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国制度变迁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变迁理论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热点的背景是,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尽管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还是体制的转轨过程(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而体制转轨属制度变迁范畴。具体地说,一方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迫切需要一种解释力强,而又切合中国制度特点的现代经济学的指导;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学正面临着范式危机,此时,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便“乘虚而入”。中国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制度变迁理论以改革方式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方法论,有观点认为它以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范式为基点。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笔者认为它属于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修正的经济人假设;二、非零交易成本假设;三、新古典经济学分析工具的继承。  相似文献   

3.
孙凤仪 《财经科学》2006,(12):59-64
作为制度经济学的两种范式,新制度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学的意识形态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功能、意识形态的根源与变迁、意识形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整体来看,马克思的分析框架迄今仍是最有说服力的.这些分歧的根源是方法论: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制度个体主义和建构理性主义,马克思的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是制度整体主义与制度个体主义的统一、演进理性主义与建构理性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学理论的演化过程中,制度主义分析范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范式,为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分别经历了古典政治、马克思、结构主义、新古典政治、激进主义等几个阶段。不同发展时期下所形成的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也各有不同,现本文就主要对这几个发展阶段下的制度主义分析范式进行分析阐述,并进行一定比较,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士了解经济发展理论体系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夏春玉  丁涛 《当代经济科学》2013,(1):103-109,128
本文探讨了经济学在营销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早期的营销学是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出现的,并形成了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在制度经济学的影响下形成的宏观视角的营销研究,另一个是在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影响下形成的营销管理研究.两种经济学范式的根本对立决定了两个营销学范式的最终分离.在制度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主流的时代,宏观视角的营销研究代表着营销学的主流;在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主流的年代,微观视角的营销管理则代表着营销学的主流.未来制度经济学的复兴可能为宏观营销的发展带来机遇.  相似文献   

6.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为什么是适用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在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纲领进行简要概括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理论范式固有的局限性即其只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的微观制度分析,而不适于研究宏观视野的制度变迁历史过程。文章还讨论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范式适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1.在市场经济的限度之内,“个人理性主义”的假设前提有暂时的合理性;2.边际分析方法适于渐进式改革的特征;3.中国经济改革的后发性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科斯定理、代理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对会计信息披露、激励制度设计和会计准则发展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剖析,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会计理论给予全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转型经济学研究的主题、范式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是整体意艾上制度系统的结构和性质的改变.这一过程就构成了转型经济学研究的主题.它区别于对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研究.目前这一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新古典自由主义、新凯恩斯主叉、演化经济学和制度变迁理论等都在这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这些理论都有着自己的适用范围,在转型经济领域的应用都有着明显的缺陷,更不能独自成为转型经济学最恰当的研究范式.在各个理论范式碰撞与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转型经济理论研究范式的创新,是转型经济学进一步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论制度变迁理论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两大范式一经形成,再没有随时代变化而进行过整体理论范式的变迁,两大范式均受到了理论与现实的冲击.在两大经济理论体系对立的背后,其逻辑前提、基本假定、核心概念以及研究方法等基本构成要素均存在着相通之处,进而存在着范式耦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Synopsis  Radical alternatives, in terms of our ideas about science in society, about economics, ideology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should be included among possibilities considered within the scope of a pluralistic philosophy. While all these aspects of our mental maps are interrelated and important, economics plays a key role in attempts to get closer to a sustainable society. Mainstream neoclassical economics is not enough. The tendency to exclusively rely on this particular theory is considered part of the problems faced. A ‘sustainability economics’ more in line with dominant ideas of democracy is proposed, emphasizing the ethic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Reference is made to institutional theory but the principles and concepts suggested are in many ways similar to other kinds of heterodox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s in other social sciences. Neoclassical economics is used as a point of reference in pointing to alternative ideas about human beings, organizations, markets, decision- making, efficiency, rationality, progress in societ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processes. Predilection for such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 framework (or for neoclassical economics) is not exclusively a scientific choice but as much a matter of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preferences. One paradigm may be dominant at a time, but because of the ideological specificity of each paradigm, competing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should be accepted and even encouraged in a democratic society.   相似文献   

