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时期背景下,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共同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产生冲击,劳动力市场结构动态调整加快,并呈现出复杂演变的态势,传统的认知框架已经不能再解释劳动力市场的一系列变化,需要拓展新的研究框架。文章通过梳理新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驱动因素、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具体表现的相关文献,形成既有文献研究的理论脉络,用以解释新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动态演变趋势,并通过对既有研究成效和不足的总结,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劳动经济学前沿领域的重要命题,各国劳动力市场上广泛存在的失业、贫困、歧视、同工不同酬等社会经济现象都使对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主要概括、归纳和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并简要评价其对研究我国反福利依赖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是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条件的产物,因而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马克思从生产关系和供给角度对资本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深刻分析,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但却无法全面说明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成因和特征。本文根据社会主义现实情况,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供给和需求诸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条件,指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劳动力商品化,是通过市场中介更合理地实现了劳动者的利益,使劳动者当家做主的权益在不同层次得到更充分的实现,反映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两难局面由多面因素造成,微笑曲线理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筛选理论、职业搜寻失业论、经济结构变动形成的失业理论、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内部人—外部人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这一两难局面的成因。要解决这一两难问题,应该优化产业结构,适当缩小本科招生规模,净化劳动力市场,充分发展服务业。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法国调节学派、旧制度经济学派、比较制度分析学派、资本主义多样性学派开始致力于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这些学派通过对资本主义类型的划分及对各种类型资本主义效率的比较,发现美国型资本主义既不是最有效率的也不是普遍适用的,从而否定了由新古典经济学派提出的"世界向美国型资本主义收敛"的假说。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作为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规律进一步探索的一般理论,被看做是马克思对19世纪中期以前、以英国为代表的自由资本主义研究的延续和补充,同时被看做是批判新古典经济学和新自由主义最有力的理论工具之一。本文的目的在于对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理论意义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制度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元春 《经济论坛》2008,(8):124-126
劳动力市场分割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劳动力市场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分割劳动力市场理论强调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属性、强调制度和社会性因素对劳动报酬和就业的重要影响,认为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形成经济不平等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和分析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句话是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我们可以将马克思这一经典表述解读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形成的生产力基础的生产组织或劳动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将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研究,发现了这种经济形态的特殊运动规律。这就是说,《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资本论》的宏大的理论体系的展开过程中,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个根本的方法论原则,具体化为经济学分析的一系列规范:(1)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社会经济制度变迁;(2)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确定整个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3)在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人的经济行为;(4)依据经济关系来理解政治和法律的制度以及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8.
<正> 工资制度是发端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基本的劳动报酬制度.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演变,在这些国家中,企业的工资制度也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首先,在西方经济学工资理论的演变中,有几点变化是很清楚的.(1)早期的工资理论强调工资决定中供给和需求的自然法则.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劳动力市场与别的商品市场一样,都是受"看不见的手"支配,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是工资决定的主要因素.然而,以后的工资理论则注重研究劳动市场和劳动力的特殊性质.这些理论认  相似文献   

9.
自边际效用学派建立西方经济学新古典主流范式以来,总要遇到在这个主流范式限定的经济学范围内无法解释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目前,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仍然只用市场交易定义资本主义经济,用主观价值论和理性经济人假说回避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对流通过程和交换关系的决定作用,这也就阻碍了它们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关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凯恩斯学派在宏观经济层面打破了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些假设,提出了一些有助于在短期内缓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对策。但当它提出的对策遭遇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等问题的长期困扰以后,它的理论像反凯恩斯学派或称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各种理论一样走进了死胡同,因为它也像它的那些论辩对手一样,回避了对如何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译文选自科茨1987年发表在《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上的《长波和积累的社会结构:一个评论与再解释》,该文于1994年收入科茨、麦克唐纳、里奇共同主编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增长和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论文集。科茨在1994年的论文集中,对1987年原文进行了题目改动和部分删减。变化如下: (1)把文章题目改为《解释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 (2)删减了“资本积累的相关理论”这一部分内容;(3)1987年科茨一贯用的是“长波”概念,而1994年论文集中,科茨引入了“长期波动”概念。对此,科茨作了简要说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早期表达,采用了“长波”概念,是指与康德拉季耶夫和熊彼特著作相联系的50年长周期;而后,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的支持者们转而使用“长期波动” 概念,目的是要表达长期快速增长和长期停滞的交替,而不是要表达某种周期性的、规则性模式。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具有三个重要理论价值。首先,SSA 学派有助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走向“具体化”。SSA 学派构筑了一个“中间层次”的分析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 原理,具体化为“积累过程—积累的社会结构”。其次,SSA 学派揭示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SSA 学派用“积累的社会结构” 来解释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长期经济波动,认为SSA 的建立与崩溃是资本主义经济繁荣与停滞更替的根本原因。例如,科茨将1982年以后至今的SSA 定义为“新自由主义SSA”, 并认为这是2008 年资本主义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源。最后,SSA 学派的经济思想和分析方法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转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攻坚期。运用SSA 方法,研究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所需要的制度结构和制度条件,有助于更好把握和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助力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论“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方式"一词在马克思经济学著作中的基本用法有两种:第一,指社会生产的类型或型式,第二,指社会生产的劳动方式。在讨论《资本论》研究对象时对"生产方式"一词的理解争论极大。根据马克思"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的一贯分析原理并结合《资本论》第一卷的实际内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似应理解为"资本主义劳动方式"。"劳动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中介体。特定的劳动方式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同时受到特定生产关系的制约,具有显著的社会历史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研究对象中首先强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意味着他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时将直接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的考察放在了基础位置,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置于首位。我们应以《资本论》为范例,把劳动过程和劳动方式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2.
Bulte and van Soest [Bulte, E., van Soest, D. 1999. A note on soil depth, failing markets and agricultural pricing.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58, 245-254.] argue that higher agricultural output prices result in greater soil conservation when labor markets function well but have ambiguous effects when labor markets are absent. The latter result is not attributable to labor market failure but rather occurs whenever labor supply is less than perfectly elastic. Consistent with the more general model presented her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 number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suggests that well-functioning labor markets are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s in investment in soils.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提出了"否定的否定"和"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问题。这是从三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相继否定的角度讲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重建被资本主义否定了的劳动者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是重建什么封建社会末期的劳动者的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马克思主义考察和研究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更替,主要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更替着眼的,并不需要专门考察"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的变革问题。将重建个人所有制解读为重建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没有什么理论和实际意义。对王成稼研究员的有关解读及其对不同观点的评析和批评提出了一些异议。  相似文献   

