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岐 《中国金融家》2014,(9):126-127
控制发行价格、发行频率等制度限令,直接增加了新股的稀缺性。由于发行市盈率低于行业水平,以往饱受诟病的新股发行环节高价现象,已经演变为次新股上市后的非理性炒作。 在A股市场,不少股民乐于听“故事”来决定自己的投资,而“打新”是一个充满故事的话题。历经一幕幕让人瞠目结舌的演绎,伴随市场内外愈发激烈的质疑,夹杂着投资者羡幕嫉妒恨的矛盾心情,“新股不败”的故事不断地重复着、重复着,直至走向神坛,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2.
有必要端正对待新股炒作的态度,抛弃一些人对待新股炒作的偏见。目前的A股市场上,有那么部分少数人,他们见不得新股炒作,好象只有新股上市遭到冷落,遭到破发,他们才高兴。所以每当面对新股炒作时,他们总是建议要提高新股发行价格,以此来增加新股炒作的风险,达到压制新股炒作的目的。这种建议的本质就是让发行人最大化圈钱,而给市场留下最大化的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3.
A股市场自诞生以来,新股发行制度的弊端不断出现。监管层历经几次改革,无非是为了在新股发行过程中,筹码分配更加公平,发行价格更加合理。但是,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一个良好的愿望而已。  相似文献   

4.
面对A股股指的徘徊不前、投资品种不齐全、做空机制不完备等因素,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境外市场。与现在很多境内家庭将香港选为境外旅游的第一站一样,希望走向境外的投资者也往往会将香港市场作为投资海外的首选目标。与A股市场20多年的证券市场历史相比,香港证券市场的历史要悠久许多,也因此经历了更多的市场周期。  相似文献   

5.
向倩 《证券导刊》2009,(30):26-27
光大证券58倍市盈率发行引起市场争议,相关人士表示如果大盘股继续高价发行,对二级市场将造成极大的危害,投资者对一些过于离谱的圈钱行为势必要"以脚投票",否则迟早会沦为受害者。  相似文献   

6.
皮海洲 《金融博览》2014,(20):86-86
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纽交所成功上市。阿里巴巴这次赴美上市之旅无疑是圆满的,阿里巴巴成为仅次于谷歌的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而马云本人也毫无悬念地成为国内的新首富。 实际上,伴随着阿里巴巴开启走向美国市场之旅,方方面面对A股市场的指责就不曾间断过:为什么A股市场就不能让阿里巴巴把根留住?而理性一些的市场人士则就此建议完善新股发行制度,尽快实行注册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6月18日,联名股份、龙大肉食、雪浪环境、飞天诚信等四只新股开始申购,时隔四个多月,IPO“第二季”开启。此次IPO 重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证监会对发行人与承销商临时进行了“窗口指导”,已经过会的企业被要求严格限制发行价格,要求发行市盈率不得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不要进行超募以及老股转让,甚至还会被要求削减发行规模,同意才给批文。“窗口指导”引起热议,新股发行正从“市场化”回归到行政化,是倒退还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股市改革如何才能真正消除市场的“IPO 恐惧症”,让IPO 重启成为市场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
3月中下旬,在各国股市云谲波诡之际,A股市场却从容地走出了一波独立行情,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韧性。这不仅给国内投资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也让国际投资者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国际资本避风港的潜力。是什么支撑了A股市场的从容走势?  相似文献   

9.
陈乾 《投资与理财》2014,(13):44-45
世界杯精彩纷呈,引发球迷狂欢的同时,A股市场也迎来了一场股民翘首以盼的火爆“赚钱盛宴”。6月9日证监会给9家拟上市公司发送了领取批文的通知.意味着暂停4个多月的IPO发行之门再度开启。所有投资者均亲眼目睹了上一轮新股发行打新带来的超额收益,以及新股上市后二级市场的华丽表现,新股几乎成了“送钱”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0.
QFII正在大步向中国股市走来.11月初,证监管理层权威人士公开对媒体称,有关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的推进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于是,有人把希望寄托在QFII上,据说,时至今日只有QFII能够挽救中国股市的颓势.这种说法其实是大可怀疑的.中国股市的症结并不是缺资金,而是缺信心.沪深股市目前上市公司总数已经超过1200家,但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业绩是豆腐渣工程,它们利用股权融资的水平是全世界最好的,而对股东的投资回报率却是最低的.在中国投资者用自己的血汗钱培育起来的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都没能给中国股市带来赚钱效应的情况下,指望海外投资者来帮中国投资者解套,莫非他们都是"洋雷锋"不成?  相似文献   