12.
新制度经济学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引入了交易费用分析范式。运用价值现象学的方法可以对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新制度经济学由于忽视交易费用赖以存在的条件,所以在研究过程中经常会颠倒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与新制度经济学的社会心理基础有关。怨恨构造了现代社会的精神气质,新制度经济学与这种精神气质是一致的。新制度经济学对制度起源及变迁的关注都与怨恨所造成的价值假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制度变迁理论:评述与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广奇 《生产力研究》2005,(7):225-227,230,F0003
制度变迁理论不仅重视了制度因素在历史变迁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经济史研究以及制度经济学提升到主流经济学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素养和借鉴意义。本文对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评述,并分析了对当前中国改革实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is a necessary step in gaining deeper knowledge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over time, and it is one of the main challenges in the research agenda of institutionalism. Institutional change can be studied using a variety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 We study some of the main approaches to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original economic institutionalism and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First, after comparing the approaches of Émile Durkheim and Thorstein Veblen, we focus on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instrumental value theory and other original institutional traditions in the study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Second,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mproved on the weak points of rational choice institutionalism regarding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incorporated the “institutions-as-rules” approach (Douglass North) and the “institutions-as-equilibria” approach (Avner Greif, Masahiko Aoki). We analyze both approaches to institutional change. Furthermore, we present an updated nonintegral overview of approaches to institutional change, show several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original and new institutionalisms, and conclude that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different theorie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is relevant and beneficial.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学研究范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之前,与高度集权计划体制相适应,流行的是传统政治经济学研究范式;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与市场机制的引入,东欧经济学研究范式在我国产生广泛的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随着市场取向改革不断深化而在我国逐步流行。“中国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中国道路”的本质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无论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还是西方主流经济学都难以回答我们在这场前无古人的伟大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因此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我们应该认识到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当代化与中国化;第二,以全方位开放的学术态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构建;第三,倡导直面现实的研究方法;第四,推进研究方法的现代化;第五,充分认识到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16.
杨宏力 《经济学家》2008,30(1):25-31
演化经济学的兴起主要有三个原因: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危机;自然科学的发展;社会科学领域演化思想的积累与发展.演化经济学最近的前沿研究集中于进行演化建模,对复杂性进行测量,讨论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等几个方面.拓展对多时期动态过程的研究,将演化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博弈理论等进行创造性综合,更多关注学科语言的凝炼和理论建模工作是演化经济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边界问题上,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森和芮切特)、旧制度经济学家(霍奇森)以及经济思想史家(卢瑟福)不仅边界刻画依据不完全相同,而且他们对新制度经济学智力成果的描述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某种制度分析是否属于新制度经济学关键是看该理论是否假定环境存在着不确定性、人是否具有有限理性,是否明确地或隐含地以交易费用为正为前提。而新制度经济学的边界在旧制度经济学家和经济思想史家那里被进一步放宽。他们深入到本体论层面,认为某种制度分析只要坚持方法论个人主义,那么它就属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内容。而新制度经济学家的边界刻画更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新制度经济学的智力成果。  相似文献   

18.
国际形势的迅速变化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研究视野,但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和政治形势,单纯的经济学研究往往无法解释现实,经济学、政治学以及社会学等诸多学科间的分立与隔绝状态不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需要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打破经济学尤其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专业壁垒;第二,...  相似文献   

19.
试论凯恩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国旺 《现代财经》2006,26(12):9-14
随着主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流行,原创性的凯恩斯经济学实际上已经“夭折”了,它的革命思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阐发与传播。从范式角度比较和分析原创性凯恩斯经济学和三个凯恩斯经济学流派之间的本质关系后发现,后凯恩斯经济学对原创性凯恩斯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但是后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局限性说明,必须探索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一种制度的演化的经济学范式,从而推动凯恩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完善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田国强 《经济研究》2007,42(3):130-141
本文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两者的内在一致性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对和谐社会目标如何理解,并结合和谐社会的特征与内涵讨论了其与效率、公平和法治的关系。随后通过将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些深刻思想和理论结果,与中国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论证了和谐社会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的相容性。本文的基本结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应是一个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的制度变迁或体制创新的过程。由此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并讨论了经济学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