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除了偶尔为之的出击草原和经常性的修建长城,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一种“特殊国与国关系”,用来处理草原民族的入侵和骚扰,而且这种关系随着中原社会自身的繁荣稳定和夏夷力量强弱对比的转化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在中原民族比较强盛的时候一般采取朝贡的形式,即“四夷来朝”;而在实力相当的时候则常以和亲为手段,即被不少人所非议的女性外交;  相似文献   

2.
唐代回纥的政治经济及风俗习惯张转玲维吾尔族在《旧唐书》中称回纥,它是我国漠北草原①上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早在公元前三世纪时,就生活在漠北草原上的色银格河和鄂尔浑河流域一带。到了唐代由于它本身社会的发展,加上唐王朝所实行的“爱之如一”的民族政策,其历...  相似文献   

3.
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西游记》中女儿国所在地,而横穿巴音布鲁克草原的开都河,就是传说中的子母河。闻名中外的“天鹅湖”,就坐落在这片神秘的大草原上。这个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保护区,是当今世界上天鹅最多、最集中的繁殖区。这里不仅风景如画、女孩漂亮迷人,天鹅的有趣生活更是令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4.
加强草原“生植物资源管理,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履行国际公约、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要求,是医药、纺织、食品等重要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北地区在史前时期除原始沙漠外绝大部分地方曾是一派原始草原和森林风貌,直到周代,黄土高原上仍然草木茂盛。然而自秦汉至明清,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以致“山川顿失真面目”。造成这一局面有着自然原因,如气候的变化.东亚季风的影响和西北绝大部分属黄土高原且紧邻原始沙漠区等;也有人为原因,如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区的不断扩大,封建王朝大兴土木和不断毁林开荒等,而战争频繁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更严重。  相似文献   

6.
我国草原生态退化严重,草原生态的保护与草原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难题.大力发展草原生态经济是突破这一难题的必由之路.草原生态经济主要由畜牧业、草业和草药业构成.本文以内蒙古草原为例,分析了加快发展三项草原生态产业的对策和措施,以期对我国草原经济的发展与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在美丽的草原深处有一个黄羊王国,这个王国拥有一片草原上最好的草场,这片草场四面环山,只在北面的两座山之间有一个通往山外的缺口。随着居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片草场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住这个美丽的家园,黄羊王颁布了一条新的规矩,就是春、夏、秋三季所有王国的成员都必须通过北面的山口外出采食。  相似文献   

8.
在美丽的草原深处有一个黄羊王国,这个王国拥有一片草原上最好的草场,这片草场四面环山,只在北面的两座山之间有一个通往山外的缺口。随着居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片草场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住这个美丽的家园,黄羊王颁布了一条新的规矩,就是春、夏、秋三季所有王国的成员都必须通过北面的山口外出采食。  相似文献   

9.
长篇小说《茫茫的草原》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不仅融入了作者对草原人民深深的热爱和同情,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认知价值。其中,笃日玛是作品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蒙古族女性人物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是一位有着自身独特创作理论的作家。“物质化”是其小说理论的核心,她认为小说那种创作的“科学性的、机械的、物质的”部分既是小说的“存在物”,也是一种理性的诉求,因此,片面主张“典型化”有失夸张和矫饰,应采取非典型化的“四不”手段。同时,它通过用小说“创造历史”的方法,“证明”了小说也是“创造世界的一种方法”,从而在“纪实”和“虚构”之间架起了想象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信”是一种道德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核心文化理念,是修身立德的行为标准。在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下,“信”具有降低社会运转交易成本的制度功用,当“信”作为道德观念被体现为法律时,这种功用就被强化了,成为现代契约社会的伦理基础。当“制度失灵”时,体现为道德的“信”可以弥补其约束力的不足。本文通过三种视角对“信”作了解读,并将三种视角最终归为一种解读,“信”能够使社会的制度安排更有效率的运转。  相似文献   

12.
漫谈昆曲     
《新智慧》2008,(8):89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几千年教育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说不时溅起几朵“智德相分”思维浪花,然而.以“德”为本、以“智”为用,“仁智合一”、作用一源的儒学人格发展模式,在传统教育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却从未动摇过。从孔子“三达德”到盂子“仁且智”,从清代思想家戴震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都一以贯之地承袭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摄“智”人“仁”、“智德合一”思想脉络。“智”以养一位”,“德”能显“智”;“智”及“仁”守,“德”失“智”亡。“德”是本、是体、是里,故曰:一仁者安仁”;“智”为末、为用、为表,故日:“智者利…  相似文献   

14.
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哈耶克的“社会秩序二元观”视角和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建构”视角观照中国的企业制度变迁过程,发现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既是一种“过程创新”,也是一种“目标创新”,因而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将会是一种必然。重点研究作为“目标创新”的中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提问”是一门科学、一种艺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无“问”则无“答”,无“答”则不“知”。必要之问,可检查教学效果,可触发学生思维,可促进师生情感。当然,问题要选,问之有法,还要与考核结合,注重提问质量,才能保证促进学生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6.
“汗蒸”是一种新兴的时尚休闲方式,目前在沿海地区和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颇受年轻人的欢迎。在中西部地区,“汗蒸”馆比较少见。现在沿海地区有些商家已经将多种韩式休闲娱乐方式与“汗蒸”相结合,一是为了增加赢利点,二是为了更加突出“韩式休闲”的卖点。  相似文献   

17.
对于有些人来说,“高质生活”可能是一辆500万元的劳斯莱斯;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则可能是一份放松的心情。“清贫主义”是有了质量自信之后的一种生活品位,是在“节约型”、“环保型”生活中经营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以突出职业性、实践、工学结合为特点。工学结合只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不是其全部内容,还需要“赛学”结合、“研学”结合的两翼配合。可以说,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点是工学结合,亮点是“赛学”结合,难点是“研学”结合。“一主(工学结合)两翼”(“赛学”结合、“研学”结合)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完整解释。  相似文献   

19.
免费午餐     
刘心武 《新智慧》2005,(14):51-52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流传到我们这边的一句西谚。如今在外企当白领的,往往中午会有似乎免费的盒饭,其实那份开支,是打在了雇佣成本里的,道是免费实不然。午餐无免费,晚餐亦然。总之,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冷森森的商品社会的“游戏规则”。这句话实在是“一句顶一万句”,因为诸如“买一送一”,“跳楼价、吐血价、大甩卖”,“先入住后付款”,“两年后退回全部货款”,  相似文献   

20.
周李洪 《企业家天地》2011,(11):115-116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关键是一个“动”字,有效的学习是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凸现出一种“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