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传统的储蓄投资已经不能满足群众投资的需求。但是,由于民众缺乏投资的风险意识以及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使得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催生了非法集资的出现。本文从非法集资的现状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力求把非法集资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金融环境和金融秩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为民 《金卡工程》2010,14(10):128-128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犯罪分子往往通过高额利息、高额回扣等方式非法向社会吸收公众资金或者以投资入股、资金互助等方式变相吸存资金。这种现象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也危及到公私财产的安全。因此,研究探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由于立法对这一罪名的规定过于粗疏,实践中对何谓"公众",何谓"非法",以及是否应该以"经营货币"为目的尚存在诸多的分歧。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3.
2013年下半年余额宝的走红正式为互联网金融敲开了市场大门,也进一步为投资者拓宽了投资渠道,随之而来的是各类互联网“宝宝”和P2P产品的爆炸式发展。而在此之前的2011年,在互联网金融还鲜为人知、创业都屈指可数的时候,康文和他的易通贷就已开始了孤独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反洗钱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洗钱内涵所谓“洗钱”,简而言之就是犯罪分子将非法获得的钱财合法化,掩盖其真实来源,逃避法律制裁的活动。犯罪分子通常通过储蓄、购买股票、证券、投资期货、投资办企业及房地产开发等手段把黑钱漂白,达到公开使用的目的。我国《刑法》第191条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提供资金账户的,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金融票据的,通过转账或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即为洗钱犯罪…  相似文献   

5.
高建云 《时代金融》2007,(4X):52-54
<正>金融诈骗,是指行为人非法集资、贷款或进行金融票据、政府债券、信用证、信用卡和保险等诈骗活动,数额较大,侵害国家、法人或公民的财产权益,破坏国家金融秩序的行为。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金融诈骗案令国内的金融机构谈虎色变,犯罪分子所设置下的金融陷阱显示出的智能化、隐蔽性和多样化的特点,更使金融机构防不胜防。金融陷阱不仅给“金融之舟”乘风破浪向前挺进平添了重重“暗礁”,  相似文献   

6.
徐卫刚 《中国外汇》2018,(19):29-31
近几年,各类非法网络交易平台问题频发,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蒙蔽性强的特点,以高额收益为诱饵骗取群众财产,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其中,众多以诈骗为目的的网络炒汇“黑平台”、APP等,更是严重扰乱了我国外汇金融秩序。为遏制网络炒汇违法犯罪活动,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公安机关,开展了一系列打击网络炒汇专项行动,查处了一批非法网络炒汇平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和手段也逐渐增多,由于部分客户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个人身份信息出现泄露,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案件频发,以虚假证件、虚假资料、假凭证,利用电信、汇款、网络、自助设备以及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等欺诈方式和手段并存多发,外部欺诈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8.
何杰  欧阳瑞 《深交所》2007,(8):41-42
2006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发生了重大转折,我们迎来了“资本证券化、证券资本化”的新浪潮。伴随着股市的上涨,非法金融组织这些股市毒瘤也沉渣泛起,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些非法金融组织“隐”于民间,方式“灵活”,借助现代通讯手段,潜在危害不容忽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标会"的危害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标会”这种古老的民间信用形式要“疏堵”并重,一方面要积极发展正规金融,以满足各方的资金需要,另一方面对规模较大、影响较坏的“标会”给予打击,坚决遏制犯罪分子的诈骗活动。  相似文献   

10.
如今,人们外出时携卡消费成了一种新时尚,特别是现在银行为客户提供的24小时都可以提款的自助银行服务更为出门者所欢迎。但自助银行的出现,也开始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近来社会上发生的各类针对自助设备的案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在此,提醒用卡人应做到“五注意”。  相似文献   