11.
凯恩斯 《金融博览》2009,(18):87-87
8月6日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连续下跌,甚至连续几天都出现了恐慌性抛盘,恐慌到很多散户在跌停位置还在不断地卖出。这令我想起了2007年“5·50”大跌时的情景。当时我看到一个网友绝望的留言:“指数快停住,我求求你了,别跌了,让我的股票打开跌停吧,让我把股票卖出去就行,我以后再也不敢进股市了!”  相似文献   

12.
董登新 《证券导刊》2009,(25):95-95
2009年6月29日,IPO重启首单桂林三金,在一片非议声中顺利完成网上发行。次日晚间便发布了中签率公告,三金药业网上申购中签率仅为0.17%(千分之一点七),网上认购倍数高达584倍;网下配售比例也只有0.6%,网下认购倍数仍高达165倍。  相似文献   

13.
《国际融资》2007,84(10):67-69
问: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20日宣布,中国居民个人可在国内试点地区(首选天津滨海新区)以自有外汇资金及人民币购汇直接从事对外证券投资,投资规模不受《个人外汇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定的每年不超过5万美元的购汇总额限制。香港H股市场被确定为初期可直接投资的境外股市,据悉该项业务的名称初定为“港股直通车”,估计居民个人半个月后就可以开立港股账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常江 《金融博览》2011,(22):60-62
截至10月24日,A股比年初又下跌了438点,跌幅15.6%。在股指连续两年不给力的情况下,A股2010年发行新股343只、融资4780亿元,2011年又发新股243只,融资2384亿元,平均每天就有一家IP0公司发行。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的投资界都纷纷看好中国的A股市场.认为2006年的A股市场将步入长期牛市的酝酿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余音 《证券导刊》2009,(43):87-87
随着国内政策面暖风频吹,宏观经济显著回暖,企业盈利亦触底回升,A股市场年初以来在全球一枝独秀。充裕的资金面和投资者持续高涨的信心为中国资本市场吹起了久违的春风。随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尘埃落定及创业板的正式启动,A股市场  相似文献   

17.
当务之急,中国股市应该尽快“刮骨疗伤”,启动新股市场化发行.注册制改革,减少行政供给和人为控制节奏,把新股发行的权力还给市场。 目前A股市场之所以“逢新必炒”,打新者不论行业、不论盘子大小、不论业绩状况、不论公司成长性等一律积极认购。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月,境外战略投资者纷纷减持前景较好的中资银行股,其“断臂”行为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不少的波澜。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中工国际拉开全流通背景下新股发行序幕以来,不论是在中工国际身上,还是在同洲电子、云南盐化、大同煤业,甚至是刚刚在香港上市的中国银行.我们看到的均是机构询价的身影.普通投资者对新股发行价是没有话语权的。应该说,管理层在股改收尾期启动全流通新股发行,继续实行询价本意是好的.目的在于通过询价机构的准确分析,询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发行价格出来。然而从前期对中工国际、同洲电子等股票的询价结果来看,机构询价得出所谓的“市场价格”,并未能完成询价机构所肩负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内A股市场整体股指的持续上涨和创业板市场一批互联网+科技类公司股价的疯长,自2015年6月以来已有奇虎360、人人网络、陌陌科技、易居中国等20余家中概股公司正在谋求私有化退市,回到国内A股市场。本文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介绍了中概股公司积极回归A股市场现象并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一步分析了中概股公司回归国内后对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