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近几年,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以"221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以推广应用为目标,不断向农村基层延伸、向农业生产领域延伸、向农民生活延伸,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群体,信息化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全面推进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北京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以"221信息平台"建设为核心,以推广应用为目标,不断向农村基层延伸、向农业生产领域延伸、向农民生活延伸,不断扩大覆盖面和受益群体,信息化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全面推进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紧紧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机遇,把农业信息化列为全市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坚持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需求为导向,着力主攻电子服务、电子商务、电子农务、电子政务,推动互联网与农业服务、生产、流通、管理融合发展,农业信息化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成功创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市,引领和推进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果树防病虫害知识,天气变化,农村创业商机,农价指导,乡村诗歌……广东"新农通"农村信息化平台正在酝酿把一流的乡村资讯及时发送到全省各地的农企、农民手机上。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农业目前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时期,以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正逐步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管理模式等,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耕三分田"的信息闭塞的农业时代将终结,今后,即使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民,只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甘肃省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探索具有甘肃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在"12316"、农业信息工程、物联网和农业网站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做法(一)抓好"123166三农"服务热线,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  相似文献   

6.
2012年1O月13日至11月2日,农业部信息中心组团赴英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培训与考察,整理形成了“英国农业农村信息化考察学习报告》。报告深入分析了英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现状、特点及成效,并对我国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提出了建议。培训先后参加了英国国际农业科技中心、欧洲农业食品及环境信息科技联合会、英国国家衣业中央评鉴委员会、英国国家农民联合会、剑桥大学罗宾逊学院、ReaSecheatll衣学院、Sparsholt农学院等的授课培训和座谈交流,并对英格兰、成尔士等地区的5个现代化农场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培训学习和交流讨论,大家对英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我们将在近期为您陆续刊发此行的考察报告,与读者一起分享英国农业信息化带来的启示。中英两国在衣业、农村发展方面差距巨大,农业衣村信息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必须从国情和实际出发,在学习借鉴英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更好地促进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吉林省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农村繁荣稳定,在"四抓、四个着力破解"上狠下工夫,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以体系培育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手段完善为关键的吉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新路子,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  相似文献   

8.
农业信息化     
背景:近期,农业部为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提出相关意见。力争用五年时间,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融合、与农民生产生活融合更加深入,"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民获取信息能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冯瑞平 《山西农经》2023,(3):142-144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信息化生活方式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也促进农村农业服务提质增效,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发展较慢,现阶段农业预算与农村经济增长不相符。基于此,文章通过阐释农业投入品原理,探索和分析了我国农业投入品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具体政策,以丰富农民的农业知识和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为相关人员拓展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江苏农业信息化:现状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电子通信技术改造农业生产、管理、营销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的过程.从2004年开始,中共中央就农业农村问题连续发了四个"一号文件",其中都有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农村信息化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金山区农业农村和保险部门紧密协作,立足金山农业农村发展实际,通过产品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推出了40余个农业农村保险险种,有效应对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面临的一系列风险,助力了金山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模式路径。金山区农业保险的实践,突破了传统农业保险保农业的业务范围,拓展了农业保险的服务边界,由保农业风险向保“三农”风险延伸,由事后补偿向事前预防与正向激励转变,已成为产业发展、农民帮扶与农村治理的重要助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农业信息化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我国农村问题的重点 ,而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切实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成为农村工作的难点。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发展农业信息化将直接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本文从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入手 ,探讨发展农业信息化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以及提出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智慧农业"发展背景下,加速推进农业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既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文章从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增加农民经营收入等方面,概述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分析了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比如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不配套、信息化人才短缺等,提出了构建长效投入机制、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吸引高素质信息人才等针对性改进对策,为推进赤峰市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提供了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三农"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金山区作为上海市郊一个农业大区,近年来,坚持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本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5.
2016年由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牵头,中央农广校承担,整合现有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活动,让农民充分享受到"互联网+农业"的红利,充分发挥移动终端在发展农业生产、便利农村生活、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打造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新农具",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信息化进村入户给广大农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买家和卖家在信息平台上轻松对接,产品不愁销路,农民喜上眉梢。广东作为全国农业强省和农产品消费大省,省、市、县各级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形成多系统、宽领域的农业信息网站群,农业信息服务网络逐步向基层延伸。广东省涉农网站数量超过1500个,农业信息网覆盖了21个地市,并开通了广东农产品交易网、广东乡村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息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江西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扎稳打,取得诸多成效。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迅速铺开,信息服务站和网络平台建设得到有力推进,信息服务机构和队伍不断壮大,信息化技术在江西农村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喜人变化使农民得到巨大实惠。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快乡村经济发展步伐,应面向各地区农民开展教育培训。在网络信息时代,浙江省杭州市农业农村事务保障中心搭建信息化平台,以此满足当地农民信息化学习需求,真正提高农民群体综合素质,并深化农业现代化改革。本文首先对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进行介绍,然后探究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构建路径,希望能为其他地区农业农村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发展农村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村经济》2008,(1):49-49
近年来,美国农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已深入到农业经济的各个领域,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而且还改善了环境资源,丰富了农民的生活,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农业人口不到人口总数的2%,创造的产值却占美国GDP的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