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赵雪 《中外企业家》2013,(8S):79-80
煤炭上市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关系管理也日渐纳入我们的视野,投资者关系管理已成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保持良好沟通、保护投资者权益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机制。总体来看,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有助于提高公司价值、维护上市公司形象、搭建有利的融资渠道。但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煤炭上市公司也存在各种问题,亟待提高上市公司投资者管理部门的运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强化信息披露,从而促进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证监会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采取七大措施,继续推动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改革。这七大措施是关于解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所有者缺位”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股东行为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提名、选聘和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继续强化上市公司及其高管人员的诚信责任的问题;继续发展机构投资者,引入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推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问题;规范上市公司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问题等。这表明持续两年的股市下跌,已经使管理层更深刻的体会到,要提高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就必须着眼于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及机构投资者类型这三方面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机构投资者类型中证券、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负相关,券商、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孙祥斌 《企业经济》2003,(12):228-229
上市公司财务信用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对上市公司财务信用缺失的表现分析认为,上市公司市场行为的短期化、上市公司制度缺陷与管理缺陷、信用法制建设严重滞后于证券市场的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和规范化不够是造成上市公司财务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为此,必须加强诚信意识教育、建立财务信用管理体系、规范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以强化上市公司的财务信用,为证券市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论述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博弈分析,即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的“智猪博弈”以及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合作博弈。阐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非合作博弈的严重后果,机构投资者在促使上市公司实施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的作用,以及上市公司实施有效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后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投资者关系管理作用于机构股东积极监督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选择国阳新能作为案例分析对象,对其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及其对于机构股东积极监督的影响以及产生的价值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国阳新能基于价值创造动机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活动,不仅发挥了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融资平台的作用,而且为股东积极监督提供了良好渠道,通过目...  相似文献   

7.
史建梁 《会计之友》2008,(35):111-112
本文通过对机构投资者自身优势和上市公司治理薄弱环节的分析,总结了美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管理的经验。从而肯定了机构投资者作为股东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我国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的研究,着力从我国的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可能存在的问题做了细致分析,进一步从法规与制度建设以及机制完善与实践等方面提出了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有效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2007—2020年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违规可能性越低,且违规频率越少;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产品市场竞争存在互补效应,产品市场竞争强化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的违规倾向与违规频率的治理效应。研究结论为完善公司治理和解决上市公司违规问题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9-2011年披露的半年度证券投资基金为样本,将机构投资者分类为积极、消极和混合三类后,提取了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异质性变量。然后以2009-2011年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以及持股异质性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的积极持股行为与盈余管理负相关;而机构投资者的消极持股行为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2009—2014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会计稳健性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替代变量,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信息披露质量和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负相关;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交易型机构投资者和稳定型机构投资者;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相比,信息披露质量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在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完善信息披露和防范股价崩盘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投资者关系是指上市公司(包括拟上市公司)与公司的股权、债权投资人或潜在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在与投资者沟通过程中,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各类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涉及金融、财经、大众传播、市场营销等多方面。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投资者关系管理在我国还刚刚起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投资者关系管理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重视。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水平,实现公司价值增值,树立企业良好的市场信誉度和美誉度,最终实现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程书芹 《财会通讯》2008,(4):120-122
本文认为,由于上市公司和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存在委托代理问题,通过实施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可以减少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价值。而完善运行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市场上,注册会计师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架起了桥梁,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建立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诚信的基础上。所以,要建立资本市场的诚信机制,就必须从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诚信建设入手,从而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在资本市场上,注册会计师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架起了桥梁,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建立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诚信的基础上。所以,要建立资本市场的诚信机制,就必须从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诚信建设入手,从而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5.
孔小伟 《价值工程》2008,27(5):55-57
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内幕交易行为行为,从不同的角度可将其归结为不同的问题,如信息披露、诚信建设、形象管理及公司治理等。但是,如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的隐瞒欺诈行为则在于其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缺陷。投资者关系管理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行之有效,是提升上市公司价值的重要策略,这不仅表现在它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弥补,也在于对上市公司外在价值的彰显。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市场上,注册会计师为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架起了桥梁,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建立在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诚信的基础上.所以,要建立资本市场的诚信机制,就必须从会计师事务所和上市公司的诚信建设入手,从而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的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新事物,其在国外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目前,在我国推动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于我们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权益、规范和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我国现有情况下改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2010—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CEO权力强度、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内部业绩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强权CEO与机构投资者持股都能降低企业内部业绩风险,但两者交互作用下将滋生新的企业内部业绩风险,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民营上市公司的回归结果更显著。提出规范机构投资行为、加强企业风控意识等方面的建议,从而促使CEO与机构投资者形成合力,协同降低风险。  相似文献   

19.
投资者关系管理(IRM)是指运用财经传播和营销的原理,通过管理公司同财经界和其他各界进行信息沟通的内容和渠道,以实现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并如期获得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路演等方面。哈佛大学商学院的Healy选取97家上市公司,研究自愿性信  相似文献   

20.
姚远 《财会通讯》2010,(11):79-81
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和二阶段回归方法,从持股特征和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两个方面实证研究了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关系,分析了第一大机构投资者与其余机构投资者的不同作用。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第一大机构投资者和资产负债率相关性显著.其余机构投资者和资产负债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第一大机构投资者在选股时会更加谨慎,会把资本结构也作为参考指标,而其余机构投资者只是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规模;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时,第一大机构投资者会主动影响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而其余机构投资者则会选择搭第一大机构投资者的便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