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商业银行各分支行都把个人消费信贷作为自己拓展业务的一个重要领域,消费信贷品种由最初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一种,发展为如今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主国主体,汽车、个人住房装修、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以及信用卡等11个品种,对促进消费,启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也是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拓殿新的业务和盈利增长点的有效途径,但信和贷款和银行其他业务一样存在着风险,本文通过个人信用贷款潜在风险的分析,提出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为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规范个人信用消费信贷市场作一定探讨。  相似文献   

2.
刘群 《福建税务》2002,(3):21-24
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是我国今后较长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在促进消费需求增长过程中,除了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支持外,消费信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消费信贷又称消费贷款,是针对消费才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贷币需求的贷款,是针对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消费方面的贷币需求的贷款,是与消费购买商品,特别是住房和大件耐用消费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消费信贷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商业部门直接对顾客提供的中短期信贷,主要是通过信用卡方式结算的赊销和分期付款方式的赊销;二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提供的用于耐用消费品、住房及支付其他费用(如教育费用、旅游费用等)的长期信贷,主要有各种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等。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迅速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有些地区还表现得比较明显。商业银行应加强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消费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状况 我国消费贷款开办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早开办消费贷款的中国建设银行(住房消费贷款)和中国银行(长城信用卡消费信贷)的业务拓展至今,消费贷款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真正迎来"用未来的收入圆今天的梦想"的消费贷款热潮则是缘于1998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管理办法>的有力推动.可以这样说,直到1998年,我国消费贷款业务才真正得以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联 《广西财政》2000,(2):45-46
从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看发展消费信贷的潜力。消费信贷也称消费贷款,是商业银行对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的贷款。其特点是平均单笔金额比工商企业贷款小得多,除住房信贷外,期限均在1至5年之内,多采用分期付款的还贷方式,实行期限利率。消费信贷一般分为分期偿还贷款、信用卡贷款和一次性偿还贷款三种形式。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启动消费、扩大内需重大举措之一的消费信贷,政府、银行、商家和消费者都寄予厚望.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消费信贷业务在各方不懈探索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2000年以来,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呈攀升态势,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消费信贷业务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才刚刚起步.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6000万人用信用卡消费,累计贷款消费约4000亿美元;在法国,至少1/3的人靠贷款买房子.而我国贷款消费的比重仅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左右.从发展的眼光看,消费信贷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拓展空间,无疑会成为银行业竞争的新焦点.为此,笔者最近对柳州市消费信贷市场进行了一次调研.  相似文献   

7.
信用卡区别于其他银行产品的根本特征和核心价值是其小额循环消费信贷功能.信用卡作为复合型的金融产品.是应用于日常消费的个人无担保和无抵押循环信贷产品。与个人消费信贷,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个人贷款产品相比.信用卡贷款具有典型的无担保,无抵押和非计划性特征.银行根据持卡人的收入和信用状况为其核定信用额度.只有在客户持卡消费时贷款才实际发生.国际上.信用卡业务的收入构成也表明,循环信用消费带来的利息收入和预借现金收入.是信用卡业务收入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民 《现代金融》2005,(10):15-16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市场业务不断拓展,住房信贷、汽车信贷、耐用消费品信贷、助学信贷等业务迅速发展。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在有些地区还表现得比较明显,商业银行应加强对消费信贷风险的分析与识别,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9.
本从社会经济背景、传统化心理、消费信贷发展过程、消费主体利益、居民经济承受力、消费市场不对称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消费信贷发展滞后的原因;提高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办“住房返抵押贷款”、存单或国债跨行抵押贷款、信用卡消费贷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孟佳晨 《金融纵横》2001,(11):52-54
一、无锡市消费信贷发展迅速、势头良好。 1、“消费信贷”这一新的信贷品种逐渐为民众所接受。 至2000年底,全市居民参与消费信贷的余额达43.6亿元,贷款户数46027户,占全市各类贷款余额6.1%,  相似文献   

11.
一、国外汽车金融发展实践的经验借鉴 (一) 政府对汽车金融的发展采取积极引导和严格管理的政策 1.完备的消费信贷法律制度.以美国为例,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汽车消费信贷的各方当事人,尤其是贷款人的行为.1969年通过的《诚实贷款法》要求贷款人向消费信贷的申请人说明贷款利息成本.1975年通过的《公平信贷账单法》规定信用卡发卡机构应解释消费者提出的信用卡对账单中的任何疑问,并纠正错误.同年生效的《平等信贷机会法》禁止贷款人根据消费者的年龄、种族、性别、婚姻状况和宗教信仰等实施歧视.又如,日本是世界上少数单独制定分期付款销售法案的国家之一,该法案规定详细,倾向于对购车人利益的保护,对分期付款购车有较强的引导和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速启动内需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 ,要求商业银行积极调整信贷结构 ,大力发展以住房、汽车和大宗耐用消费品贷款为主的消费信贷业务。本文拟就消费信贷的意义、前景、难点及拓展思路等方面谈些个人看法。一、发展消费信贷意义重大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其他消费费用的贷款 ,属于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范围。消费信贷在我国刚刚起步 ,但在国外 ,特别是发达国家 ,早已成为商业银行的常规业务。“二战”结束后 ,西方商业银行为了…  相似文献   

