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股权相对集中或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中,由于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掌握着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大股东的自利天性与机会主义行为可能导致其利用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股利政策和内幕交易等种种手段实现大股东掏空。为遏制大股东掏空现象的泛滥,需从内部治理和外部制衡两个角度,构建大股东掏空的内外部制衡机制,以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投机、违规担保、挪用资金、关联交易等种种丑恶现象充斥市场,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的现象愈演愈烈,手段无所不及,已成燎原之势,严重危害到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建立的目的在于投资融资并兼顾保护股东利益,如果这两个目的背离了,那证券市场也无就存在的必要了。本文首先分析了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那一天我国股市真正把股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证券市场才会真正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动机”和心脏。  相似文献   

3.
4.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同股不同权"的现象,但其仍未解决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及侵犯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在侵占公司资源和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同时,也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分析定向增发前后大股东行为,对比其在定向增发前后的利益变化,发现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因、手段及影响,制定针对规范控股股东行为的规则变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掏空”行为的影响因素、表现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文献梳理,对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发掘“掏空”行为背后深层内涵,希望能为中小投资者、企业管理者、政府监管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制衡机制对审计约束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内部治理机制亟待完善、外部审计约束乏力的情况下,集中持股、具有绝对信息优势的第一大股东(基本为非流通股)不仅有动机也有能力粉饰甚至虚构财务报表,掩盖实际存在的问题,避开外部审计约束;而此时,其他大股东很有可能不选择通过内部治理机制实施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而是更多地求助于外部治理机制,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与外部审计者合作,降低信息不对称性,配合注册会计师审计、发现控股股东的财务粉饰和造假行为,提高外部审计约束的有效性。此外,持股比例和制衡能力的消长以及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使得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制衡度和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表现为正“U”形关系。  相似文献   

7.
其他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在隧道挖掘问题上是相互制衡还是竞争性合谋?本文认为他们既有可能“相互制衡”,也可能“竞争性合谋”。当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能力较高时,他们之间倾向于“竞争性合谋”,随着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制衡能力减弱,他们之间的关系从“竞争性合谋”趋向于“相互制衡”。本文从资金占用、现金持有价值与公司业绩和公司价值这三个层面,检验了上述理论分析,统计证据支持了我们的推测。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主体,其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它们自身价值的定位,进而影响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和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状况。由于监督和制衡机制的缺失和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一股独大"等股权结构特点,导致"内部人控制①"的现象严重,经营者等内部人利用其拥有的信息优势损害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危机。同时,由于法律监管的缺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珠海中富大股东CVC资本掏空行为为例,分析CVC资本作为大股东对珠海中富所使用的掏空手段与其经济后果。首先,介绍了珠海中富、CVC资本的概况,其次列出了CVC资本对珠海中富掏空的操作手段与动机,从财务指标分析的角度分析了掏空行为对珠海中富的影响,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规避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的建议: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广泛存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委托代理问题与大股东掏空路径,选取2012-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大股东掏空效应引入Kothari et al.(2005)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应计盈余时剔除关联交易行为与资金占用的影响,比较剔除前后可操纵利润的差异,对大股东掏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鉴于大股东掏空本身对盈余管理模型计算有影响,本文的做法可以形象反映掏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路径,即大股东通过实现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导致可操纵应计利润减少,企业会通过其他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另外,还考虑不同产权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国企相对于非国企来说,以掩盖大股东掏空为动机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强。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高度集中的现象,引起了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和所有者缺位,以及民营企业资金和管理上的问题,从而降低了公司价值。股权分置后,我国企业逐渐开始改善股权结构,采取股权制衡机制以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作用。本文以我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我国企业股权制衡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深市509家上市公司2004年度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前三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及他们之间的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影响。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负相关,并且两者存在正“U”形关系。第二、第三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监督制衡能力较弱,并没有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约束的作用来保护其他股东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股东占款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1998—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大股东占款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上年盈利能力水平不同,大股东的占款行为不同。当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的总资产利润率(CROA)小于-3.14%时,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正相关,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掏空行为;当上市公司的CROA介于-3.14%~42.76%区间内时,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负相关,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支持行为;当上市公司的CROA高于42.76%时,大股东占款随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14.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数据,论文研究了管理层权力、大股东掏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大股东掏空引发其与管理层的合谋,对管理层权力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同时,管理层权力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及大股东掏空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显著。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影响着企业决策。本文以沪深两市2016—2020年的A股非金融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会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增强信息透明度和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来抑制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非国有上市公司和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中,数字化转型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此外,市场化进程较低地区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对其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抑制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各类违规事件频发,有为了业绩好看而进行的财务造假,有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而进行的内幕交易,也有为了再融资或者资产重组而人为的操纵利润,在研究了很多的案例后,我发现上市公司各类违规行为的层层迷雾后,通常都与一件事情相关,那就是大股东的利益。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具有控制权的大股东,股权高度集中,内控制度不健全,再加上在我国资本市场缺乏保护中小股东的法律机制,这就使得大股东有便捷的途径可以转移上市公司的利益,以此掏空上市公司,将利益完全转为个人所有。而另一种情况,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并没有达到完全控制,但是却由于某些原因具有完全控制权,那么大股东也存在利益输送的动机和途径。以上无论哪种情形,中小股东的权益必然受到损害,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秩序是我们资本市场现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各种利益输送行为,对其途径和原因进行详细的解析。  相似文献   

17.
鲁玉娟 《时代金融》2015,(5):177-178
一直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各类违规事件频发,有为了业绩好看而进行的财务造假,有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而进行的内幕交易,也有为了再融资或者资产重组而人为的操纵利润,在研究了很多的案例后,我发现上市公司各类违规行为的层层迷雾后,通常都与一件事情相关,那就是大股东的利益。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具有控制权的大股东,股权高度集中,内控制度不健全,再加上在我国资本市场缺乏保护中小股东的法律机制,这就使得大股东有便捷的途径可以转移上市公司的利益,以此掏空上市公司,将利益完全转为个人所有。而另一种情况,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并没有达到完全控制,但是却由于某些原因具有完全控制权,那么大股东也存在利益输送的动机和途径。以上无论哪种情形,中小股东的权益必然受到损害,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秩序是我们资本市场现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各种利益输送行为,对其途径和原因进行详细的解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 2 0 0 0— 2 0 0 3年的关联交易数据为基础 ,对所有权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掏空 (Tun neling)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控股股东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关系 ,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则表现出严格的负相关关系。另外 ,控股股东的控制方式以及产权性质也对其资金占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 ,通过控股公司控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低于通过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 ,国有企业控制的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高于非国有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9.
依据西方经典公司治理理论,企业股权契约主导性冲突模式是经理自利行为的代理问题Ⅰ还是大股东掏空效应的代理问题Ⅱ,取决于股权契约结构的构造是松散还是集中。沿着这一思路。以我国2005—2006年度制造业上市公司共1371个混合数据为样本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股权契约结构由松散逐渐趋向集中的过程中,公司绩效并未发生“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表明我国企业股权契约主导性冲突模式不能简单归类为代理问题Ⅰ或代理问题Ⅱ而具有特殊性。实证同时也发现,与西方经典公司治理理论分析相近的结论仅仅出现在民营控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作为证券市场基石的上市公司一直存在着治理结构不完善、运作不规范、难以真正成为独立规范运作的法人实体的问题.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对公司股权的控制地位来决定和影响公司行为,其在处理与上市公司的关系上行为不规范是产生上述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本文在分析上市公司不规范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