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绿色旅游的产生背景及其含义,并结合我国绿色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我国绿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亚力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1):294-297
旅游业对地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单纯从经济和环境的角度去评价一个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往往会忽略旅游业的其他重要影响,从而导致评估的偏差。且目前国内通常使用的评估方法多采用一维指标体系,并通过数学模型得出评估值,这样做的不足在于评估时缺少客观的参照体系,也不易明确指出本景区在可持续发展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引入旅游综合产出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根据一个景区的实际产出,对照需要产出和潜在产出进行分项评估和综合测评的景区可持续发展测评模式。 相似文献
3.
贫困型山地旅游区可持续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贫困型山地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其旅游开发现状不容乐观。作者在分析贫困型山地旅游区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可持续旅游开发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六个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开发模式:(1)旅游开发主导模式——政府主导;(2)旅游景区经营模式——企业化经营管理;(3)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以生态旅游为基础,开发系列旅游产品;(4)客源市场开发模式——改善交通可进入性,树立特色旅游形象;(5)增强竞争力模式——加强旅游合作,形成区域联动;(6)旅游扶贫模式——社区参与。 相似文献
4.
旅游价值链是以旅游经营商或旅游景区景点为核心企业的管理模式,其选择与优化以"顾客让渡价值"最大化为导向。与欧美相比,我国旅游价值链建设滞后,应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打破区域的行政性界限,强化旅游价值链核心企业的地位,建立价值链节点企业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对旅游价值链进行技术投资等。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最早出现在发达国家,也在发达国家得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对发达国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特点的总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态位理论是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在研究生态位概念范式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生态位的概念,分析了当前一些旅游不可持续发展现象,阐述了旅游生态位的原则和规律,提出了错位开发、生态位分离、引进外部生态单元、定向改变生态位、整合基础生态位等生态位策略,希望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旅游和环境管理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可持续旅游和环境管理的关系入手,回顾了国内外可持续旅游和环境管理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环境管理的基本特征,确立了以可持续旅游为目标的旅游目的地环境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内容,将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管理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不同阶段,使之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伴随旅游业的发展已迈入成熟调整时期,由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共同作用和影响下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利用趋势呈现出小幅震荡、利好消弭、补仓不济的特点,而学术界针对当前情势下的相关研究则因市场秩序的自我修正出现了短期混沌,故提出了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系统框架,通过"概念体系—理论体系—认识体系—实践体系"这一阶梯型研究脉络,勾勒出较为清晰的研究思路和高效的研究方法,以此为后期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泛珠江三角区域合作组织中,目前主要强调泛珠江旅游经济区的建设.本文认为在合作中不但要加强旅游经济合作,还要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开发的合作,并就泛珠江区旅游人力建设的具体措施进行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10.
彭建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199-202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地难以回避的巨大挑战,也是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旅游发展涉及相互博弈的旅游者、政府机构、社区居民、投资者以及规划者等多元利益主体。在对旅游研究现状和不足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环境三大系统的内在联系以及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多元利益主体伙伴关系构建在旅游可持续发展实践和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呼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导向需要从传统的资源环境文化旅游利益客体和单一社区利益主体转向不同背景条件下多元旅游利益主体伙伴关系构建的障碍、机制和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从投诉看我国旅游业服务质量提升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旅游业在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同时应清醒地看到,旅游业在其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服务质量问题,致使旅游投诉居高不下。因此,本文力图从质量管理的视角,探讨和解决旅游业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降低旅游投诉,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On the occasion of“World Water Day 2007”,“Water,the challenge of the century”was said by Jaques Diouf,director general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绿色营销观的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学清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6):97-98,103
农业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主要活动形式,因其"绿色文化"的内生性,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大众型旅游消费方式。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必须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思想,在适度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前提下,将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影响降到最低,从而实现农业和旅游业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模型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影响较大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本文阐述了两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是发展的内涵,还是对发展的研究方法,都受一定价值观念的指导。战后,发展观的演进经历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发展四个阶段,其演进的一条主线是将先前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所忽略的因素逐步地纳入经济分析的框架,更加重视经济发展分析中的规范性前提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使发展现更加彰显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现的演进说明,发展既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社会进步和人类美好生活的目标,发展的道德价值与效率原则共同构成了衡量发展质量的双重标准。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正在全国各地形成热潮,并已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动力。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旅游产品的体验性、旅游环境的和谐性、旅游经济的循环性、旅游开发的扶贫性,强调应通过维护乡土特色、优化旅游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全方位旅游扶贫等途径来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用SBM模型测算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旅游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特征,并分别构建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PVAR模型,研究文化氛围、人口素质和公共管理变量对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2001—2016年,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区域间不平衡问题加剧;东中部地区旅游生态效率负响应于文化氛围,而在西部地区为持续增强的正响应;人口素质对中西部旅游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弱于东部地区;各区域对公共管理变量的正响应具有不同程度的时滞性,西部地区见效最快。基于此,提出提升各区域旅游生态效率的建议,推动旅游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Nowadays,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very important forall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the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loss of the ecologicalbalance have become globe—wide issues.The contradic-tion made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the use ofresources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the major factor that confines the economic progressand endangers human’s life,and they have evoked highlyattention of the world.Tourism is an industry whi…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将旅游生态足迹引入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根据旅游交通、餐饮、住宿、购物、游览等旅游生态足迹子模型,详细计算与分析了南京市2010年的旅游生态足迹。结果表明:(1)南京市旅游生态足迹结构中,交通生态足迹最大,人均达到0.018 6hm2,旅游交通的生态消耗最大。(2)南京市旅游业目前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生态赤字为0.231 8hm2。(3)南京市单位旅游生态足迹产值很高,为每公顷8 621美元,其中旅游游览生态足迹的效益最高,娱乐次之,旅游交通生态足迹效益最低。(4)南京必须立即着手调整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大力推动低碳旅游发展,开发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提高旅游购物消费,在保证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同时保持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由于旅游活动直接触及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系统及文化遗存,可持续发展成为其必然的选择。旅行社作为旅游业中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业务整合、经营方式调整影响相关利益主体来推动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