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内需不足、尤其是居民消费率偏低且持续下降的问题凸显,消费率和投资率的长期结构性失衡使得广大居民的生活水平不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本文从收入增长相对滞后、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并提出通过调整政府收支的规模和结构,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改善消费结构等措施提振居民消费率。  相似文献   

2.
董胜强 《财会学习》2020,(11):69-69,71
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像很多新兴事物一般,我国相关企业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力量的一部分,也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崛起,相关新财会制度也已经建立,在这个过程中,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财政政策也在进一步落实中,从目前我国财经情况看,主要矛盾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在本文中,我们结合国际背景以及在这个背景之下我国的政策调整,来制定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财政政策,并根据管理现状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投资银行发展中若干理论问题探讨(一)投资银行与融资制度创新l.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已由“集财于国”转向“藏富于民”,由此引致社会储蓄—投资主体分离和储蓄—投资差异扩大化,要求社会融资结构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而我国的融资制度改革却严重滞后,融资结构仍以国家银行垄断信用为典型特征,以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社会融资结构严重错位。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和普遍亏损的制度根源并不在于表面的高负债率,而是在于社会融资结构与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错位下的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扭曲,以及企业治理结构残缺所导致的国有企业资金收益率低下,…  相似文献   

4.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中国经济失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呈现出居民部门占比逐年下降,政府和企业部门占比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从理论上阐释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这一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消费与投资、国际收支、货币供给与实体经济三大失衡的形成机制,并指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失衡,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增加居民部门收入。  相似文献   

5.
吴瑞君 《云南金融》2012,(6X):130-132
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收益和政府倾斜、劳动报酬比重不断下降是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特征。本文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判断的基础上,从"利润侵蚀工资"现象、税收增长和税负转嫁两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和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基本原因。最后提出了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美、欧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财政刺激政策侧重点不同,对消费和生产的影响差异明显.美国财政政策侧重于救助和纾困,特别是对居民部门进行直接补贴,使得消费复苏显著快于生产;欧洲财政政策侧重于企业就业补助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就业和经济社会稳定,生产复苏较快,消费呈分化复苏态势;中国财政政策侧重增加政府投资与稳企业,生产恢复较快,但对居民部门救助不足,消费恢复偏慢,并将抑制生产复苏.财政政策施行方式对经济运行影响显著,我国应重视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提高财政政策效率,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作用,激发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形成国内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失衡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瑞君 《时代金融》2012,(18):130-132
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收益和政府倾斜、劳动报酬比重不断下降是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特征。本文对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判断的基础上,从"利润侵蚀工资"现象、税收增长和税负转嫁两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和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基本原因。最后提出了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既有体制性因素,也与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或不合理内生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指出,政府收入规模适度扩大有利于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的长期格局,并就财政如何在优化国民收入分配中发挥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柯永果 《财政监督》2011,(18):54-56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居民收入分配不均、政府预算不透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打造责任政府这一目标的实现。财政作为调节社会分配关系的总枢纽,应当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统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存量与增量,个人、企业和国家等关系。因此,积极合理地运用财政手段来平衡国民经济发展,在协助打造责任政府过程中至关重要。在此,笔者试从三个方面阐述财政政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迅猛发展,但是国民收入分配却存在很多问题,现在的格局是初次分配中公民的工资性收入偏低,再分配不公平,造成了公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危害社会稳定.社会各界极大关注国民收入的分配,政府也意识到了存在的问题.社会财富的分配将会出现调整.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从94年开始实行的分税制改革合理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但是,有利也有弊,分税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就从公共服务提供方面来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对称、财政资源的中央集中化以及缺乏有效的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等,导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区域间和城乡间供给不平衡等,阻碍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本文旨在同过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本文分析了现行城市公共空间供给机制在供给主体选择、供给效率及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由于供给制度设计上的不合理所带来的城市公共空间供给上的不足和分配上的不合理,进而以此为基础,区分政府和市场在城市公共空间供给机制中的角色定位,并给出制度设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梁季 《中国财政》2012,(8):70-72
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是指一国国民收入在政府、企业和家庭之间的分配状态。其分配对象为该国国民收入,分配主体为市场中三类主体,即政府、企业和家庭。从分配层次上看,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个层次。初次分配也称要素性分配或交换性分配,是依据各要素对生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工作部署,2009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财税制度改革。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财政政策工具可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全流程,并在改善初次分配、调节再分配和促进第三次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实现共同富裕,但实际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要切实发挥税收、社会保险、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在构建橄榄型社会、促进共同富裕中应该起到的积极作用,重点应围绕如何降低财政政策工具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力度、提升其再分配中应发挥的分配职能,并适当加强其第三次分配的引导作用展开深入研究。当前尤其应该关注的具体政策措施,包括优化税制结构,提升自然人直接税占比,增强税收调控收入差距的力度;全面修订《社会保险法》,加快完善社保制度顶层设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阻断脱贫人口返贫威胁;完善税收制度,全方位营造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环境,提升第三次分配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等。  相似文献   

16.
质疑"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关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流观念是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关注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由政府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这一观念不符合当代市场经济国家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事实,不适应我国基本社会关系重大变化的现实,是造成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关系紧张、利益冲突加剧的根本原因,必须迅速、切实地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面临中央地方财力占比失衡、政府财力与事权和支出责任不相匹配、土地财政依赖、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预算软约束等多重困境,如何解决财政收入分配职能弱化、地方财政收支恶化、财政收入脆弱、政府财力与事权不相匹配的问题,是本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论文从财政收入来源角度,从政府收入规模适度性、中央地方财力分配合意性、地方政府财政平衡压力、财政收入结构变动、财政收入稳定性等因素出发,探讨了优化促进政府财力与事权协调匹配的政府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国民收入分配矩阵的一般形式,系统阐述了编制国民收入分配矩阵的方法和原理.揭示了其中的主要平衡关系,部门收入(支出)的计算方法及部门间收入分配转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税收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财政问题,而是涉及利益再分配的大问题。基于原有土地出让金中事实隐含的税金,考虑到我国宏观赋税偏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向政府、企业倾斜,居民个人收入偏低,应税能力有限,消费能力不足、内需不旺的现状,贸然向所有房产所有人征收房产税,必然引发激烈的社会矛盾甚至社会动荡,致使国民分配格局更加失衡。因此,房产税改革必须设定为一个长期目标,分步推进。  相似文献   

20.
政府在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制度供给和市场监管等责任.作为贯彻执行国家农业政策的金融机构,具有非营利性和非竞争性、风险性等特征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理应通过资金供给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资金不足的矛盾.我国目前相关法律存在制度供给失灵、法律制度缺位、法律地位模糊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亟需政府做出制度回应,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