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通过银行转账诈骗信息实施诈骗、损害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事件频繁发生,破坏了金融环境.通过阐述银行转账诈骗行为的特征,从公众保护意识、群发短信审核、银行账户管理、行业立法监管等方面探讨该诈骗行为泛滥的原因,分析包括事前风险提示、银行协助冻结及紧急止付、不良信息举报等现行应对措施及存在的不足,提出从加强部门监管、加大责任追究等角度来有效打击该诈骗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安徽蒙城的对外贸易畜产公司充当中介,深圳的粤佳公司签订虚假合同并收取费用,一藏身于深圳写字楼的“外贸公司”频繁设下外贸骗局,半年内利用假外贸合同行骗10省市诈得数百万元。  相似文献   

3.
电信诈骗犯罪是一种新型的诈骗犯罪形式,因其犯罪风险小、成本低、非法收益高而致发案率急剧上升,严重危害社会公众利益。因此,要从刑事立法上完善对电信诈骗犯罪行为的规定,强化刑事立法的预防功效,从而有效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保护公民财产,稳定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电信网络诈骗在高校的出现备受关注,防范大学生陷入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高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本研究以分析大学生对诈骗分子的信任为着力点,基于公民道德教育的视角,解析其中的道德成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传统道德向公民道德转型的滞后,道德主体的缺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对公民道德教育的冲击。高校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刻不容缓,道德实践方面,应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公民道德教育;道德认知方面,应注重公民道德教育与思想理论教育相结合;道德榜样方面,将理想道德培养与现实优良道德培养相结合,多措并举,切实提升学生的公民道德修养,以德防骗。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出现,金融诈骗犯罪的作案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主要新手段有利用假冒网上银行进行诈骗,利用网络金融进行诈骗,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卡诈骗,利用汽车贷款进行诈骗,利用原始股海外上市进行诈骗等。要防范此类新型诈骗,首先是广大群众应不断学习金融新知识,增强识别诈骗的能力,其次银行应加强对内控机制建设,三是不断加大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6.
《大众商务》2008,(5):38-39
如今,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接到过这种恐惧电话:手机忽然响起却又立即挂断。如果你回了电话,或是接入录音电话,或被挂断,或是忙音,或没有任何声音,瞬间电话费用却被疯狂吸走。  相似文献   

7.
以非法开办倒卖手机卡、银行卡提供犯罪帮助的两卡行为涉及对个人信息的非法利用,是电信网络诈骗盛行的重要根源。目前的规范框架下相关罪名难以对部分行为人适用,与刑事政策目的相悖。为严密法网,应从侵害个人信息的视角出发,重新看待这种涉及个人信息的不法行为,并寻找适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来规制其不法的法律空间。  相似文献   

8.
尽管监管机构和警方一直严厉打击金融诈骗,然而“魔高一尺”的形势依然严峻。近年来全省金融犯罪案件的数量一直呈现上升态势。2013年浙江省受理金融犯罪案件呈现爆发式增长,仅抓获犯罪嫌疑人人数就达到了1198人。2008年至2012年五年间,全省受理、审查、起诉金融犯罪案件总人数分别为626人、1145人、1505人、1481人和4638人,比2008年分别增长82.91%、140%、137%和641%,其中2012年立案案件数量增幅为2008年以来最高,为五年来的49.37%。金融诈骗主要集中在非法集资和电信诈骗两大领域。  相似文献   

9.
刘庆民 《现代经济》2007,6(7):104-105
如何解决农业信息进村人户“最后一公里”问题,更好地以农业信息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壮大自己,这是摆在各级电信运营企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陕西省渭南市作为全国“电子农务”工作的发源地,近几年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效尝试,使农村信息工作最后一公里和进村人户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