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人民生活正在由温饱阶段向小康阶段转变。近年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不断减少,而人民生活水平又需要不断提高,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之路。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一些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的不仅表现为农业落后于工业,农村落后于城市,而且还呈现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趋势。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业组织结构,推进农业技术创新等,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4.
5.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其拓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其内涵的表述或理解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文章以时间为线索,对阐述农业现代化内涵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概括出五种代表性观点,即动态论、系统论、过程论、多维论及可持续发展论,并对以上观点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百年探索、理论内涵与未来进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良 《经济学家》2021,(12):117-124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成就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重要构成.本文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历程,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划分为军事化农业、集体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系统化农业四个阶段,从演进机理、理论特质和话语构建三个维度阐释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内涵,以此为脉络基点,文章以高质量发展为阶段研判、新发展理念为逻辑引领、新发展格局构建为根本遵循,从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构建现代农业经济系统、推动农业"三生融合"、打造粮食安全国际循环保障机制、建立现代农业共同富裕实现机制五个方面提出有利于递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未来进路,以期形成更高质量和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与农村现代化是我们在新时代统揽农村工作全局的纲,其核心是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工业化和农村的城镇化,这“三个化”也可以称之为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三大支柱。本文斌以作者及其同事们在农业与农村工作第一线的实践和于实践中引发的一些思考,就推进“三化”进而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一些制度与方法上的问题作些深入的探讨,期望能引起大家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一、关于农业产业化问题 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而且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从内部看,家庭联产承包制对农业生产力的释放作用已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政府在农业现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不仅是理论判断同时也是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实践的经验总结。中国政府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政府应在农业立法、资金投入和服务组织等方面加强其主导作用。同时,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农民以及政府与农业协作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二十一世纪,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需要切实贯彻执行国家土地有偿转让政策,以集体土地制度的稳定与市场化作为发展农业的基础;需要与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相适应,积极探索建立能达到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生产组织;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化经营组织,进行公司化运作,政府不再参与;应由国家负责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培养有文化、有专门技能的新一代农民。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鹤莹 《经济师》2004,(6):168-169
文章论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指出了实施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也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奋斗所创造出的新文明形态,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根本的不同,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阐释其丰富、全面、系统的理论内涵,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步骤、原则和方法进行过深邃的理论思考和睿智的科学论述,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方针,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3.
农业产业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诸多问题,农业产业化势在必行。为此,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发展,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组织,以改变目前远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统筹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统筹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三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完善,农业内部产业结构不断改进,这为今后统筹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异巨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渐扩大、农村发展投入比重不足等则制约着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农业的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发展战略却是历史的,可变支的。人类长期没有意识到工业文明与自然环境的矛盾的深刻性,却沉醉于高速增长的胜利喜悦中,把这种“高增长、高浪费、高污染”的发展战略视为当然的、不言而喻的和可持续的,是不思改弦更张,环境的全球恶化的事实和罗马俱乐部等学术团体的呐喊,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正处于矗性的大觉醒之中。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人类发展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会计通过的《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已成为全球的基本发展战略和行动指南,可持续发展观的出现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结果与创新。会计结束后,我国政府就在世界上率先推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将可持续确认为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这是顺就世界发展潮流,从我国实际出发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50余年间,中国农业经历了四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亿万贫苦农民获得了土地;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土地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变为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形成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农业现代化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般将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划分为北美、日本、欧洲、印度等几种主要模式,尤以北美模式和日本模式最为典型。由于人少地多,美国主要是通过农业机械化和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日本则与此相反,人多地少、资源贫乏,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大量投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通过简要比较美、日两国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而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农业现代化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一系列进化过程,也是我国现代农业与发达国家现代农业比较的结果,但其进化过程是核心。我认为,农业现代化的含义是指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指导下,一系列基要部门的“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最先发生于某一或几个基要部门的生产函数,然后再以一种支配的形态形成一种社会的生产函数而遍及于整个社会。某一或几个基要部门生产函数的变化引起并决定其它基要部门生产函数的变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三化"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发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立足于当前"三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今后面临的挑战,提出要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大农业农村投入,着力加强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快转变工业化发展方式和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三化"统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现代集约持续农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新时期特点基础上,阐述了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基本内涵,具体内容,重点发展领域和政策,策略,从而提出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