14.
David Gordon, a pioneer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an activist of the U.S. left, died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on March 16, 1996, at th age of fifty-one. At the time of his death he was Professor of Economics at 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Analysis in New York. As economists we will remember best his historically and institutionally based contribution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poverty and segmented labor markets and to our analysis of long-run capitalist development. As friends and political associates we will remember his indefatigable commitment to reshaping the economic thinking of the democratic left in an era in which many progressives despaired at the unraveling of the leftKeyneslan policy paradigm and the rise of right-wing dogma.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理论自创立以来,一直都未能摆脱新古典思想的束缚,从而降低了它的解释力。本文将古典经济学关于分工与协作的思想应用于对企业的解释,并得出以下结论:分工不仅要受到市场容量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还要受市场不确定性的限制,企业内分工协作与市场分工协作的差异才是企业利润的真正来源。企业的性质可以概括为:企业是追求分工经济与协作经济的要素所有者结合的产物。降低交易成本是企业出现后的结果,而不是企业出现的原因;当在企业内组织生产的边际利润等于在市场内组织生产的边际利润时,企业便会停止扩张。  相似文献   

16.
Taking the final stage of the existing socialist economy as the labormanaged econom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odel of East-West trade between a capitalist economy and a labor-managed economy, both of which face asymmetric technological uncertainty. The model reflects the facts that the securities markets for firms' ownership shares exist only in the capitalist economy and that the firm's objective function in the capitalist economy is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labor-managed economy. It also considers the existence of international forward markets for commodities as international risk-sharing arrangements. Thus, the paper shows that all the basic theorems in traditional trade theory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Heckscher-Ohlin, Stolper-Samuelson and Rybczynski) carry over to the uncertain environments characteriz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economies.This is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paper, the first draft of which was presented at the 1987 annual meeting of the Japanese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 earlier version has recently appeared in my book,Competition, Monopoly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Under Uncertainty (written in Japanese, Tokyo: Asian Economic New Press 1989). I wish to thank professors H. E. Leland, S. Fujino, H. Eguchi, M. Ohyama, K. Otaka, M. Ogawa, T. Ohsawa, K. Fukao, M. Nishijima and two anonymous referees for their helpful comments. Any remaining errors, however, are my responsibility.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aims to offer a reply to Steedman’s critique of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Although this critique having been there for about three decades, the anti-critiques from Marxists are up to date flawed with fatal limitation, losing sight of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labor theory of value, i.e., without taking it as a theoretical tool of understanding the uncertainty rooted in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ontroversy initiated by Steedman. Part 2 discusses Marx’s dual theory of market value and Rubin’s interpretation. Our view is that, if Rubin’s interpretation is accepted, a refutation of Steedman’s critique towards Marx will be impossible. Part 3 of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ossible reconstruction of market value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ynamics in the pivoting of market value. We conclud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ndard condition of production and value is not, as argued by Steedman, of deterministic and one-directional character. For Marx, labor theory of value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uncertain relation between the means and the end, the condition and the result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Meanwhile, another reply is attempted towards the negative comment on labor theory of value made by contemporary evolutionary economist such as Hodgson. In our view, Marx’s labor theory of value is not irrelevant as claimed by Hodgson to the main topics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such as variety and “natural selection.” It is through labor theory of value that Marx explains the co-evolution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  相似文献   

18.
Gärtner  M. 《Empirical Economics》1983,8(3-4):229-245
Empirical Economics -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strikes and wage increases in aggregate labor markets. Attention is drawn to the fact that pertinent empir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9.
20.
社会财富及其源泉--使用价值形成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诗白 《经济学家》2003,23(1):4-11
在现代发达市场经济和高技术的生产过程中,呈现出生产要素的多维化:除了劳动力、工具力,对象力,科学力而外,管理力,环境力等成为生产过程的有效因素,并且对产品使用价值和社会形成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表现出生产方式进步中社会财富新泉源到开发和富源的多样化。主要依托科学力(知识力)创造财富是人类进行财富创新的最高形式,也是财富创造效率最高的方式,在使用价值形成中非劳动要素作用和贡献的增大和活劳动的作用,功能的减缩,并不意味着劳动创造价值命题的失效,劳动是财富生产的原动力,是要素力的启动力,是多要素有机结合的粘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