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92010年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153家公司为样本,考察其IPO前后2年的经营业绩变化,发现深圳创业板存在显著的IPO效应,VC/PE背景、国有背景、两权分离度3个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创业板公司IPO后经营业绩的下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创业板上市公司在公开发行(IPO)前后普遍进行了盈余管理,借以高估企业赢利能力,提高股票发行价,这使得IPO后企业的经营业绩普遍出现大幅下滑。本文分析了就创业板上市规则及盈余管理的主要特点、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法,提出了降低创业板公司IPO盈余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曲铭 《国际市场》2009,(9):18-22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疲软,百货业首当其冲。2008年10月中旬以来,上海主要商圈的百货企业的销售状况不如往年,顾客消费额度明显下滑,相当一部分百货企业的销售业绩同比下降10%以上。消费者信心下降的势头在“十一”长假内已有所显现,虽然依托长假优势,业绩有所增长,但消费者的客单价出现明显下滑。节后的商场,生意比天气还凉得快。国庆黄金周期间,营业员忙得连喘气的工夫也没有,  相似文献   

4.
正我们目前已有2338家上市公司,其中上交所916家,深交所1422家,而据2012年2月证监会公布的12年IPO申报名单中,有近500家公司排队待审。面对日益增多的上市公司,其中不乏有黑马,但也有不少黑雷,那么广大普通投资者依靠什么来对上市公司的优劣进行判别,选中黑马,避开黑雷,我想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肯定是最重要的依据之  相似文献   

5.
鉴于我国IPO业绩变脸问题频发而治理对策缺失,本文首次从甄别、传导、治理层面考察了媒体监督在IPO业绩甄别中的角色及效果.本文研究发现,媒体仅止步于业绩甄别与信息传导之效,媒体负面报道预判了IPO公司业绩变脸,与IPO公司上市后业绩亏损和业绩下滑的概率正相关;媒体甄别IPO公司意愿存在阈值,只对业绩下滑严重的公司进行负面报道;媒体的IPO业绩甄别具有信息含量,将提高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概率及新股上市后破发速度.但是,媒体未打通中介机构监督机制的路径,即未能提升中介机构对IPO财务包装的监督之效,因而媒体未产生实质性的治理之效.  相似文献   

6.
沈瑞华 《现代商业》2012,(32):125-126
本文在一开始就对企业IPO前后经营业绩变动的相关理论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紧接着利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方法与指标对我国IPO企业前后业绩的变动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就此对于业绩变动的情况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证监会对创业板拟IPO企业连续性业绩增长要求其实本身就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因为任何一个产品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就像人有生老病死一样,经济也会经历“衰退-触底-复苏-旺盛”的阶段。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8,(1)
创业板市场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促进了部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创业板出现了公司IPO后业绩下滑的现象。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公司上市前的盈余管理、募集规模与资金使用不合理、监管体系不完善均是其发生的原因。为了缓解创业板IPO后业绩下滑的现象,本文建议应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创业板IPO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保荐机构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9.
2009年持续低迷的全球经济,使许多企业业绩下滑。在埃森哲日前发布的《2009年中国卓越绩效企业研究》中,被列入研究对象的国内206家上市公司2009年第一季度的平均收入下降了22.9%。危机之下,哪些企业能脱颖而出,成为萧条经济中逆势成长的亮点呢?  相似文献   

10.
在自主品牌车企中,不少人把长城称为“黑马”。理由很简单,在今年自主品牌普遍增幅放缓.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业绩下滑之际.长城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长城汽车今年前10个月同比增幅高达30%。  相似文献   

11.
李涛 《财经界(学术)》2013,(27):141-141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正式启动。自上市以来.上市公司的超募资金现象就愈发严重。据统计,自2009年6月以来,国内主板和中小板企业IPO企业平均超募比例分别为37.56%和90.08%.而创业板首发上市企业的平均超募比例更是达到了136.16%.这些上市公司首次发行从投资者手中多募集的上千亿元.迄今为止。还没有产生太大的效益:数据显示,从资本市场来的超募资金。80%中的它们。又以募集资金专户的名义,以及其他各种方式,最后又回到了银行。这导致出现了“一边是600多家企业排队IPO上市融资.一边却是上市企业大量的超募资金被闲置”乱象。  相似文献   

