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机理及其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重金属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过量的重金属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但某些植物可形成特定的抗性机制,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对过量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以及植物对重金属抗性的机理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方式及其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选取大沽排污河原位生态修复工程现场的6种修复植物旱生美人蕉、水生美人蕉、旱伞草、鸢尾、马蔺、菖蒲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培养试验研究了这6种植物对水中氮磷和重金属Cd、Pb复合污染的修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所选6种植物在复合污染水体中对营养物质和重金属Cd、Pb均表现出较好的修复效果。经50 d修复后,各植物对总氮TN的去除率为53.90%~94.75%,对总磷TP的去除率为46.76%~85.10%;对Cd的去除率达到90.39%~99.47%。其中,菖蒲、鸢尾、马蔺对总氮的修复能力较好;鸢尾、美人蕉和马蔺对氨氮的修复效果较好;而旱伞草、美人蕉和马蔺对总磷的修复能力最强。所有修复植物对Cd和Pb的富集系数都远远大于1,对Cd、Pb表现出很强的富集能力,可作为Cd、Pb超富集植物来修复水体中的重金属Cd、Pb污染。  相似文献   

3.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其中重金属污染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所以针对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研究也显得更加重要.该文在重金属对作物生长发育、作物吸收累积重金属、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运移积累、重金属复合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其中重金属污染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所以针对重金属污染对土壤~作物系统的影响研究也显得更加重要。该文在重金属对作物生长发育、作物吸收累积重金属、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运移积累、重金属复合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等方面,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植物修复污染水体和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水体富营养化的修复、人工湿地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土壤的污染行为和修复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植物修复技术的最新成果,指明了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大庆及周边地区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弃物不断向土壤表面堆放和倾倒,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及飘尘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初步评价了大庆及周边地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7.
植物修复技术在近海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外有关近海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简述植物修复的6种作用机理,阐明植物修复对海水养殖富营养化、石油等有机物污染、赤潮、近海重金属污染以及污水净化的作用。最后指出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治理近海污染具有以下优点:①对人类和海洋环境副作用小、生态风险小,易于为人们接受;②易于后处理,不会形成二次污染,很少有废物和排放物,遗留问题少;③具有一定的生态景观效应;④生物量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原油田石油残留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实验研究,利用优化原位土著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修复技术,进行了土壤中石油残留污染的室内模拟降解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土壤中残留石油含量在13 420.0 mg/kg、10 220.0 mg/kg、8 660.0 mg/kg、时,经过56 d微生物的降解实验,土壤中石油含量降解可达62.67%~72.4%,为土壤石油残留污染的修复提供了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修复污染土壤/底泥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极为重要,通过对污染土壤/底泥施加电场,可使污染物定向迁移、富集并去除.综述了电动修复的发展历程,比较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复合污染物的电动修复机理及其限制因素,分析了土壤预处理(加入酸、氧化剂、共溶剂、表面活性剂,搅拌,升温等)、电极优化(交换电极、阳极逼近、电极矩阵等)、多技术(...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某制药厂污染状况,VOCs是其最主要的污染物。通过对该地块调查监测评估和实验研究,结合VOCs污染修复的土壤浸提技术、土壤淋洗技术、热解吸技术和焚烧技术等的适用范围及可行性,优选出对不同污染强度区域最适合的修复方案,为制药厂污染防治及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修复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采用优化原位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方法与植物相结合的微生态技术,在试验区均匀加入了优化菌群制剂,并调控了土壤温度、氧和营养物质等,进行了土壤中石油的降解与修复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土壤中修复初期平均石油含量在2 898.25 mg/kg时,经过99 d的植物-微生物的修复技术,土壤中石油含量降解可达95%以上.验证了植物-微生物修复技术在中原油田土壤石油污染修复的有效性,探索了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污染修复的活性渗滤墙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活性渗滤墙是一种现场修复受污染地下水的新型技术,具有原理简单,施工方便,运行费用低廉等特点,活性渗滤墙垂直于地下水流动方向设置,当地下水流通过活性渗滤墙时,污染物与墙体材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文中综述了活性渗滤墙技术的修复机理和实际应用,大量研究表明,应用金属铁作为活性渗滤墙材料,可以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目前活性渗滤墙已经在世界各地应用,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环境污染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土壤-地下水系统中有机物污染的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利用电渗析、电迁移和电泳使土壤孔隙中的水和荷电离子或粒子发生迁移运动。土壤pH、土壤类型、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极性质等因素影响电动修复效果。大量研究表明,原位电化学动力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一门具有发展潜力的有机物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探讨了低吸收植物、普通植物和超富集植物3种植物根系对重金属在土壤中运移的影响。污染初期,有植物土柱的污染程度均高于无植物土柱。随着污染的持续,超富集植物土柱污染程度最先低于无植物土柱,然后普通植物土柱污染程度也开始低于无植物土柱。超富集植物土柱重金属浓度分布很快达到稳定,而普通植物土柱重金属浓度分布范围和峰值仍随时间而增大。低吸收植物土柱污染程度最为严重,重金属浓度峰值会超过污染源输入浓度,且峰值下移。  相似文献   

15.
纳米级零价铁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纳米级零价铁材料成为目前环境污染修复技术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纳米级零价铁去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种类、反应动力学和机理,总结了当前几种比较简便实用的纳米铁制备和稳定化处理方法及纳米铁在环境修复中应用研究的热点和最新进展。最后,探讨了目前纳米铁在水体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重金属污染水体修复技术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粘性Cu、Zn复合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采用酒石酸、草酸、柠檬酸三种有机酸作为淋洗剂对污染土进行淋洗修复,通过振荡淋洗方法,探究淋洗剂浓度、淋洗时间对重金属去除率的影响规律,采用BCR三步提取法对淋洗前后土壤重金属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3种有机酸对Zn的去除率优于对Cu的去除率,得到最佳淋洗方案为浓度0.4 ...  相似文献   

17.
就某化工污染事件,重金属污染底泥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技术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铅含量土壤上的覆膜油菜微区试验,分析了覆膜对油菜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油菜叶片和根部的铅含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在同一生长时期,油菜叶片和根部的铅含量随着土壤铅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覆膜条件下不同铅浓度处理土壤油菜叶片和根部的铅含量均大于不覆膜处理,且施铅浓度越大,影响越明显;油菜叶片和根部铅含量越大,油菜鲜重越小。  相似文献   

19.
石油污染黄土土壤的微生物修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修复西北黄土区石油污染土壤,利用优化原位土著微生物菌群辅以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修复技术,在野外调查取样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壤中石油污染的室内模拟降解实验。实验选择了不同温度(20℃、25℃、30℃、35℃),添加了氮、磷、镁、铁等元素和茅草类添加剂,适时补充氧气等。实验结果显示,土壤中石油含量在795.0mg/kg、1451.0mg/kg、1790.0mg/kg、2780.0mg/kg时,经过30~45d微生物的降解实验,土壤中石油含量降解率可达77.27%~89.06%,为黄土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提供了技术方法和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迁移性取决于其在土壤中的化学形态、赋存状态和土壤环境,反映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对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研究,可为认识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基础。本文系统综述了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特性、植物种类与根际效应、人为活动及其它因素对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迁移性的影响机理;阐明了总量预测法、化学形态提取法、自由离子活度法和生物学评价等方法的应用及其优缺点,并对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