11.
丁玉 《现代金融》2023,(8):23-29
非法集资犯罪从保护金融管理秩序出发,将募集对象限制为以货币为表现形式的存款,并规定了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和社会性这四个基本构成条件。以数字货币为募集对象和发行对象的ICO行为既不符合非法集资犯罪对募集对象的要求,也不符合利诱性的内容,导致相关领域的刑事规制出现空白。为突破非法集资犯罪在ICO等民间金融活动中的适用困境,应当否定侧重保护国家利益和管理秩序的秩序法益观和金融垄断主义,将非法集资犯罪的保护法益更正为“公众资金安全”,以广义的“资金”为募集对象,并对“非法手段”做实质解释和个案判断。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金融经营开始从“分业”转向为“混业”,金融交易市场日趋繁荣,刷卡消费、房贷车贷、投资理财、保险理赔等新型金融交易形式不断涌现,过去与人们距离似乎比较遥远的金融领域,如今与人们的生活愈来愈密切,但是,随之而来的金融消费权益受侵害事件也层出不穷,如信用卡消费纠纷、银行服务费用收取、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实、保险打着“储蓄”和“利息”的幌子误导消费者等等,金融纠纷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影响着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如今,人们外出时携卡消费成了一种新时尚,特别是现在银行为客户提供的24小时都可以提款的自助银行服务更为出门者所欢迎。但自助银行的出现,也开始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近来社会上发生的各类针对自助设备的案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在此,提醒用卡人应做到“五注意”。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要发挥金融的巨大作用,用金融手段盘活城市存量资产、以金融政策支持城市更新项目,践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这一使命。针对目前城市更新面临的金融需求难题,本文提出了金融支持城市更新的一些相关建议。金融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发挥很大的作用,金融工具满足项目融资和退出的需求,城市更新的投资拉动效用,也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更多可投资的标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阶段已从外延数量扩张的“前期”转变为存量提质增效的“中后期”,城市更新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相似文献   

15.
权力主体对优质投资项目(资源)的争夺,直接催生垄断体制;垄断不仅仅限于能源行业。应当承认.金融业就某一“银行”说,也形成了其高层对信贷资金的垄断。可以说,哪里有优质投资项目,那里就有“投资权”(即由谁出面投资、享有投资收益)的垄断。应当通过反垄断、完善法规制度、金融机构调整经营策略等多种途径确保垄断行业贷款安全,维护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在红火了几年之后,因近期e租宝非法运作事件而大受质疑.有专家称,201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不仅股市泡沫破灭,互联网金融的泡沫也开始破灭.据统计,e租宝非法融资达750亿元,涉及500万投资人.在光怪陆离的金融理财世界,由于短期利益和羊群效应的驱使,许多投资人很容易被裹挟进风险的漩涡,掉入金融骗子用“大数据风险挖掘模型” “长尾效应” “第三方担保”等华丽辞藻编织的陷阱.互联网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在改变金融运行方式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金融骗术的横行.这再次提醒我们,勿忘金融理财的本分金融就是完成价值的跨时空转换,其依托是信用以及支持契约履行的制度框架.金融业态无论披上怎样的新技术外衣,也终究改变不了其诚信为本的本质.舆论认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前期是“野蛮生长”,是监管的“灰色地带”,说明我们在潜意识里已经认识到该金融模式所依赖的制度框架存在脆弱性.  相似文献   

17.
洗钱的国际公害与反洗钱洗钱是犯罪分子为掩盖其不法行为,将赃款通过金融活动,使“黑钱漂白”,从而达到可以公开使用的目的。犯罪分子使用这种“瞒天过海”的手法,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将犯罪获得的赃款,再通过另一种犯罪的行为,使之合法化。到了30年代,一些国家为...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繁荣离不开金融的发展,而金融的发展则离不开人们对金融的消费。但目前我国有诸多的“金融消费者”对金融这份“套餐”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搞不清自己拥有诸如“金融获知权”、“金融消费自由权”、“金融消费公平交易权”、“金融资产保密权”等权利,弄不懂自己在消赞过程中应知、应会的金融法规常识。由于金融知识的不普及,近几年来犯罪分子利用假存单、假支票、假货币等形式大肆进行金融诈骗活动,金融案……  相似文献   

19.
边君  阿杜 《中国外汇》2006,(11):62-65
新闻回放 近日,北京外汇管理部联合北京市公安局破获“3.06”非法买卖外汇案,捣毁了三个非法买卖外汇团伙。该案涉案金额大,犯罪嫌疑人危害地区广。这三个犯罪团伙的肃清,有力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严肃整顿了外汇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20.
2006年3月31日下午,在翠宫饭店“投资北京”主办了高技术产业项目与金融投资机构融资对接座谈会。北京北大软件发展有限公司等18家高技术企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局等5家金融(投资)机构和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等一批中介机构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开发银行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及企业申请银行贷款的基本程序”、“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的基本做法”、“担保机构在高技术企业融资中作用及操作程序”、“创投机构如何判断高技术企业的投资价值”等议题进行深入讨论。此次会议提高高技术产业项目和社会资金对接效率,为项目单位、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