13.
罗军 《武汉金融》2002,(12):20-21
最近,武汉市一家公司充当中介,与银行合作发展个耐贷款,使这项业务取得了突破性发展.笔者通过对这种合作发展消费信贷方式的调查,发现银行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突破了银行发展消费信贷的瓶颈,实现了有效控制风险下的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一九九九年二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此后,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出台重大举措,逐步形成了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以及教育助学贷款、旅游度假贷款、家居装修装饰贷款等在内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体系。从三年运行情况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迅猛,然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进展较慢。本通过分析山西大同市的个案情况,力图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能够说明欠发达地区的共同症结,进而探索拓展消费信贷业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成因 县域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仅两年多的时间即出现减缓的趋势,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消费信贷品种单一,信贷结构不合理,业务量高度集中于县城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单一的消费信贷格局已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消费信贷已日趋饱和.从业务品种看,消费信贷主要集中于住房消费贷款,占消费信贷总额的96%以上,信贷业务品种单一;从消费信贷业务覆盖区域看,集中于县城,而85%以上人口的农村市场尚处于空白,未能满足农民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需求.随着县城住房消费渐趋饱和,住房消费信贷业务拓展空间越来越小,消费信贷业务品种的单一性和业务区域的局限性,难以保持消费信贷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6.
郭慧  周伟民 《城市金融论坛》2007,12(8):17-22,28
美国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经验是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以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开发个人消费信贷二级市场使消费信贷市场具备再发展的原动力,政府积极参与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商业消费信贷与银行信用密切结合促进消费信贷发展.中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迅速,但相对来说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信用体系和法律制度不够健全,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创新能力不强,个人消费信贷发放机构较单一,信贷手续繁琐等.我国应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制度和法律体系,建立消费信贷二级市场,积极创造有利于消费信贷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商业银行自身应加强消费信贷业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向住房抵押贷款倾斜,竞争向完善市场服务、加强内部管理等方面升级。上海个人购房比例目前为93%,居民对住房消费信贷充满信心。分析上海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的特点,提出完善住房消费信贷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个人消费信贷:中美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慧  周伟民 《金融论坛》2007,12(8):17-22
美国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主要经验是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以保护借贷双方的权益,开发个人消费信贷二级市场使消费信贷市场具备再发展的原动力,政府积极参与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商业消费信贷与银行信用密切结合促进消费信贷发展.中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迅速,但相对来说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信用体系和法律制度不够健全,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创新能力不强,个人消费信贷发放机构较单一,信贷手续繁琐等.我国应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制度和法律体系,建立消费信贷二级市场,积极创造有利于消费信贷发展的外部政策环境,商业银行自身应加强消费信贷业务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建 《中国信用卡》2006,(7X):51-53
信用卡区别于其他银行产品的根本特征和核心价值是其小额循环消费信贷功能。信用卡作为复合型的金融产品,是应用于日常消费的个人无担保和无抵押循环信贷产品。与个人消费信贷、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个人贷款产品相比,信用卡贷款具有典型的无担保、无抵押和非计划性特征,银行根据持卡人的收入和信用状况为其核定信用额度,只有在客户持卡消费时贷款才实际发生。国际上,信用卡业务的收入构成也表明,循环信用消费带来的利息收入和预借现金收入,是信用卡业务收入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从低效信贷市场退出是调整信贷结构的关键。结论是着眼于当前信贷存量的现实,还是着眼于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在发展中不断提升;无论是适应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新形势,还是适应加入WTO后企业客户将发生的深刻变化,抓紧研究从信贷市场退出的问题,正确实施从低效信贷市场退出都是当前信贷工作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从辽宁省的情况看,1999年以来,我行大力实施了以信贷结构为重点的经营结构调整策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在积极盘活和转化存量风险贷款的同时,重点加大消费信贷、基础设施贷款、非生产流通领域贷款投放的力度,着力把握流动资金贷款的控制和调整,信贷增量结构明显优化。虽然信贷结构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由于从信贷市场退出的力度不够,信贷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严重影响了我行信贷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如果不抓紧从低效从信贷市场退出,信贷结构调整仅靠贷款增量拉动,难以在短时间内走出经营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