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贸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但地方外贸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通过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出口产品增长的预期值、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三个角度对比分析安徽和江苏两省的出口产品竞争力,可以发现两省出口产品在结构、侧重点以及在发展模式上存在差异容。这也能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中国外贸经济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3.
以吉林省第三产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将吉林省第三产业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从吉林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角度和竞争力角度分析了吉林省第三产业现状,从而对吉林省第三产业结构与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据此提出建议,以期为吉林省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出口产品结构是一国(地区)要素禀赋、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的具体表征,安徽省如何在现行条件下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取决于对其结构的系统研究。文章系统分析了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现状和内部结构,并与全国水平相比较。得出结论:1999-2006年,安徽省出口产品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一样,都实现了出口商品结构的显著升级。但内部结构存在着相异性;且结构分析显示,安徽省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结构变化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安徽省出口产品结构正经历一场出口结构转变的显著变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我国四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四大经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程度及差异性。实证研究表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程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产业发展潜力最大。东北地区第二产业亟待调整,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中西部地区一、二产业发展比较好,但第三产业竞争力较弱,实证研究结果为我国经济区域制定不同的产业调整及产业转移政策。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制造业是地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河南制造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与全国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从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分析了制造业内部问题所在,以探讨河南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并结合实际为河南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基于京津塘、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65(4):24-27
本文以“竞合”为背景,运用基本份额偏离法分解了2000年和200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结构的差异,并运用两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高级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贡献程度来阐释这些内部差异。进而说明高级人力资本要素是衡量区域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变量之一。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集约利用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健康、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制造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根据1990年和2005年的数据,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十多年来上海市制造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变动情况及发展趋势,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上海制造业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向,认为上海市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把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作为主导产业去重点发展,从而更加促进上海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及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珠三角2004-2008年的30个制造业行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偏离份额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状况,着重从行业特征、产业布局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并进一步对其优劣势行业进行分析,为其日后支柱产业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对沈阳市三次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区位竞争力偏离分量的结果,对各产业的经济增长状况进行了定位。这对沈阳市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各产业之间经济增长差距,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与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993—2009年46个国家和地区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测度结果发现,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明显超出其收入水平,印度已成为领先国家之一,而中国高技术出口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进一步的实证检验表明,经济增长对高技术出口技术含量提升具有长期协整关系,高技术产业出口技术含量的自我提升过程具有显著的收敛性,发展中国家自我提升力表现出明显的追赶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发展、FDI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绩效——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新近发展的新新贸易理论为基础,将中国80余万条制造业出口数据归类到我国国民经济分类制造业,分别使用Probit模型和Heckman选择模型检验了金融发展和FDI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出口决策的重要因素,而金融发展有助于企业缓解融资约束,使其能够在最优状态下生产,不仅有利其进入出口市场,还扩大了其出口份额,从而对贸易的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都有积极的影响。此外,FDI缓解了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信贷约束,促进融资依赖性行业出口的二元边际,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与金融发展同样的作用,进一步的估计表明,FDI是通过替代银行信贷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崛起,两国对能源特别是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由于两国国内石油储量有限,石油的生产远不能满足国内经济迅速增长的需求,这使得两国近年来在寻找海外石油供给来源时频频“碰撞”,存在争夺能源之势。由于两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两国必须在这个问题上采取合作的态度以避免“双输”。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分析中国和印度经济发展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对中国和印度的历史生态足迹进行对比分析,展示出两国经济发展对生态资源系统的消耗程度,得出在生态足迹指标体系下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显示出相对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Despite both be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and India have markedly contrasting patterns in their use and targeting of antidumping (AD) measures. We explore the factors driving AD use by these two countries, considering in turn macroeconomic, strategic and other determinants. We find more regular or systematic features of AD use by China, while India displays a less systematic pattern of AD use. Economic growth, AD club effect and free trade agreement participation are shown to constrain AD use by China. Compared to India, AD use by China is also more sensitive across industries. Furthermore, China targets developed countries more tha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le India is less discrimin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country type it targets.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的算法,选取中国2000-2012年相关数据,分析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短期内,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没有影响,不存在溢出效应;长期内,金融发展能显著促进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优化,但其溢出效应具有滞后性;金融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存在单向因果关系,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会影响金融发展。基于此,实现中国金融业发展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长期可持续溢出效应,应完善金融体系,做大做强金融业;合理引导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加大信贷支持;推进多层次资金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出口收入指数方法为基础构建出口收入份额指标,计算和分析了2001-2009年期间中国出口的相对贸易利益及其分行业状况。中国在世界平均出口收入指数中的相对份额虽然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但主要是在低技术行业依靠出口规模而获取贸易利益,在高技术行业中国获得的市场份额和贸易利益都很少。面板数据计量检验显示,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出口收入份额与技术投入、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比例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关系,与外资进入以及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呈现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国欲摆脱以代工方式加入全球价值链而赚取低廉代工费的现实处境,须致力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形成以技术为主导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多共同点,但在对外贸易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研究中国和印度对外贸易上的表现,结果发现:两个国家近年来都有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但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印度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且保持不变;两个国家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内贸易,中国比印度出口更多复杂和精细的产品。中印两国贸易模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较早注意利用劳动力资源禀赋发展加工贸易,印度对于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政策出台较晚。 相似文献
19.
中印两国过去都是银行系统相对封闭而又受到严重抑制的经济体,自1991年以来,印度对国内的银行业进行了比较全面、彻底的改革,其经验教训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即严格银行监管,强化信息披露;放松银行业的市场准入;加强董事会市场化改革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