12.
王小明 《华商》2014,(10):66-67
近日洋快餐品牌麦当劳2014年一季度的业绩出炉,受低迷的美国市场影响,其一季度盈利同比下滑5%。而在其全球排名第二三的中国市场,麦当劳与竞争对手的落差或许更加明显,目前,麦当劳在全国26个省市的餐厅总数刚刚突破2000家,而其主要竞争对手肯德基,截至2013年底在华餐厅总数已超过4500家。  相似文献   

13.
我们目前已有2338家上市公司,其中上交所916家,深交所1422家,而据2012年2月证监会公布的12年IPO申报名单中,有近500家公司排队待审。面对日益增多的上市公司,其中不乏有黑马,但也有不少黑雷,那么广大普通投资者依靠什么来对上市公司的优劣进行判别,选中黑马,避开黑雷,  相似文献   

14.
2009年,中国零售在全球一枝独秀。而在国内,有些企业“由慢变快”加速发展,业绩逆势劲升,另一些企业则“由快变慢”每况愈下,业绩直线下滑。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企业即使进入了“慢车道与下坡路”,也不会一夜毙命,他们的命根是手中在握的现金流量。但如果情况继续恶化,未来三年我国零售则将出现“资金荒”。  相似文献   

15.
陈福 《新财富》2009,(8):161-168
企业业绩下滑时,诚信水平会如何变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察时点。2008年中小板公司的业绩波动影响了企业在一些诚信评价指标上的表现,如因非经营性资金往来、业绩预告的误差增大、募集资金安全隐患加大而失分较多,从而导致2009年四星级以上的高诚信等级企业占比为96.33%,略低于上年的96.53%。而除上市公司独立性、中小股东与独董作用仍待强化外,部分公司存在的上市后业绩大幅下滑、大小非股东减持亦成为考验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与社会责任感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在2013年中国零售效益下滑的总格局中,近年来一直高歌猛进的百货店业态颓势明显:已发布中期业绩报告的42家百货企业近半数出现净利润下降,平均跌幅为16%左右。其中,百盛集团、武汉中商、杭州解百净利跌幅分别为38%、26.44%和19.24%。若不是非主营业务多有贡献,百货板块净利润的跌幅会更大。  相似文献   

17.
《三联竞争力》2010,(9):44-44
曾经以专利许可费模式闻名,并成为中国企业A主创新楷模的朗科,在成功登陆创业板之后就恶疾缠身,“优盘”商标被撤销注册,和金士顿的专利授权合同终止,业绩下滑,股价大跌,传言涉嫌虚假出资被调查,以至于朗科科技的主要创始人、“U盘之父”都选择离开了朗科。  相似文献   

18.
王静琼 《大经贸》2007,(5):72-73
高调IPO平息争议,中信银行亮丽登场 作为继中国工商银行后第二家以“A+H”模式同步发行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中信银行IPO无疑是4月的全球财经盛宴。此次中信银行发行不超过23.02亿股A股,发行48.85亿股H股,两地IPO规模将达到约59亿美元,成为今年以来亚太区最大规模IPO。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IPO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德控股”登陆纽交所,为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IPO画上了一个令人关注的句号。2005年的中国企业海外IPO数量为70家,较2004年减少了约14%.但筹资金额约为212.3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了约90%。建行成功在香港IPO募集资金超过92亿美元(行使超额配售权后数额),成为香港证券市场有史以来单一IPO集资额的最高纪录,也是5年来全球最大的IPO项目。由于建设银行成功上市.使得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平均IPO数额大幅上升。自2003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IPO的融资额已连续三年远远超出境内IPO的融资额。2005年深沪两交易所发行15只新股共募资57亿元,约6.84亿美元,是1997年以来首发募资额最低的一年,比2004年减少了约35.86亿美元.而同期海外IPO的中国企业筹集资金比2004年增长了100.79亿美元。而且2005年海外新上市的公司数量是国内的4倍多.筹资额约是国内的31倍。2006年仍有相当多的中国企业选择到海外上市.因此总结和研究2005年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最多的香港、新加坡与美国三个资本市场的不同特色.并结合2005年三地新上市中国企业的统计数据对三个资本市场进行了比较。对拟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中芯国际”(0981.HK)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之后香港中资股IPO持续低迷了几个月,直到6月“平安保险”(2318.HK)“蒙牛乳业”(2319.HK)等7家发行总额近300亿港元的内地企业相继登陆香港,再度掀起中资股IPO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