国实行的是“管理着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长期围绕1美元兑8.28元人民币窄幅波动。近期日、美等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加了强大的升值压力,我国应如何应对?短期内人民币应否升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应如何完善?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问题。他指出: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的挑战入手,通过对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央银行的干预机制,减少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频率,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培育健全的外汇市场,逐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陆文磊 《新金融》2004,(9):32-36
本探讨了目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的汇率预期问题。通过理论模型,本证明了在简单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汇率预期所具有的特点,以及汇率预期和利率因素对微观经济主体贷币选择的影响;而实证结果验证了人民币与美元的名义利率差以及与预期有关的信息变量的变化,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汇率预期及货币选择具有显影响。本的结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条件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以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放宽为前提;另一方面,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应当选择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我国的贸易收支顺差减少以及国外直接投资流入速度放慢的时候启动,这将为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财经速览     
我国开始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自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2.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郭柱  何顺强 《南方金融》2004,(5):18-19,55
由于以强制结汇制度和结售汇周转头寸比例管理为基础的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生缺陷,我国的外汇市场并没有体现真实的供求关系.造成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的被动,并产生了扭曲的价格现象。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需向目标区汇率制度转变,并最终实现自由浮动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直接过渡到未来的"自由浮动汇率制度"是不可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是实行真正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增加弹性和灵活性。本文通过回顾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过程,分析了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缺陷,最后指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探索路径:从短期来看,根据"三元悖论"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是维持汇率的稳定;从中长期来看,汇率目标区更适合。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帆 《中国金融》1994,(3):20-21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过程杨帆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三个时期。作为出口补贴的牌价汇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实行计划单一汇率,1美元兑换1.7元人民币。市场经济下的自由汇率或管理浮动汇率,是本国货币的外汇价格,是外汇市场上本币和外币供求关系的产...  相似文献   

15.
钟伟 《中国金融》2005,(15):24-25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从7月21日19时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对于这次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国际社会和国内各方给予了积极的正面评价,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迈入了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人民币是否升值也引起了各种猜测。去年10月召开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又掀起了对人民币汇率的新一轮讨论,刚刚实施的加息政策也进一步加大了人们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本文认为,人民币汇率不仅仅是汇率水平问题.最根本的是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目前要按照市场化原则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更富弹性的汇率制度。适当扩大汇率浮动空间。  相似文献   

17.
浅析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日益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演进趋势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走向,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走向.并结合我国实际阐释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及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试析人民币汇率改革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已成为国内外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热”词。特别是自2002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的不断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然而,国内外对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问题也存在着许多疑问或不理解,甚至也存在着一些误解。例如,中国究竟应当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如何确定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如何操作等等。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前进 《新金融》2010,(10):10-15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首先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和人民币有效汇率形成机制,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完善;其次分析了人民币汇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关系;最后指出人民币市场化改革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人民币汇率逐步增加弹性,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梳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程和目前主要特点,指出目前我国汇率形成机制至少要重点考虑制度本身的继续优化、适时合理地把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纳入其中、注重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单边预期的引导与管理,并就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